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李自成风头正劲,百万雄师进北京,逼迫得崇祯帝挂了树杈子。可惜最后没摸顺理清吴三桂为代表的一帮晚明遗臣,结果被多尔衮的八旗建奴给瞅准空子,来了窝心一刀。时人笑谈:李自成就像花了大价钱想娶二婚媳妇的汉子,好不容易把废柴丈夫“晚明”给从床上拉了起来,赶了出去。匆匆打扫好床铺,铺上被褥,多尔衮就兴冲冲地跑过来躺下了。

李自成为什么会败得那样快?难道是他个人能力确实不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对全社会原子化太成功了,使得李自成根本没时间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明朝的财富大多集中在皇族、顶级官僚手里,除了东南沿海的浙商、海商们,明朝末期大家听说过中原有什么名声显赫的大地主家族吗?没有。晚明的社会,既没有形成门阀的基础,也没有民众聚众自保的基础。有门阀就有大家族,就有大家族聚集的财富和号召人才的能力,汉末的刘表独身占据荆州依靠的是襄阳的蔡家。曹操能起兵,依靠的是曹家、夏侯家的子弟兵。民众聚众自保就能形成一个个村落式堡垒,东晋十六国的石勒能迅速统一河北,不是他强,而是遍及中原大地天量的坞堡系统,一个坞堡就是一个家族宗社,坞堡内还有大量财富。石勒完全无需去发动群众,收复这些坞堡的领头地主家庭即可实现统一中原的计划。

别看明太祖朱元璋似乎打天下是因为个人能力,那也是神化包装过了。如果没有他继承郭子兴的地盘、实力、兵员,再来十个朱元璋也打不跑蒙元政权的。而郭子兴只是一个濠州的普通地主,有人罩着吗?没有,家里有人当官吗?也没有。就是因为家里累积了三代财富,有钱而已。有钱才能招到兵,有钱才能依靠地主的身份募集到更多的知识分子、军事骨干来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自成有什么?除了打下开封等一些大城掠夺了一些明朝皇族的财富,他基本得不到来自于广大地主阶层的财富供给。所以他的部队人数虽多,但一直也在疲于奔命,努力在解决吃饭问题。是一支为了吃饭才进北京的军队,而不是像朱元璋一样,坐在南京城里拥有的是一支争夺天下的职业军队。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李自成一进北京就开始敲骨吸髓剥夺那些晚明官僚的财富,他不知道这样会导致腐败吗?问题是,除了剥削这些官僚,他还能从哪里搞来钱满足百万大军的粮食需求呢?唐末的黄巢也一样,就是因为坐在长安城里坐吃山空,才迅速败亡,死在了泰山虎狼谷。

可以说,朱家厚养自家皇族的后果对全社会的灾难性质的,一个省的赋税都养不起一个亲王。这种恶劣的经济模式,对起事的农民军来说,也是恶劣的。他们居然连可以拉拢的对象都不容易找到。朱元璋还可以拉拢江浙富户、知识分子加入。李自成能拉拢谁?朱家皇族?那是天然敌人。明朝官僚?没有几个有声望的家族,有隋唐时代的“五姓七家”大族吗?也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明末的中原地区也拥有与汉末、元末一样的社会环境。一个地区有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亩土地的大地主、大土豪加入“大顺军”的队伍,成为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军队里的中坚。那么,整支部队的吃饭问题就可以解决。吃饱穿暖的队伍,自然就极好用严格的军纪去要求、去部勒。如果大顺军进入北京城秋毫无犯,估计吴三桂就算知道自己父亲死于非命,也是半点不敢动弹,直接跪到北京城下求大顺政权收留,以谢不杀之恩。

有人说,李自成是“流寇”,不是皇帝、甚至都不是军阀。因为他“流动”的性质,导致他占不住,最后失败。后世的太平天国,也是流动的,从广西一直流动到南京,然后稳定下来十几年。因为太平天国的起事,还不是因为有了韦昌辉、石达开这样的中小地主全家加入,投入了巨量的财富和粮草,才能支撑前期的太平天国一路冲到南京。如果单凭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自己组织,恐怕没出广西省就给灭了。没有能够一举定乾坤的超级家族,也没有一盘散沙的民众,有的只有数量惊人的小型政治商业军事勾结的世代家族。再加上政权建设度超级低,那么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自成成事之前,除了明廷下命令对其围剿的官僚。自发组织起来讨伐的敌人是非常少的。百分之九十八的官僚地主对明朝是失望和不忠诚的,除了极少数忠于朝廷、战斗力极差的直属军队,没有谁认认真真的准备与李自成打仗。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朝代的自动谢幕,人心都放弃了明朝。李自成进北京的路上除了碰到周遇吉拼死抵抗以外,大多数明军实力派都是望风投降的。北京城是经过残酷的爬城墙格斗攻下的吗?根本没有什么正式的战斗,几个随身太监就打开城门投降了。士绅阶层不抵抗,满洲贵族坐山观虎斗,所有人都乐见崇祯帝速死,没什么人愿意保卫这个北京朝廷。

所以李自成进北京,不是他的能力,而是大明的官僚、人民,所有放弃了大明统治的国人一起给他送进去的。可惜,因为时代局限性,李自成本人并不懂。而崇祯谢幕后,李自成也无法成为正统,那就天下继续大乱,群雄并起,一起开始抢吧!就像陈胜吴广失败后,六国贵族纷纷起兵,来“响应”,实际是来抢夺陈胜吴广的起义成果。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即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