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脏水北调”,人们很容易想到“大西线调水”“红旗河”等民间设想的工程,这些工程设想将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一部分水量调到北方,以补给黄河、海河、淮河流域,并给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柴达木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提供水源,将大片沙漠变成绿洲,彻底改造大西北。

然而,这项工程必须要要穿越海拔2000米到3000多米的横断山区,这里沟壑纵横、地质复杂,又是地震带,修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难度相当大。因而,许多人对“藏水北调”是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最近的一个新发现给了人们新的思路。我们先思考这个问题:长白山天池的水到底是从何而来?天池内每年外泄的水量却高达1.23亿吨。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长白山天池一带的年降水量只有0.43亿吨,中间还有8000万吨的水来历不明。长期以来,这是一个谜团。

根据《吉林省长白山区火山地质调查研究报告》的资料显示,长白山天池这8000万吨的水来自于地下补水,补水面积为21.4平方公里。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水是从高处流到地处的,这8000吨的水肯定是来自于一个比长白山海拔更高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白山天池的海拔为2189米,而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大部分的海拔基本是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地表缺乏水资源,不可能有大量地表水渗透到长白山。云贵高原虽然降水丰富,但从海拔和位置来看,云贵高原的水是不可能到达长白山的。如此,答案就只剩下了一个,长白山天池的水来自于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达到了4000米,是中国的第一阶梯。而且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10万平方公里的冰川,一共储存了8万亿吨的水。如果加上这里30万平方公里的积雪,130万平方公里的冻土,那么这里的储水量就超过了10万亿吨。这个水量达到了贝加尔湖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藏高原有13条主要的大河,例如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黄河、雅砻江、大渡河、印度河等,在高原上的年径流量为6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的径流量。青藏高原所有河流的径流量超过了万亿立方米,比长江入海口的流量还多。

青藏高原上有1200个大型的湖泊,湖泊储水总量为8150亿吨,占据全国的一半。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就位于青藏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如此丰富?第一个原因,青藏高原的南部受到印度洋气流的影响,大量的印度洋水汽从喜马拉雅山的缺口北上,形成了丰富的降水。藏南地区降水最丰富,在8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超过了3000毫米。而横断山区到三江源一带的降水量在4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其他地区的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很小,这些雨雪降下后就堆积下来,形成了冰川和终年积雪,海拔较低的地方就形成了湖泊,长期留在了高原之上。因此,青藏高原是一个“超级水库”,被誉为“中国水塔”。

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一部分随着河流而流出了境内,形成了亚洲主要的大江大河。还有的部分则渗透到地下,形成了地下水,然后流向了亚洲各地。

2021年7月,中国河海大学、西湖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学者在国际权威的地球科学期刊《地质学(Ge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称长白山天池的水是来自于青藏高原,通过地下水通道涌来。这个发现轰动了中国的水利界。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个现象的呢?这就不得不提河海大学的科学家陈建生。传统的水循环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地下水都是来自于该地区的地表水,但陈建生却提出了“地下水深循环理论”,认为普通的地下水深度在500米以上,而深地下水在地表之下15公里之下。前者来自于地表的下渗,而后者来自于更远的地方,是通过地下的断裂通道在运动,运动轨迹遍布整个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地下水深循环理论”推测,中国大陆的深地下水基本来自于青藏高原,长白山天池的水也是来自于青藏高原。他认为,通过寻找遗留的火山口遗址就能够找到地下深水涌出的位置,因为火山口连接着更深的地下裂缝。的确,长白山天池就是一个火山口。

2002年,美国地球观察协会中国区(负责人是南京水利科学院的顾慰祖教授)来中国对巴丹吉林大沙漠进行实地考察,参加科研团队有多个国家的学者,陈建生也申请加入了其中。顾慰祖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在巴丹吉林沙漠寻找水源。在考察过程中,团队对沙漠中出现湖泊感到疑惑。陈建生就此认为沙漠底下必定有大量的水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去后,陈建生写了《地下水维系高大沙山景观》一文,发表在《自然》杂志,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他提出阿拉善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存在一条500公里的地下水道——祁连山深大断裂。当然,提出质疑的人也不少,许多学者对这样的奇怪言论进行了攻击。但是,陈建生的实践却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善高原是中国最缺水的地方之一,这里有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由于生态破坏,这里的弱水断流,居延海消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想出了各种办法,打出了上千口井,但始终没有发现可以长期饮用的水源。

2012年,当地为了找到水源,组成了“水利科学顾问组”,陈建生教授被邀请加入其中。当时,大部分官员和学者都认为应该在一个盆地中打井,而陈建生却认为应该在一个遗留的火山口打井。当地选择听从大部分人的意见,在盆地打井,结果依然一无所获。后来,当地才选择听从陈建生的建议,在一个火山口的位置找到了水源,并且水质非常好。此后,当地在陈建生的指导下打出了8口井,出水率100%,日出水量上万吨,其中4口达到了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陈建生等学者对这里井水做了研究,通过和青藏高原之水进行同位素对比,发现这里的水是来自于青藏高原。陈建生还明确提出青藏高原的水在地下流了20年才流到了这里。

经过此事后,陈建生一战成名,内蒙古许多缺水的地方都邀请陈建生去指导打进。2014年,陈建生在二连浩特进行了考察,否定了在古河道寻找水源的老方法,最终还是在死火山口打出了四口井。经过同位素的对比,陈建生发现这里的水是从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下渗而来,在地下流了30年。

后来,陈建生又深入青藏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呼伦贝尔等地区进行了考察研究,终于确立了青藏高原到到东北的地下水通道。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辛的,提出的理论也是振聋发聩的。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就不再讲解其中的详情,而是直接简单说一下这个地下水通道的流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青藏高原的水会下渗,主要有两个地区,一是雅鲁藏布江的上游,这里的年下渗量为300亿吨;第二个地方是羌塘盆地,这里年下渗量为540亿吨。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的盆地,这里有大量湖泊,湖泊总面积占据全国的四分之一。大量的水资源无法外流,也就只能下渗了。

西藏的水资源下渗后,就在“日喀则—狼山断裂带”中的缝隙流动。“日喀则—狼山断裂带”是李百祥在2002年提出的,发表于《甘肃地质学报》。这个断裂带上的温泉地热成群成带分布,显然是一个地下水通道。青海湖、黄河源等都位于这个断流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个断裂带,西藏之水就到达了甘肃,流到了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地下。在内蒙古的沙漠中,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内部,在呼伦贝尔一带都发现了大量的湖泊和自流泉,这里的海拔高,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能够形成湖泊和自流泉,唯一的解释也只能是地下水的补给。顺着这个线路,就成功到达了东北,最后穿过松嫩平原而到达了长白山天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西藏的水资源不仅仅会流向中国的西北,还会流向其他地方。例如,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储水量达到了惊人的23万亿吨,占据世界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但是贝加尔湖的水资源平衡问题长期困扰着学者,因为注入湖泊的水量远远小于湖泊的流到安加拉河的水量,其他的水量到底如何而来。陈建生认为,贝加尔湖其他的水资源恰好就是黄土高原地下过去的。

未来,中国需要搞清楚青藏高原到亚欧大陆各地的地下水通道,搞清楚每一条通道的水量大小,如此才能进行了有规划的的调水。未来的调水可能就是将雅鲁藏布的水直接调到羌塘盆地,形成了一个超级湖泊,加速水的下渗速度,为中国北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