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一直不见好转,不少人误以为自己在“吃”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事实上,情绪亦与肠胃健康存在紧密联系。有些人在发怒或生气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胃疼;有些人在情绪紧张时,情不自禁地想上厕所或出现腹泻;人们在悲伤时会吃不下饭,在心情好时会胃口大开;等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

人体胃肠道功能接受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统一协调,拥有仅次于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量,堪称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因此,人的胃肠功能亦由于情绪变化而发生“情绪化”反应。

自主神经受到异常刺激,均可能造成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变化,引发食欲降低、上腹饱胀、恶心、腹泻、便秘之类的消化道症状。

在消化内科门诊中,最多见的一种病就是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一般有较长的病史,多次检查均未发现显著的器质性病变,治疗也不见效。此类患者发病的原因,是长时间负性情绪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简单地说,是胃肠道对一些刺激非常敏感。进食略有不当,就有明显的上腹不适症状,这其实是内脏自主神经紊乱的后果,和长期负性情绪有极大关联。胃肠道症状和负性情绪彼此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恶性循环,导致疾病长时间难以治愈。

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仅仅改善胃肠道功能是不行的,亦应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调降其内脏敏感性,消除负性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药物治疗仅起到协助作用,关键是患者对自我情绪的良好调节。

那么,患者该怎样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呢?

动一动:拉伸放松

动一动:拉伸放松

运动是改善精神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运动有助于人们减轻压力,舒缓负性情绪。人们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拉伸运动、散步、快走、慢跑等,能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有助于人们平心静气,获取欢乐。

感觉一下:平静五感

感觉一下:平静五感

人们每日均利用5种感官,即听觉、视觉、嗅觉、触觉与味觉来工作与生活。面临负性情绪时可调动1个或数个感官来消除焦虑情绪。

触觉可以做1次颈部或手部按摩,或者拥抱心爱的宠物,或者以柔软的毯子包住全身。

视觉看看能让人感到放松或开心的景物,比方美丽的风景、温馨的家人合影,萌萌的小宠物等。

听觉听一听愉悦的音乐,引吭高歌或轻吟浅唱,或静静地侧耳倾听天籁之音。

味觉美美地吃上一餐,优哉游哉地享受美味。

嗅觉嗅一嗅芳香蜡烛,让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或者闻一闻鲜花的芬芳,让全身的细胞尽情舒展。

聊一聊:倾诉交谈

聊一聊:倾诉交谈

有益的人际交往、与他人的亲密联系,均有助于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烦闷时,不妨与好友倾心交流,以释放心中的压力,迅速取得内心安宁。如果你过于内向,实在难以启齿,可以直接借用如下语句作为和好友聊天的开场白:我感到不太开心,想与你聊会儿;今天我有点郁闷,想获取你的帮助;等等。

静一静:呼吸安神

静一静:呼吸安神

利用呼吸方式来平复、放松紧张的情绪,获取内心的平静。

尽可能找到一处较为舒适、安静的地方,确定一个舒服的姿态,不管是站或躺均可。缓慢闭上双眼,将注意力集中至呼吸上来,细细感受空气沿着鼻腔内壁慢慢流过、轻轻摩擦鼻腔的微妙感觉;然后,你可能察觉腹部亦跟着呼吸的节奏在缓慢起伏,吸气时膨隆,呼气时收缩……渐渐地,你就会不知不觉中摆脱不良情绪,心态亦变得安宁与舒适。

转一转:转移你的注意力

转一转:转移你的注意力

部分患者十分重视感受身体的微小改变,特别是腹部症状的改变,将一些胃肠生理活动错误地认为是病理反应。这实际上是内脏敏感性增高的一个表现。所以,患者应多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比如走出去,经常和别人交谈,常常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想法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至其他令自己开心的人或事上。

总之,长时间负性情绪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内脏敏感性增高,进而引发许多胃肠功能性疾病。因此,改善自身的情绪,对缓解功能性胃肠疾病非常关键。

文/王静南充市高坪区长乐中心卫生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