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徐光莹

悠久的齐文化、绵延的齐长城、奔腾的黄河……搭乘着文化历史的长河,碰撞于充满创新的新时代,古韵今风在淄博交融碰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如今,几千年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淄博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量所指,靠诚信和热情火出了圈的淄博,最近都很忙。端午假期,齐文化博物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海岱楼、红叶柿岩、淄博美食、陶瓷琉璃丝绸组成的文化灵魂“三件套”……众多独具韵味的淄博元素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淄博站南站房,有《千年商埠》《百家争鸣》《蹴鞠解数》等齐文化壁画;在海岱楼,有齐瓦当、齐文化成语、编钟……真的很震撼,让我们尽情体验淄博的美食美景和人文历史。”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陈宁被其中满满的“齐文化”深深地打动了。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目标,聚焦“打造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淄博”和“文化淄博”工作部署,以文脉传承为根本,不断深挖齐文化的当代价值,讲好“淄博故事”,让齐文化“超级IP”愈加闪亮。

赓续文脉,加力齐文化研究阐释

2023年12月,齐文化北京研究院揭牌仪式暨“两个结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同时宣布在上海、天津、重庆设立齐文化研究基地,齐文化研究高端平台打造实现重大突破。这对于推动齐文化走出淄博,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对话,不断实现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任何一种文化,最终目的是让这种文化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所裨益。这就需要把这种文化研究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它活在当下。齐文化当然也不例外。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认为,让齐文化活在当下,首先要与“两创”结合,实现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齐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市统筹用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间智库等各方力量,深入做好齐文化挖掘、研究、阐释等工作,打造国内唯一的齐文化特色数据库平台,努力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整合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等30余家市域骨干研究力量,成立“齐文化研究联盟”,打造本土化学术研究平台,推动齐文化研究更专业、更权威;出版《文化淄博丛书》《齐史通览》等系列齐文化综合研究书籍,《齐文化简明读本》等系列齐文化普及读本,《古为今用齐国说》《齐国成语典故》等系列口袋书共110余部;先后完成“齐文化新时代发展报告”“山东历代书院资料整理研究”等40余项省、市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有力地推动齐文化“两创”扎实而不浮浅、切实而不表面地在淄博落地生根。

保护为先,加强齐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2023年3月,被业界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2022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评选揭晓,临淄赵家徐姚遗址成功入围。它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人类遗存发现的空白,发现了距今1.31至1.33万年保存完整的古人活动营地。除此之外,还有临淄后李春秋车马坑和淄河店2号战国大墓、高青陈庄-唐口遗址、临淄区南马坊战国大墓……久远的历史造就考古资源“富矿”,让我市在考古界重量级评选中硕果频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理念,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考古挖掘、活化利用,推动文物和文化永续发展。实施淄博市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严格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建立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文物保护员五级文物保护体系;制定《淄博市土地考古前置工作实施办法》,持续优化考古工作流程;实施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发掘等重大考古项目,以“文物长制+数字化管理”为抓手研发使用的“淄博市智慧文物管理系统”,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齐文化活在当下,还要与文旅相结合。我市坚持“大馆建强、小馆建密、微馆建活”,加快打造“博物馆之城”,目前,全市博物馆数量达85家,位列山东省第三;有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和“两廊一线”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市、区两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机构,6个村入选2023年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高青黄河安澜风景道被列入山东省黄河国家风景道典型段;会同湖北荆州、陕西宝鸡、山西侯马等地成立联盟,确定东周列国都城联合申遗策略,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以“申遗”为抓手,加速推进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出版《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淄博卷和齐文化卷,丰富了文化“两创”空间展示载体。

搭建平台,加快齐文化传播交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如何让齐文化走出去?王志民认为,应该选准体现齐文化精神内涵、体现中华文明当代价值的部分,通过讲好齐文化故事讲好淄博故事和中国故事,让齐文化走出淄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市积极抢抓城市“出圈”机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探索打造全方位文化传播交流矩阵,不断扩大齐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连续举办二十届“齐文化节”、八届“齐文化与稷下学论坛”,与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共同举办“探访足球起源文化之旅”系列对外交流推广活动,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研究院签署友好交流协议,与希腊雅典学院合作举办“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中希古典文明对话”;创新举办“稷下学宫·社会发展与中国社会学溯源”高峰论坛、“齐文化走进联合国”调研座谈会等主题活动,推动齐文化走向更高舞台;实施“文化山东(淄博)”项目100余次,开展“走读山东(淄博)”文化交流活动200次,更好地让淄博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淄博。

城市之美,不止于美景好物,更是来自于其背后蕴藏的悠长文脉。灿烂悠久的齐文化,是激发淄博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根源所在,淄博正用心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让齐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让这座城市更加有内涵、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