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教师张秀荣,从自己的微薄工资中拿出了20元,给自己的贫困学生陈志德购买了一双棉鞋

这个小小的举动,却温暖了陈志德的整个人生,也在他心里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在26年后,张秀荣收到了来自已经成为成功人士的陈志德的回礼——一套价格昂贵的房子

一双鞋和一套房,这其中所隐藏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感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报家乡的张秀荣

张秀荣出生在内蒙古武川县的一个小村里中,在那个所有人都非常贫穷的年代,孩子早早辍学帮助父母打工是非常常见的事,尤其是女孩。

但张秀荣却非常幸运,她从小就展现出了对学习的认真与渴望,这种态度打动了她的父母,最终让她顺利摆脱了辍学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张秀荣得到了前往了武昌县第一小学读书的机会。

可虽然是条件比村中好不少的县里,但学校的条件依旧惨不忍睹,阴暗潮湿、寒冷冻骨,就连课桌都是由石头搭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条件的艰难却并没能打消张秀荣求学的决心,反而更加激起她心中那份不服输的精神,她要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这个小山村,然后带着更多的知识回来改变自己的家乡!

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张秀荣的学习越发刻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这让欣慰的父母也选择继续支持她初中和高中的学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张秀荣就顺利毕业参加了高考,多年的努力也给她带来了回报,她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村子,谁都没想到当初的那个小女孩竟然能榜上有名,成为无比稀少的大学生,按照以前的话来说,那就是文曲星下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更是激动的大摆筵席,宴请亲戚朋友们一同庆祝,不断地夸奖女儿有出息,此后必然能去大城市发展,过上远比他们更好的生活。

但每每说到这里,张秀荣都只是随意的笑笑,她可能注定要让父母失望了。

她的心中依旧坚定着在最开始求学时所定下的目标,她要在外面学有所成,然后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也因此,张秀荣所选择是一所师范大学,这些年的学习让她更加意识到了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想要改变家乡贫困的现状,教育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在张秀荣的争取下,她也顺利的被分配到了自己的母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县第一小学担任老师。

看着阔别多年的母校,张秀荣感觉是那么的熟悉,也是那么的悲伤。

这里没有丝毫变化,条件依旧那么艰苦,环境依然破败,但同样的,在学生的眼睛中,也蕴藏着和她当初一样对知识的渴望。

这里的工作条件很苦,待遇很差,远远比不上张秀荣的同学所分配到的大城市工作待遇,但张秀荣却非常满意,孩子们的渴望就是她最大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殊学生陈志德

教师这份工作上,张秀荣无疑是合格的。即便教育资源落后,她也从未灰心丧气,坚持认真热情的对待着每一个学生。

在张秀荣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都蕴藏着独属于自己的潜力。

这种态度也让张秀荣成为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老师,所有孩子在她的教导下都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整个学校都在她的影响下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很快,这种出色的表现让张秀荣得到了赏识,很快就被调到了初中部授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中的条件和小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依旧是非常缺乏教育资源,但张秀荣同样没有改变,她还是对每个学生都那么关注,履行着自己作为老师的职责。

在每天下课后,张秀荣并不着急离开,而是留在教室里,等待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免费为他们解答疑惑或补习到深夜。

由于当时能上初中的孩子并不多,班级中的学生人数不多,因此陈秀榕也逐渐熟悉了每一个学生,了解了他们背后的故事。

但唯独有一个学生非常特殊,和张秀荣的交流很少,他叫陈志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下课后,陈志德都是转身就走,从不过多停留,这让张秀荣一度怀疑是自己的教学没让陈志德感到满意,亦或者陈志德对学习并没有什么兴趣。

可在课堂上,陈志德的那种认真听她的每一句话,详细做着笔记的表现又让张秀荣打消了这个念头。

是吗,在这个每家都不富裕的年代,如果不是对学习有着最根本的渴望,谁又会在小学毕业后继续读初中呢?可陈志德又为何会在下课后走的那么迫不及待呢?

