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9日,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国会大厦作了告别演讲。此前,麦克阿瑟被总统杜鲁门解除了一切职务,他来到人生最低谷。在演讲的结尾处,麦克阿瑟神情落寞地说道:

我即将结束五十二年的军旅生涯。我从军是在本世纪开始之前,而这是我童年的希望与梦想的实现。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经过多次变化,而我的希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首军歌词,极为自豪地宣誓:“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它成为无数老兵的座右铭。老兵渐渐老去,他们步履蹒跚,早已举不动枪,但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与此同时,老兵也没有丢失自己的满腔热血。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位老兵的故事,这位老兵九旬高龄患上痴呆症后,依然要求再上战场,跟日军决一死战。

7年前冬天的一天,江苏南京高淳区淳溪镇花奔村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趁着家人忙碌中悄悄走出家门。老人患有老年性痴呆症,这样的行为经常出现,每一次外出都让家人找了很久。这天,老人步履蹒跚走在马路上,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条河流边。

老人迟疑了一会,直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或许是上天冥冥中自有安排,老人跳河举动引起了附近行人的注意,大家第一时间赶来,将老人救上岸。老人身体很不好,而棉衣早已湿透,冻得浑身瑟瑟发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围人争先恐后拿来衣物,还有人把家中被子都拿来了。当老人身体情况稍微改观后,大家询问道:“老大爷,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为什么要跳河?你家人在哪里?我们给他们打电话。”

看到众多陌生面孔,老人满脸茫然,一言不发。大家七嘴八舌,这时老人突然大喊起来:“你们不要拦着我,敌人都冲上来了,我要跟战友一起冲上去,消灭敌人。我们已经牺牲了很多人,决不能让鬼子得逞,你们都愣着干嘛,快把我床底下的刺刀拿来。

老人说完,再次高喊道:“大家全体上刺刀跟我一起冲锋!”现场所有人都懵了,这究竟是什么情况?这时有人插话说:“这位老人有点老年痴呆,好像不记得自己刚跳河了。”这时当地干部来了,经过发动群众口口相传,老人的家人找到了。

家人向施救者们表示感谢,告知他们老人患有老年性痴呆症,已经快2年时间,病情有恶化的趋势。这里插一句,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性痴呆症,这种病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人,其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老年性痴呆症最早的表现是以近记忆力下降为主,比如早上饭菜吃了什么,可能到了中午就记不得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年的记忆也会受损,到最后可能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识,这种病很难治疗。但是,有时患上老年性痴呆症的老人会对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刻骨铭心,比如本文这位跳河老人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家的建议下,家人将老人送到医院检查。幸运的是,老人除了患上老年性痴呆症外,身体其他情况并不差。医院病房里,老人又出现了跳河后被救起后那些的异常举动,不停地大喊要跟鬼子拼命,还在病房里来回走动。

家人告诉医生,自从老人两年前患上老年性痴呆症后,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在家中大喊,“跟我一起去冲锋”、“拼出性命也要跟鬼子一较高下。”从老人所说的话来看,医生们推断他年轻时可能是一名抗战老兵。

老人的家人也这样认为,可证明老人身份的证书、资料等档案很早就遗失了。至于老人有没有上过战场,家人根本不知道,如果不是这两年老人患病后经常说出跟日军打仗的事情,可能家人永远不知道老人当年这段经历。

那么,这名老人究竟是不是抗战老兵呢?如果是一名老兵,他又有着什么传奇经历?93岁老人跳河获救的事迹很快传开了,尤其老人不断提到抗战事迹,这引起了南京当地记者和抗战史爱好者的兴趣。谁也没想到,这次意外事件竟然让老人隐藏69年的身份暴露,一度引起轰动。

那一天,老人在家中接受了采访。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疗养,老人身体情况有所改观。老人精神状态还好,就是记忆出现混乱现象,谈话不时说出要上前线打鬼子,还提到很多战友牺牲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先抱着试探性问:“老大爷,您还记得当年属于哪个部队的吗?”听了记者问题,老人似乎来了精神,大声说:“我的部队都在长沙!我们跟鬼子战斗多次!”村中罕见来了记者,原本就好奇老人身份的邻居们都来了。

邻居们笑了,这些话他们之前也听了老人说过。如今面对记者和摄像机镜头,老人又说了,很多人还是当玩笑话来看。这不有一个邻居可能出于好意,就站出来说:“那都是以前很久的事情了,那部队也早就不在了。”

“胡说!怎么就不在了,他们就在长沙,都在杀鬼子!我在等部队的通知,通知来了,我就要出发!”老人边说,边用拐杖不停敲击地面。这一幕让现场所有人为之动容,他们渐渐相信面前老人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或许真的如同他所说的那样。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人当年的身份逐渐浮出水面,他是一名抗战老兵。老人名叫孙建勋,原名孙秀清,1921年出生,跟其他父母早早就让孩子从事家务活不同,孙建勋父母颇有远见,认为孩子不读书肯定不行。父母省吃俭用,让孙建勋接受了一般农村孩子无法享受的教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也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事变爆发时,孙建勋正在南京读书。孙建勋对日军特别痛恨,而老师们更是不停给学生们灌输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给孙建勋带去了极大的刺激,他决定弃笔从戎。1937年12月,日军向南京发起进攻。在南京沦陷前,孙建勋和同学们接到通知提前出城。孙建勋回到老家不久,南京沦陷了。

众所周知,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1937年冬天在南京的那场大屠杀,让中国人无法忘记,更无法原谅。短短六周时间,30多万无辜老百姓被日军屠杀,这意味着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

因遇难者遗体太多,日军为了毁尸灭迹在江边设了多个屠杀焚烧点。据参与抛尸江边侵华日军第13师团65联队的分队长栗原利一在口供中描述:

“为了对尸山进行善后处理,特别动员了别的部队,用整桶的汽油把尸体全部烧掉了。这是因为把枪杀、刺杀的尸体原封不动地扔进江里,总会留下某些形迹,所以必须尽可能地把尸体‘换换装’再抛入长江。然而,缺少把大批尸体像火花那样一直烧到骨头所需的大量燃料,尽管猛烧一阵,还是烧得不彻底,留下一座焦黑的尸山,把这座尸山炮入长江的作业也是颇为费时的。(12月)18日干了一天也没能干完。用柳树枝等做成桥滚,拖起沉重的尸体投入江中,这种作业一直干到19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