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国际电影节介绍,6月14日至23日,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这座电影之城再一次与光影相伴,又发生了各种美丽的邂逅。作为上海持续打造的文化“金名片”,诞生于199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和金爵奖,历经一届又一届的打磨,国际识别度愈发清晰。十天的时间,电影与城市相互定义,彼此启发,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详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作品与城市文化的交融:

海纳百川 历久弥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入围金爵奖五个单元、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剧组主创,与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评委因电影而相聚上海。入围片76%的世界首映率,是上影节在全球“电影节圈”享有广泛人脉和杰出口碑的最佳注释,是对上影节助力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最好证明。

50部入围片国别多元、风格多样。主竞赛单元14部影片31场放映,30场迅速售罄,其中既有《一间自己的浴室》《我生活的两个世界》等一发布就引起高度关注的影片,也有近年来与众不同但独树一帜的格鲁吉亚电影代表《院中雪》、以往鲜被关注的孟加拉国电影《贝壳的沉默》、伊朗新一代导演的实验性作品《拾荒人》等。

四部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则以四种不同的风格,寄托中国电影人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深刻思考。青年导演魏书钧凭借与之前作品风格差异较大的《阳光俱乐部》入围主竞赛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 查看颁奖典礼现场图

聚焦导演前两部作品的亚洲新人单元,今年整体体现出亚洲电影新生力量正在崛起的势头,动画片、纪录片、短片单元集中呈现了金爵奖对当下电影审美的敏锐度和前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开幕片在电影节世界首映,这个经典红色IP从电影到舞剧再到舞剧电影的螺旋式艺术递进,是艺术工作者回归初心、付诸匠心的生动印证;“城市·光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单元,集中放映9部以上海的城市与人为表现对象的影片,纵向展示了这座城市相伴新中国的发展不断焕新的风华与风情,以影像为人民大众在时代变迁中的精神面貌变化著书立传;“幽兰雅韵:戏曲电影新萃”暨长三角戏剧电影展包含京剧、越剧、昆曲、沪剧、黄梅戏等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剧种,以传统戏曲与电影高新技术的融合,呈现江南优秀戏曲文化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策划“法国电影周”展映活动,精选38部戛纳、威尼斯、洛迦诺等国际电影节上参赛参展的优秀法国电影,进行156场放映,以影为媒,让中法两国的文明纽带联结更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 查看图片

电影节期间,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288位海内外嘉宾齐聚申江,花十天的时间,与更多的市民观众一起,观看电影、讨论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国际电影节向来是华语电影展示大平台、宣发主战场。计划今年上映的《接班人计划》《异人之下》《默杀》《野孩子》《解密》《逆行人生》《沙海之门》《胜券在握》《出入平安》《骗骗喜欢你》和明年上映的《蛟龙行动》等等,都走上了金爵盛典的开幕红毯。包括这些新片和入围竞赛单元的作品在内,共59部华语片亮相本届电影节。

本届电影节期间,上海发布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从筑牢根基、繁荣出品、升级产业、培育生态、完善人才机制等五方面,经过三年左右的持续推进,全面提升上海电影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擦亮“上海电影”这块金字招牌,将上海打造为电影之城。时值“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愿景很清晰:通过推动电影与城市更新的发展结合,让城市活力与电影魅力交相辉映。

本届电影节共放映1672场,进行88场观众见面会。其中,上海47家展映影院放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共1636场,其中82场进行了观众见面会。截至6月20日晚8点,观影人次49.5万,28%的外地来沪影迷中,来自苏州、杭州、北京的影迷数量分列前三位。据旅游平台携程提供的数据,6月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带动5万人次的异地用户来沪,酒店消费量2万间夜以上,主会场上海影城周边2公里范围酒店在电影节期间每日满房,平均每日入住超5000人次。

来源:上海发布

编辑:钱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