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安徽省黄山市再遭暴雨袭击。在歙县,富资河与练江水漫入城区部分路段,城区出现内涝。图为行人涉水而行 供图/新华社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处于降雨集中期,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经综合研判和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于昨日升级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二级应急响应。

监测显示,22日南方强降雨区位于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22日8时至23日6时,安徽芜湖、浙江杭州、江西九江、湖北咸宁和黄石、湖南湘西、贵州安顺等地局地出现大暴雨(100至211毫米)。中央气象台23日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本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持续发力,贵州、江南北部、江汉南部、江淮南部等地暴雨日数多,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安徽

黄山歙县连夜转移群众

自长江中下游入梅(6月17日)以来,强降雨接连而至,湖南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江苏中南部及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安徽黄山、广西桂林等局地雨量达到600-700毫米。

22日8时至23日8时安徽省最大点降雨量为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站139毫米,截至23日14时,安徽全省共有5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其他干支流水情平稳。目前安徽已关闭景区215个,提前转移危险区人员30036人,紧急营救被困群众4324人。

22日晚,黄山歙县发布消息,6月22日晚至23日,歙县暴雨、大暴雨,全县、全境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22日晚,歙县已启动山洪灾害一级红色预警,各地积极行动,连夜对所有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带、沿河沿溪、切坡建房区域群众,开展转移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昨日,徽城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接到转移安置的通知后,22日晚镇里就连夜对群众进行安全转移,徽城镇23个村居均已投入工作人员开展这一工作。“对有需要的群众,村干部会一家一户上门摸排,看哪家哪户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统计出来后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协助转移”。

据悉,该镇的安全转移工作22日晚已基本完成。“对于安全转移的群众,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安置,第一种最好是就近投亲,如果他们有亲戚在附近的安全地带,我们建议暂时到亲戚家住,第二种是转移到集中安置点,我们安排了两家酒店作为集中安置点,目前都已经住满了,第三种是就近安置在村委会。对于进行安全转移的群众,我们全程都有工作人员负责接送。”

湖南

新晃突发山体滑坡致8人遇难

昨日凌晨4时30分,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斗溪村龙塘组发生突发性山体滑坡,造成4栋房屋倒损,2户8人失联。记者23日晚间在搜救现场获悉,失联8人全部遇难。

新晃山体滑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消息,灾害发生后,湖南省市县三级应急、消防、公安、自然资源、卫健等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现场救援力量包括人武、消防、卫健、公安、自然资源、应急、电力等部门及镇村干部共计350余人。

当日11时35分,1名失联人员被救出,现场医护人员判断其已无生命体征。此后,陆续有7名失联人员被救出,均无生命体征。

据当地技术单位勘测,滑坡体长122米、宽88米,滑体厚度5米,滑坡体总方量约5万立方米。

另据央视新闻消息,日前,怀化沅陵五强溪镇出现特大暴雨,全镇24小时累计降雨399.1毫米,其中6小时、12小时、24小时雨量均已突破历史极值。

据悉,今年怀化传统龙舟赛从6月6日持续至6月23日。五强溪镇的一支参加龙舟赛的龙舟队在参赛至6月21日已挺进十六强。22日凌晨,在得知家乡受灾情况后,正在参赛的龙舟队队员和啦啦队队员均无心继续比赛,决定回家乡参与抗洪救灾。

一位啦啦队队员告诉北青报记者,22日早上,他们从赛场赶回五强溪镇,原本坐车只要2个小时,但因为洪涝及山体滑坡导致部分公路走不了,他们用了四五个小时才回到家。

“回去后,队员们就和当地群众一起排水、疏通道路,救援受灾群众。我家是卖家具的,洪水最严重的时候,店里一层展厅几乎被淹没,一些家具也泡了水。回到家后,一楼的积水已经退了一些。后来当地又派了救援队到现场帮忙,目前积水已经全部排出去了。”

浙江

新安江水库提闸泄洪

受近期降雨影响,新安江水域上游水位增高速度快、流量大。6月23日14时,位于浙江建德的新安江水库正式提闸开1孔泄洪。

泄洪期间水流量加大、流速加快,沿江部分区域将被淹没。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建德市对部分区域实施交通管制和人员限行措施,建德部分国有景区暂停对外开放。

建德市防指提醒广大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切勿赴新安江边围观泄洪,不在危险区域摄像摄影,严禁下河道抓鱼、捞鱼、捕鱼或进入河道游玩。

沿江商户要根据水情水位做好准备,如有进水,迅速切断电源、转移人员;沿江居民要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关注政府相关信息,如有情况及时向社区(村)反映和求助。

分析

厄尔尼诺导致今年极端天气更频繁

据中国气象局昨日消息,2024年以来,厄尔尼诺事件处于持续衰减阶段,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5月结束,预计今年夏季后期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国家气候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国家气候中心检测结果显示,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于2023年12月达到峰值,是一次中等强度的事件,也是1950年以来第五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极端天气更“疯狂”,有的地方更热,有的地方则更涝。周兵介绍,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异常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使得极端天气频次更高、强度更强、影响更广。厄尔尼诺成为暴雨洪涝和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幕后推手,导致2023年巴西等地长时间出现干旱,澳大利亚降水明显减少,索马里等地秋季暴雨洪涝,北半球夏季多地开启高温“烧烤”模式。

周兵表示,厄尔尼诺对全球变暖有直接的影响和关联,此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温升幅度在0.12℃左右。厄尔尼诺事件导致2023年成为史上最暖的年份,进入2024年以后,每个月也都是史上最暖的月份,世界气象组织和国内外多个机构都相继预言,2024年极有可能进一步打破2023年历史最暖的纪录。

周兵认为,尽管厄尔尼诺事件结束,但是厄尔尼诺对今年夏季尤其是主汛期我国气候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将面临较高的洪涝风险,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更容易出现高温干旱,西太平洋生成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少。国内外多个机构及世界气象组织纷纷指出,在厄尔尼诺结束以后,可能会快速转成拉尼娜状态。进入秋冬季以后,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降低,出现拉尼娜事件的概率增大,对我国的气候也会有明显的影响,秋季有可能使得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等地降水偏多。“我国目前已进入主汛期,我们将滚动关注厄尔尼诺向拉尼娜转换的过程,以及我国和全球气候异常的一些特点,并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的信息。”

本组文/本报记者戴幼卿实习生韩淼

统筹/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