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中央红军强渡乌江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贵州的战略要地遵义,并暂时停驻在此地休整。在此期间,王稼祥同志提议召开政治局会议,总结自1934年10月以来的革命工作,同时商讨中央红军下一步行动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开始之后,作为党中央负责人的博古率先发表讲话,他认为中央红军在过去的两个月中表现优异,数次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无论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属一流。除此之外,博古还特地强调,中央红军此时应该团结一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互相猜忌、指责。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博古这是在给自己和李德“洗白”,此二人自1933年下旬起,接连犯了一系列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红军蒙受了极为重大的损失,可博古却故意对此避而不谈,简直是将政治局会议当做了儿戏!

彭老总脾气火爆、性格耿直,他在听完博古的讲话后,立即站起来指着博古的鼻子厉声问道:你难道没有错误?敢这样避重就轻?此话一出,现场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大家纷纷转头看向博古,而博古则是一脸尴尬,不知道该如何接彭老总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一会儿,张闻天又站起来发言,他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博古,直言其在军事指挥上存在重大问题,必须要向党中央道歉、检讨。紧接着,毛主席也站出来讲话,他先是分析了当下的革命形势,简明扼要的指出革命队伍所面临的困难与窘境,随后建议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横穿乌蒙山区,进入敌人防御比较薄弱的西康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就地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新播撒红色火种。

主席的建议合情合理又稳妥,得到了政治局大多数同志的认可,大家也由此意识到,毛主席无论是智谋还是大局观都远超博古,因此博古应该“让贤”给主席,让主席出任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人。这时,王稼祥主动提出重新票选最高领导人,他本人更是带头将票投给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稼祥当时是政治局的常委,又是中革军委的副主席,他在党内、军内的影响力非常大,眼看着他鼎力支持毛主席,彭老总、周总理等人也纷纷效仿,将希望和期盼寄托在毛主席身上,而博古和李德则慢慢淡出中共核心权力圈,逐渐被“边缘化”。

长征结束后,王稼祥被任命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刚刚组建的中共西北局秘书长,统管陕甘宁的民运与行政建设工作。抗战爆发后,毛主席指派王稼祥出任八路军总政部主任,但王稼祥因为书卷气太过浓厚,不善处理人情世故,因而得罪了不少人,各项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最终他不得不主动辞去该职务,转往理论研究部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本打算让王稼祥到中共东北局任职,可他却在正式赴任前夕突然病倒,被迫远赴莫斯科疗养、休息,一直到1947年下旬他方才返回国内。人民政权建立后,王稼祥长期在外交部门工作,他曾做为新中国的代表,出席过苏联、南斯拉夫、波兰等国的共产主义大会,并当众发表讲话,呼吁红色国度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60年代,中苏交恶之后,王稼祥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批驳苏共的一系列“右倾”言论和思想,极力维护中国的利益和名誉。1966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外事小组的核心领导人,然而他刚刚上任没多久,动荡便突然爆发,他很快受到居心叵测者的陷害,于1968年被开除公职,下放到河南的干校学习、改造。

1970年,王稼祥因为长期压抑、营养不良而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和胃病,时常咳嗽、呕血,党中央得知此事后,便特批他返京疗养。1972年,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有所恢复,于是便给毛主席写信,请求重新复出工作,再为革命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他的请求,打算推荐他增补为中央委员。但谁料就在1974年初,他的心血管突然破裂,后经抢救无效去世,时年六十八岁。动荡结束后,他的名誉得到了恢复,他的骨灰也被迁移到八宝山安置,除此之外,新华社还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缅怀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