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印度,有一种极为魔幻的现象:

社会上经常出现达利特人,即“贱民”被侮辱甚至无故杀害的新闻;但另一边,印度顶级富豪不少是达利特人,政府首脑也有达利特,现在的印度总统穆尔穆是“部落民”,等同于贱民。

之前还有达利特总统拉纳亚南,是纯纯的贱民出身。

贱民群体的这种巨大割裂感,也算是印度社会的缩影。

其实印度政府早就官方废除了种姓制度,宣布所有人民不分种姓,但民间的种姓传统仍然无法根除。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口本就以种姓划分居住区,歧视思维根深蒂固。

由于种姓制度的割裂,今天的印度经济体量排在全球第5,仅次于中美日德。但在该国居然有近8亿的贫困人口,超过总人口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印度社会的前10%人口,掌握整个社会几乎所有财富,是世界罕见的奇景。

在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等地,印度富人区和贫民窟泾渭分明。

在这些城市,富人区享受不亚于欧洲的服务和社会资源。而在贫民窟里,或者干旱地区的贫困农村,吃饱饭都是个难题,教育和医疗资源也非常稀少。

大量的低种姓和贱民,别说创造社会价值,连活下去都是问题。

所以,国内网上一直有“印度只有1亿人,和13亿耗材”的说法,以及“1亿印度精英撑起14亿人口”的说辞,这是因为印度的运转,是由印度精英群体——高种姓人群,约1亿人掌控着。

印度整体光鲜、内部腐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真的是种姓吗?

印度社会到底有没有存在一个统一的,不可撼动的高种姓精英团体?印度和中国社会最大的差距又在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一】

今日印度之复杂,非种姓二字能概括

今日印度之复杂,非种姓二字能概括

2023年春天,海外互联网上吹起一阵风,一群视频博主在印度街头采访路人,问他们知不知道印度刚超越了中国?

很多印度人对此表示诧异,他们问印度哪里超过了中国?

采访者回答:人口。

诚然,印度的人口在2023年超过14.25亿,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按照印度人的性格,应该在国内大加宣传才是。但奇怪的是,印度这次很低调,国内媒体回避了这个新闻,人口这个话题在印度没什么波澜。

街头采访的印度人也很低调,他们认为人口是压力,印度有很多贫困人口,这已经不是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天的印度,足足8亿人生活贫困,每天的平均生活费在3美元以下。

此外,还有2亿人处在饥饿半饥饿状态,这个群体的结构很复杂,有部落民、有穆斯林、有印度教徒,而且其中包含一部分高种姓。

是的,印度的高种姓并不一定都过得好。

和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现代印度并不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类似于古代贵族的食利特权阶层。

现代印度的中流砥柱,是城市的中产和以上阶层,他们是按照资产划分的,其中有婆罗门、刹帝利,也有吠舍和首陀罗,甚至一群贱民也在也其中,他们大多是公务员。

贱民阶层的上位,是因为印度政府建国后给贱民留了政府三分之一的岗位,这对贱民群体的帮助巨大——贱民公务员能用资源培养一些同族精英。

所以,印度的贱民商人、贱民技术工人、贱民教师、贱民白领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些群体在农村的存在感更强,因为他们保留了传统的土地。

而且因为印度基层制度的松垮,印度农村以宗教秩序为主导,高种姓对低种姓贱民的暴行无人制止。

但在城市之中,高种姓和低种姓的差距不大,决定他们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是财富和能力,绝非种姓。

近几十年,贱民阶层的生活情况好转,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帮助贱民,各邦的政党也把贱民捧在手心,在学校、政府专门给他们预留席位。

所以印度贱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情况在不断好转,有时候还比高种姓过得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二】

印度数百年的顽疾:精英化社会

印度数百年的顽疾:精英化社会

看印度政府在种姓问题上强势的态度,会让人误以为印度政府是有志于拉齐社会差异,帮扶底层人口,实现共同发展的。

但现实并非如此,印度政府对底层社会的痛苦十分冷漠,很多人难以理解这点。

印度政府帮助贱民,是一种政治投资,目的是消灭种姓制度,防止国家分裂。除此以外,印度政府对底层疾苦关心不多,因为印度从根子上就是个“精英社会”。

自殖民地时代开始,这个国家就蔓延着精英文化,配套着一种严酷的优胜劣汰、赢家通吃的氛围,这比种姓制度更可怕。这种割裂,根源也在殖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