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鹏和夫人朱琳与邓颖超在西花厅合影

“周总理、邓妈妈与我的关系,就是老同志与烈士后代的关系。有人传说我是周总理的养子,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周总理、邓妈妈关心的烈士子女,不止我一个,他们同样关心爱护其他战友的子女。我们都称他们周伯伯、邓妈妈。”

这段话来自国务院前总理李鹏撰写的《李鹏回忆录(1928-1983)》(2014年7月出版)。李鹏之所以在回忆录中详细解释这件事,最大的原因是长久以来社会上流传着“李鹏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和李鹏在重庆红岩村

笔者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一张老照片的故事,它背后的故事一定会感动无数人。这张照片拍摄于1940年秋,地点在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照片中邓颖超一把搂住李鹏,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如果不知道两人真正的关系,很容易被认为是一对母子在拍照,可以看出邓颖超很关心李鹏,她的身体微微向一侧倾斜。

反观李鹏,他穿着一身得体的衣服,这说明他被邓颖超等人照顾的很好。李鹏的父亲是革命烈士李硕勋,他跟周恩来是亲密战友,曾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1931年9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的李硕勋在海南被捕后英勇就义,年仅28岁。李硕勋牺牲前,在狱中给妻子赵君陶留下一封遗书,后来几经辗转才送到赵君陶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硕勋的遗书

李硕勋的遗书催人泪下,他深情地写道:“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当时赵君陶和儿子李鹏在香港,而且还怀有身孕。丈夫英勇就义后,赵君陶悲痛万分,后来女儿出生后给她取名李琼,以此来纪念丈夫牺牲在海南。按照丈夫遗书要求,赵君陶带着年幼儿女于1932年回到四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鹏和母亲

赵君陶一边抚养儿女,一边在成都、合川、雅安、简阳等地以教师的名义,从地下党方面的工作。即使生活再艰难,赵君陶还是想尽办法将李鹏送到最好的成都实验小学读书,让他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

事实上,组织上非常关注赵君陶的情况。1939年初,赵君陶接受周恩来的安排,悄悄来到重庆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随即被任命担任直属第三保育院院长,主要任务是负责收养因抗战流落在大后方失去亲人的孩童。短短几个月后,李鹏在邓颖超的亲自安排下,也来到了重庆跟母亲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和李鹏等孩子在延安

为了保护赵君陶的身份,邓颖超便让李鹏跟自己吃住,视若己出,还安排他到重庆育才学校学习。1940年秋,组织上鉴于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重庆已经很不安全,于是便开始将烈士的子女悄悄转移到延安,李鹏也是其中一个孩子。

李鹏在被转移前,邓颖超特意跟他拍下一张合影,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始的那张照片。1941年2月,李鹏抵达延安。临行前,周恩来特意叮嘱李鹏:“你妈妈在重庆隐蔽的很好,不准备撤离。为便于日后开展工作,我决定让你和其他孩子一道出发去延安。希望你到了延安要好好学习,不要让你妈妈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家岭周总理的故居

这里插一句,李鹏原名李远芃(péng),当时去延安的人都会提前改名,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身份安全,避免特务的迫害。李鹏去延安时同行的有中共南方局青委书记蒋南翔,一天晚上两人在下榻地闲聊,不知不觉中便提到了改名事宜。

于是,李鹏请蒋南翔帮忙给自己改名。蒋南翔想了想,他认为“芃”这个字比较生僻,可以将名字改成“李鹏”,寓意如同大鹏展翅高飞一样,继承父亲的遗志,为革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那时开始,李鹏成为他的名字,直到成为国务院总理也没有再换回原名。李鹏在延安学习生活了5年时间,跟当初在重庆一样,他受到了周恩来、邓颖超,乃至毛主席的关心教育,这对他后来人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鹏

1945年11月,李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坚决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前往前线,再后来去了苏联留学深造。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李鹏跟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亲密关系,他在去前线前夕专程去跟两人告别。

邓颖超跟李鹏说了很多鼓励他的话,还将一床周恩来托人从新疆带回的新棉被让他带上。李鹏多次来到杨家岭,他很清楚“邓妈妈”盖的棉被情况,一直都很破旧,所以他说什么都不肯带上。

这时一旁的周恩来说话了,他说:“你现在去前线了,不像在延安。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你年纪还小,丝绵被子轻行军打仗好背,快听你邓妈妈的话拿去吧!”那一刻,李鹏潸然泪下,他收下了这床新棉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鹏回到延安

历史早已证明,李鹏没有辜负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期望,他从苏联留学归来后,从最基层做起,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最终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