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中六君,真的有肠中风?肠中风了该怎么办?

大家对“脑卒中”并不陌生,但却很少听说过“肠卒中”。

肠卒中”其实就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俗称,亦称“肠中风”,属突发性疾病,病情险,死亡率高,以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肠道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需要持续的血液供应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和生理活动;急性缺血性肠病是指由于肠系膜动脉的血流突然中断或严重减少而引起肠道供血不足,导致肠道组织缺氧、坏死,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的情况。引起“肠中风”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血栓形成、肠系膜血管阻塞、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硬化并形成斑块,血液循环也会变得不畅,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形成血栓。此外,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也较高,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肠中风”的发生风险。因此老年人是“肠中风”的高危人群。

一般情况下,“肠中风”是可以治疗的。但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肠道坏死、穿孔、腹腔感染等严重后果。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预后的关键,治疗的目标是尽早恢复肠道的血流,减少组织缺氧和坏死的程度。对于一些轻度的“肠中风”,通过药物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患者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康复。但对于严重的“肠中风”,就需要及时手术干预,比如介入血管手术开通闭塞的肠系膜动脉,恢复肠道血流。如果不幸肠管已经发生坏死,就必须及时手术切除坏死的肠道组织。

那么,发生“肠中风”时,

患者会有哪些表现?

哪些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呢?

“肠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休克、脱水、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典型的腹痛特点为突发的中等或剧烈腹痛,呈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疼痛范围较广泛,定位不明确,定位局限者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可向背部或胸胁部放射,并且通常难以用药物控制。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剧烈腹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呕吐、便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因此,对于老年人及其家人,要加强对“肠中风”的认识和预防。老年人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同时,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治疗,也是预防“肠中风”的重要措施。

本文指导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入科张波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介入科主任。

学术任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门脉高压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医疗特长:从事肿瘤及血管性疾病介入微创治疗工作近20年。擅长肿瘤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及妇产科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建立了以介入肠梗阻导管–肠道支架为主要手段的微创治疗恶性肠梗阻模式,并向基层医院普及,惠及数千名患者。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肿瘤与血管介入专科门诊)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