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中国的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到以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和以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的南方园林,但这些似乎和河南没多大关系,河南到底有没有最好的古典园林,答案是肯定的,不但以前有,现在也有。

公元1750年春,辉县县令王椿接到了一个足以改写他命运的政治任务,大清帝国的乾隆皇帝要带着母亲视察辉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执掌帝国15年的乾隆是一个审美眼光极高的帝王,他要效仿祖父康熙六下江南,出发前,需要找一个类似江南钟灵毓秀的场地进行前期预演,营造一个能够媲美皇家园林和南方园林的行宫。

诺大的北方地区,乾隆独独把目光锁定在辉县这个不起眼的河南小县上,自然有其深意。

接到命令的县令王椿诚惶诚恐地带着工匠来到城西北四里的苏门山南麓,对湖面达3.4万平方米的百泉湖绕岸砌石,将历代留存在百泉湖周遭的景观改造和修缮,历时8个月的加班加点,一座占地81亩的“翠华行宫”,终于在明代百泉书院的基础上涅槃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泉园林

九月二十日上午,时年39岁的乾隆皇帝和皇后一起搀扶着皇太后畅游苏门山和百泉湖,晚上乾隆入住在翠华行宫,随同而来的太后则住在行宫的白露园。

这年深秋的辉县之行,乾隆在这里留下了十一首诗歌、六块匾额和一副对联。

乾隆实在太喜欢这个行宫了,回到北京之后,又差人将百泉园林的“安乐窝”临摹下来,依其布局结构在颐和园照原样修建,赐名“邵乐窝”。

辉县百泉园林中的“安乐窝”,依山而建,临湖而居,藏风纳水的布局堪称中国风水的巅峰之作,他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是宋代大儒、易学宗师邵雍,百泉园林之所以能让乾隆流连忘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精通风水堪舆的邵夫子在此居住时,对它进行了一系列“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式的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乐窝

邵雍是谁?北宋时期学术界的“当红炸子鸡”,当时最有名的易学大师,对宋代理学的发展也起了奠基之功。香港著名大富豪、大慈善家邵逸夫是他的第34代孙子。宋史称赞他“高明英迈,迥出千古”,程颐、朱熹这两位后辈更是对他推崇备至。

邵雍这位学术大咖常年在百泉讲学后,从师者从各地蜂拥而来,络绎不绝,其中就有后来宋代理学的大咖程颐、程灏、周敦颐等,他们专程上苏门山,和邵雍切磋学问。

邵雍在百泉湖畔住所旁的太极书院,早在五代末期就闻名全国,教学内容以易学为主,因此选址也极为重视“天人合一”,把书院建在苏门山麓,百泉湖旁,注重大自然对学生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雍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他以私人创办为主,将教学和研究、图书的收藏和校对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组织。

邵雍之后,南宋的朱熹、元代的姚枢、耶律楚材先后在苏门山的太极书院讲学,百泉湖畔也成为了中原理学研究的中心。明万历年间更名百泉书院后,这里依然是隐士界的“终南山”、政治界的“中南海”、90后潮男潮女中的“三里屯”。

让百泉名声更盛的是,明末清初那个叫孙奇逢、人称夏峰先生的儒生,他和黄宗羲、李二曲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儒家专著《清儒学案》中,尊称他为“中州大儒”。

孙奇逢在百泉教学授徒、著书立说的25年,也是百泉书院大发展的25年,四方有志之士,纷至沓来。仅从《夏峰年谱》中统计,他的门人就有200人,其中不乏薛文柞、贾三槐、贾尔霖等著名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早的魏晋时期,最先隐居在苏门山百泉地区的文人,是一个叫孙登的人,连最傲慢狂放的竹林七贤都对其五体投地,阮籍在苏门山拜访孙登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后,写下一篇《大人先生传》,称赞孙登是与天地共生、与大道并存的真正“大人”。

阮籍和嵇康都因为慕名孙登,而在此久住过;后世的贾岛、吴道子、苏东坡、朱熹等等文豪雅士都在这待过;此外百泉的园林中还留有唐吴道子的孔子像,宋崔白画的布袋僧真仪像、岳飞的《四屏碑》,明代叶秉敬的大草碑、唐寅的的书法小品,清代郑板桥的《雨竹图》等170余块雕刻精品。

历经几个朝代的推崇,百泉变成了一个文化地标。谁要是没去过百泉,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化圈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泉园林

就连酷爱艺术的乾隆,来到这座书院式的园林行宫时也是颇为吃惊的,除了景观,更让他吃惊的恐怕就是河南的一个小山沟竟然有这么深的人文底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乾隆对于百泉书院的这种喜爱,也是百泉于近代消沉的一大原因。

书院被改成行宫后,讲学活动被迫停止。之前群儒在山水之间激辩、文以唱和的情形再也难觅,百泉书院也不再像活水百泉一样,源源不断地输出一批又一批儒士。

1826年,辉县知县为了振兴百泉书院,用自己的俸银在辉县城内买房百间,重建了百泉书院。

后来,移至县城里的百泉书院也逐渐荒废,1909年,下野后的袁世凯和徐世昌到辉县居住时还一同捐资对其修整过。此外,1930年,南阳镇平士绅彭禹庭和近代大儒梁漱溟在泉创办河南村治学院,发起乡村建设运动,但一年后因中原大战被迫停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辉县市政府出资翻修百泉,复修了多个文物点,同时新建了游泳池,西华门等景区。这是百泉千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修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当代,仰望前辈治学精神的百泉农学院出世,成为今天河南科技学院的前身。2001年,百泉书院旧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个3A级旅游景区,但已难挽回没落之势。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修整后不久,水位下降,百泉的泉涌消失了。自此之后,喷涌千年的泉眼再无滴水流出,百泉湖也日渐干枯。

即便夏季连日暴雨,泉眼仍无泉水流出。

无独有偶,济南趵突泉在历史上也曾多次面临泉水干涸,多次停喷的尴尬。

百泉水停涌的十八年,同样是济南趵突泉复涌的十八年,从保护条例、应急预案到全民保泉,济南市节水保泉的工作从未停止。

借鉴济南经验的辉县政府,在过去的几年里对百泉湖底治漏、铺设路面、绿化土地。同时首次从宝泉水库引水至百泉湖,在2018年年底结合了百泉湖的无水模式。

2021年7月的持续强降雨为整个新乡地区带来充足的地下水,百泉景区内的“观水井”直观显示了水位的上升。至此,停涌了十八年的百泉再次翻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今年6月10日,辉县市百泉景区管理处的一纸“临时闭园公告”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因天气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景区北湖干枯,百泉景区于2024年6月11日起临时闭园,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此时距2021年7月23日百泉复涌不足3年,这也是自2003年后百泉断涌后的第二次泉眼干枯。

对此,辉县市百泉景区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百泉断涌已经引起包括当地政府部门以及新乡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多方关注,目前正在研究相关解决方案,“百泉景区毕竟是几千年的人文遗产,我们肯定会倾尽全力保护。”

我们相信,在各方努力下,百泉的泉涌会再次翻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