姜萍这件事情本身带有很多正能量的标签,比如中专女生靠自学,靠着热爱冲入了高难度的全球竞赛决赛前12名。这无疑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普通学生通过努力和热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由于这件事情存在一些疑点,网友们开始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逐渐将关注点转移到事情的真相上。问题的突破点就在于,姜萍在初赛的时候是开卷答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公开姜萍试卷”,37名决赛选手要求彻查,复旦教授指出了疑点

由于考试的机制问题,网友们怀疑她的指导老师王闰秋在凌晨的时候利用时间差,通过三个账号帮助姜萍答了一些难题,确保她的分数较高,从而成功冲入决赛。这种情况造成了一种假象,即这个中专女生的名次比排名125名的指导老师还要高出许多,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王闰秋因此成为网友们怀疑的焦点。王闰秋本来有可能成为苏大的博士,但一直以来由于资质不足,他未能成功申请到博士学位。于是,有人猜测他是否策划了这件事情,通过推出一个中专的“天才学生”来提升自己的资质和声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硕士赵斌甚至公开表示,他愿意拿出500万来打赌,认为这件事情是假的,除了赵斌之外,还有一些同样参加竞赛的选手也对此事表示怀疑。这些选手总共有37人,他们分别毕业于许多名校,包括哈佛大学等顶尖学府。

这37人中,有几个人选择了实名,但更多人选择了匿名状态。他们共同写了一封信,总结了一些问题,并将这封信直接发给了阿里巴巴的达摩院,要求公开姜萍在初赛时期的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些竞赛选手提出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限制。他们表示,答卷的公开必须得到参赛选手本人和指导老师的同意,而且只能供竞赛选手们查看。这表明,尽管他们对姜萍的成绩表示怀疑,但仍然保持理智和尊重。

不得不说,参加这种数学竞赛的人不仅水平高,素质也相当高。在整理这封信时,他们给出的质疑理由非常有理有据。例如,姜萍在答题过程中竟然把基本的数学符号写错,这让人对她的实际水平产生了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复旦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也提供了佐证。这位教授指出,姜萍声称自己熟练使用LaTeX,但实际结果却显示她频频出现书写矛盾和错误。

网上还流传着一些目前尚未证实的聊天记录,指控王闰秋和其他几个人帮助姜萍完成了预赛的答案。这些指控进一步加剧了质疑的声音。因此,这37名决赛选手提出了公开预赛试卷的要求,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公平的第三方来进行独立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目前为止,组委会并没有回复这封信,很多网友猜测组委会可能不会回复

因为这37名决赛选手的质疑毕竟只是个人意见,且这个比赛并不是官方性质的。此外,这件事情本身已经具有足够的正面意义,质疑的焦点实际上更多是针对组委会的公正性,而不是针对姜萍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组委会选择不回复也可以理解。笔者则更愿意相信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王闰秋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得非常坦然自若,丝毫没有慌张的迹象,这种心理素质让人难以怀疑他的坦诚。

他的从容和自信似乎在传递一个信息:她和姜萍没有做任何违背竞赛规则的事情。但是我们也愿意静观其变,看决赛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