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对于生态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种树这件事情,和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然而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十分“固执”的土地,人们在这里种了上千年的树,却没有一棵树存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一棵树的地方

那曲县,一个位于西藏的县城,不过现在它其实被叫做“色尼区”。

2017年10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同意了那曲撤销地区和那曲县,正式设立地级那曲市,原本那曲县也撤县设色尼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原本的那曲县那块区域的名字已经换了,但是许多人仍然称这里为“那曲县”。

由于那曲县整体地势是陡峭崎岖的,属于高原丘陵的地形,所以这里分布着非常多的河流和山脉。

这个地处西藏的地方,是许多人一定要去的“打卡地”,而且这里刚好紧挨着两大山脉: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座山脉都属于藏北高原,而且它们的平均海拔全部都达到了4500多米,其中最高的部分,甚至高达6500米。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许多不同的风景,这里居住着非常多的野生动物和野生鸟类,这也是那曲县独特的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眼望过去,我们能够看到绵延多里的群山、一望无际的草原,以及数量众多的河流。

事实上,那曲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和“河流”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藏语中,那曲是黑水的意思,因为这里汇聚了许多河流,是许多河流的交汇点,水质十分浑浊,所以人们也就将这里称为“黑水之地”。

不仅如此,这里东部和昌都市相连,西部则十分靠近阿里地区,而南边,更是和名气非常大的拉萨市、林芝市相临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那曲其实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的,这里也成为了许多人的打卡地。

但是在那曲县,却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这里除了雪山和草地之外,根本看不见任何一棵树木的存在。

在这片土地上,地上铺满了翠绿的草甸,远处闪耀着钻石般闪亮的积雪,甚至还有湛蓝的河流,可唯一没有的,就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站在那曲县的哪个地方、哪个角度来看,都看不到有树木的身影。

要知道,这里的土地面积是非常大的,并不会是因为缺少种植面积而无法种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难种

事实上,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在这里种树,而是这里根本种不了。

对于树木来说,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树要长得高,根就得扎稳。

但是对于种在那曲县的树木来说,它们没有一个适合扎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我们国家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冻土。

冻土的存在,改变了土壤原本的性质和结构,不管是对于基建还是植物来说,都是具有威胁的。

而那曲县的位置,刚好就是高寒地区,这里的土壤大多数都是高寒冻土的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夏天的时候,浅层的冻土就会融化成沼泽,可即使这样,想要在这上面种植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冻土是非常厚的,仅仅上面一层融化了,树木也没有办法在上面扎根,下面深处的冻土仍然存在,就会阻止植物的根部往下生长。

再加上冻土的涂层是非常松散的,这也会使得树木难以从土壤中获得足够多的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树木来说,基础都打不好,想要长成参天大树更是一件难事了。

就算是种在了冻土中,那么原本就很难吸收养分的树木,再加上那曲县特殊的自然环境,这完全就是“毫无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氧气含量是非常稀薄的,这种环境对于树木的成长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

冰雹、降雪、大风,这就是那曲县的天气。

在这里,根本没有四季,因为一天可能就是四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恶劣的因素加起来,使那曲县成为了以“高寒荒漠草原”为主的植被类型,就连生态环境都是非常脆弱的。

一旦遇到大风天气的话,那么刚种下来的小树苗,甚至直接就可以被连根拔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不长树木只种草、中国唯一一个没有树的地方”等标签,全部被贴在了那曲县身上。

为了打破这样的困局,也是为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那曲县的人们一直在想办法。

他们,也为此一直在不断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队的到来

1998年的时候,那曲的林业技术人员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实验基地,并且从阿里地区引进了种类非常多的树苗。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不管用什么样的办法,这些树苗都很难成活。

而最后,这些树木也没能逃脱“活不了”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2007年,又一批林业技术人员从拉萨引进了不同的树苗,这次比之前好一些的是,这些小树苗支撑的时间长了点,但是却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种植。

就这样,那曲县“不长树”的名声仍然在它的身上挥之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在党和中央的重视下,那曲县种植树木成为了一个重点研究项目,许多专家纷纷前往那曲进行实地勘测,为的就是能够寻找到最合适的种植方案。

这次前往那曲县的团队,被称为“生态先锋队”,他们曾经给库布齐沙漠带来了绿色生机。

郝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他刚开始认为,在沙漠这样的环境中,他们都能够种出绿色的植物,而那曲县,作为一个城镇,想要种植树木应该会比沙漠简单一点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真的到了那曲县之后才发现,这里的真实情况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坏的多。

可以说,在这里种树,不管进行哪一步,这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挑战。

刚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研究这里的土壤,并且研究不同的树所需的土壤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之后,他们对那曲县的土壤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从土壤结构到营养物质,甚至是微生物群落等,全部都进行了改良。

在这期间,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科研队还会把那曲县的土壤运回北京的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而这也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活”。

刚开始的时候,毫无例外,科研队种植的第一批树苗,死了,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全部都无一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找到适合那曲县气候的种子,科研队在不到四天的时间里,就跑了差不多2000公里的路程。

在这期间,狂风暴雨、悬崖峭壁,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为的就是能够把他们采集到的种子安全带回去。

对于他们来说,或许这些种子,就是那曲县千年来唯一的希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有人为的努力之外,科技的加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防紫外线雾化喷淋技术、蓝钛膜土壤增温技术、生态大数据系统等各种先进的技术,全部都出现在了那曲县。

在科技和人为的支持下,也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线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怎么样了

在看到希望之后,科研队又从青藏高原和库布齐沙漠中精心挑选出了50多种乔灌木,以及一种过冬存活率比较高的树木品种。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这些树苗的成活率,科研队的人员对这些小树苗更是24小时不断的照顾着,就怕它们会像之前那些忽然间就死掉的树木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在那曲的土地上,终于开始出现绿色的“生机”,而且死亡率也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高了。

经过了七个寒冬之后,科研队种植的树木仍然非常健康的屹立在那里,而它们的成活率,更是高达75%,基地树苗保有量至少30万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那曲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巨大的飞跃,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这个时候,那曲的人们可以大声的呐喊:再见了,没有树的那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树苗的成活,使那曲彻底摘掉了没有树的标签,也使得绿色的花朵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一直到现在,种树这两个字,仍然被刻在了那曲人的心中。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那曲还开展了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活动中,大家热情高涨,满满的干劲,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让自己的家园充满绿色植物,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种植和改良之后,高山柳这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树中,成功的在那曲安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那曲,一眼看过去,已经不再是之前那种没有绿色树木的景象了,在人们视线的所到之处,基本上都能够看到绿油油的树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古至今,种树都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信息来源:

光明网 《别了,没有树的那曲》2021-09-28 新华网 《西藏那曲:高寒地区植树试验进展顺利》2018年03月04日 新京报 《西藏那曲科技种树从无到有20年》2019-03-19 新华网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曾经“没有一棵树的城市”,如今有了一片“科技林”》 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