抱着这种疑惑,张秀荣开始额外关注起陈志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张秀荣就了解到了事情的实情,原来陈志德之所以每天都早早离开,是因为他的家庭条件:

陈志德一家可以说是村子里最穷的,算上他家里一共有6个孩子,生活压力极大,母亲身体还不好,常常患病,这让生活的压力全都集中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可就算这样,他们也坚信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必须让孩子上学。

但家里的紧急情况实在是太差了,最终6个孩子中只有最聪明的陈志德得到了入校学习的机会,背负上了全家人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陈志德虽然年龄不大,但却已经非常懂事,他明白家里的条件有多么艰难,因此学习上非常认真,但也因此,他在放学后总是会急忙赶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工作,减轻他们的压力。

随着对陈志德家里条件的了解越发深入,张秀荣就越感到心痛,她决定多多帮助这位学生。

此后,张秀荣常常专门为陈志德进行补课,而更重要的,还是为他进行心灵辅导,来减轻他由于家人期待而受到的压力,同时坚定他求学的信念。

这让陈志德心态逐渐放松不再那么紧绷,成绩也是越来越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双鞋、一套房

就在初三学期刚开始的时候,陈志德却并没有出现在教室里,这第一时间引起了张秀荣的高度重视,她决定要亲自前往陈志德家了解情况。

随着穿过一条坎坷漫长的农村小路,张秀荣终于在学生的带领下到达了张志德的家中。

随着推门而入,一股破旧的消息直接扑面而来,张秀荣也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了解到陈志德家中是多么的困难,而陈志德也对老师的到来感到非常震惊。

在经过沟通后,张秀荣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明白了陈志德的苦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一直是陈志德的父亲挑起家里的大梁,养育照顾着6个孩子和生病的妻子,可如今由于过度劳累,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了。

万般无奈之下,父亲只能让陈志德辍学去打工,帮助家里度过难关。

但张秀荣也并不愿意就这么放弃,她清楚的知道唯有学习才能改变陈家的现状,如果让陈志德半途而废,那么只会重复这种悲剧。

随后,张秀荣找到了陈志德父亲进行劝说,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陈志德的一部分学费,还会为他们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被说服的父亲决定让陈志德重返校园,而张秀荣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她将自己近半的工资都交给了陈志德一家。

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后,陈志德也越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改了学习上,成绩越发出众,牢牢占据了班级第一的位置。

时间很快流失,陈志德顺利参加了高考,以全县第二的优秀成绩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

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陈志德就激动的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分享这份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张秀荣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注意到陈志德现在穿着的还是一双打满补丁的鞋子,这让她非常心痛。

于是在陈志德走后,她拿出了20块钱,为学生专门挑选了一双棉鞋,将其和剩下的钱一同寄给了陈志德,要知道,当时张秀荣一个月的工资也才37块。

拿到棉鞋的陈志德心中无比感动,心中好像燃起了一阵熊熊烈火,他以后必将要回报老师。

带着这样的信念,陈志德在大学校园里积极学习,不断努力,先后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真正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在这段时间里,陈志德的父母都先后去世,并没能看到孩子的成就,但其它5个兄弟姐妹在陈志德的帮助下,都过上了好日子。

而对于老师张秀荣的恩情,陈志德自然没有忘记。

在2007年,张秀荣老师60岁大寿的时候,学生们纷纷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回到家乡为老师庆生,其中也包括了陈志德。

陈志德的贺礼非常特殊,那是一套新房的钥匙和房产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张秀荣老师一开始并不想收下如此贵重的礼物,但在陈志德的不断劝说下,她最终还是收下了学生的这一片好意。

2016年,张秀荣老师的丈夫去世,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志德在知道后不但常常陪着张秀荣前去看病,更是专门为其买了许多昂贵的药物,只为能让老师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晚年。

这对师徒的故事如今已经成为了一段佳话,无论是张秀荣老师高尚的师德,还是陈志德的知恩图报,都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