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小说里,古代皇帝都是最大方的存在。

将军在外打了胜仗,要赏金千两,有大臣提了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也要赏金千两,就连后宫哪个美人深受宠爱,还是要赏金千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皇帝都这么有钱吗?还是说古代黄金太多太廉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对黄金的定义

其实古代的“黄金”与“千两”是两个概念,只不过是经常放在一起用,才被混淆以至于直到现在依然对此误会颇深。

对于古代总是喜欢“赏金千两”的事情,也不是没人怀疑过,但这些怀疑一般都局限于“此黄金非彼黄金”,或者“千两非真千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从现在出土的古代黄金来看,与现在的差距并不大,而千两也有其特殊含义。

古代冶金技术出现得很早,夏商时期的百姓就已经用上了金器,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对矿产黄金的开采十分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古代的黄金是极少见的金贵东西,因为那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我们的祖先想把金子从一堆矿石中提炼出来也十分不易。

再加上那时候的人对黄金还没有什么执念,青铜等贵重金属同样也少见,但相比黄金来说,易得多了,因此从古至今,铜钱作为一直作为主流货币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说秦汉之前的黄金是假的,那还有几分可信度,因为在春秋时期时,铜才是硬通货,黄金并不流行,因此会将一种外表呈黄色的铜称为黄金。

至于黄金与黄铜彻底区分开来,并将黄金作为货币来使用的具体时间,一直争论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认为战国时期所说的“金子”才是真金子,有人认为在黄金与黄铜在秦朝时才得以彻底区分,而到了汉朝,“黄金”才是真黄金。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秦汉之前有“黄金不是黄金”的嫌疑,其余朝代的黄金就是与现在没什么差别的真黄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书》中曾这样记载:“赐广陵王黄金千两,诸侯黄金百两……”

如果说汉朝时的黄金是真的,那岂不是意味着广陵王一人要拿上万两银子那么多,这赏赐简直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么多的赏赐肯定不算寻常,既然黄金没问题,那问题一定出在“千两”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两是真是假?

千两的问题相比黄金来说大得多,也十分难解释,毕竟这就涉及各个朝代的具体规定了。

当然华夏历史源远流长,朝代众多,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重量自然也有所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汉朝为例,那时候的黄金也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全都做成元宝的形状,通常都是马蹄状和饼状,这里的一块就是“一斤”的量。

从现在出土的金饼、马蹄金来看,一块的重量是258克上下,也就意味着汉朝时一斤就代表258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汉朝有规定,一斤相当于16两,因此计算可知,一两差不多就相当于16.125克左右。

不过因为那时计量工具有限,时常会出现一些重量上的偏差,因此汉朝时一两的重量通常在16克上下浮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以考古出土的五铢钱为例,而根据古文记载的“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钱一流干”,“一两”的重量很容易计算。

这句话的意思是,成色不错的银子,用八两就能换得1580五铢钱,而其他成色不好的银子,即使有八两只能拿到1000五铢钱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现代称重所得的重量代入其中,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两为15.625的结论,再加上之前对汉朝出土的金饼以及马蹄金的计算,基本可以确定那时一两的真实重量。

这时再回头看汉朝皇帝对广陵王的封赏,貌似也没那么吓人了,但30多斤的黄金对皇帝来说,依然是个肉疼的数字,如果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完全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千两”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止于此,它代表的不仅仅是重量那么简单,还是一种计量工具,通常用在黄金的后面。

换句话来说,如果黄金后面没有“千两”这个词,那就算是好不容易得到了皇帝的赏赐,也不可能拿到真黄金,说不定还是银子、铜钱之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是“十万钱”里的钱,就是铜钱的意思,这句话也是要带单位才行,不然听得人误会是十万两金子,岂不是要倾家荡产了。

元代后,银子的地位也逐渐崛起,成为继铜钱与黄金之外的第三种货币,甚至还逐渐流行了起来,不过银子的价值远没有金子高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兑换,通常来说1000文铜钱为一贯钱,也叫一吊钱,而这一吊钱就可以换一两银子,而十两或四五两银子又能换一两黄金。

就比如这句“为妻买一玉钗,值七十万钱”,令人瞠目结舌的七十万钱,乍一看还以为什么价值连城的玉钗,没想到这“天价”经过兑换之后,也算不得“天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十万换成银子就是七百两,这个时候看着还是有点多,等再用金子换算一下,就只剩七十两黄金了,这样一来玉钗看着是不是就没那么贵了。

不过这些仅限于明清之前的朝代,因为在明清时代,“金”这个词语就不能用来指代金子了,而是指的“白银”,是不是很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就是这样,在明清时代的一些文人作品中,如果写到“这物件值多少金”,意思就是这东西究竟值多少两银子。

比如明清时候的贵族以及百姓,都十分流行鼻烟壶这种东西,经常当作日常用品加以购买,这在各种文集中都有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稗类钞》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屑叶为末,杂以花露,一器值数十金,贵人馈遗以为重礼。”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样式很好的鼻烟壶,一个就值“数十金”,贵人们都十分喜欢,当作很贵重的礼物,用来相互赠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这里的“数十金”可不是“数十两金子”的意思,而是数十两白银。

黄金与千两的意思解释清楚了,那皇帝所赏赐的“黄金千两”到底正不正常,是每一个皇帝都喜欢这样赏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喜欢赏赐黄金的就是宋朝了吧,那时的黄金流动率和流动量之高,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于是这个朝代还有一个外号,叫做“散金童子”。

不仅打输了要送金子,就连打赢了也要去送金子,甚至时不时还得主动向北边的国家上供金子,可以说只要想要金子,找宋代的皇帝就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宋朝是特殊情况,其他朝代的皇帝就没有这么“幸福”了,自己小金库不足,也只能把“黄金千两”当作一个指代的作用了,就是说皇帝的赏赐丰富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电视剧上的“赏金万两”,只是为了渲染气氛的艺术加工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能真拿出这么多金子来赏赐,还能赏赐这么频繁的皇帝,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确实是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