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风花雪月”这样瑰丽的景观,还有一群白族绣娘,她们以一双双巧手织就出一幅幅千变万化的图腾与故事。白族刺绣,不仅是白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更是他们心中“风花雪月”的具象化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先民们在与经商至此的中原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吸纳学习了各族刺绣工艺的精华,并结合自身文化传统和生态地理环境,创造出特色鲜明的白族刺绣艺术风格,历经元、明、清三代,至今仍兴盛不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族刺绣主要流传于大理州各白族村寨,白族绣娘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布匹上绘出幸福的生活的诗篇,每一针都蕴含着对传统的敬仰,每一线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绣品主要有儿童戴的鱼尾帽、虎头帽、鸡冠帽;妇女的绣花包头、头巾、服装、围腰、围腰头、鞋子;男子的绣花马褂和鞋子;以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香包、钱包、挂包、抱裙等。这些绣品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行走的艺术品,诉说着白族人民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族刺绣技艺的精髓则主要体现在多变的针法上。从古朴的撒花绣、扣花绣、齐花绣、挑花绣,到现代创新的空心针绣、机绣、乱针绣等。绣品不仅内容丰富,做工精细,而且非常讲究图案和色彩的选择与搭配,所绣图案生动形象,多以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云等为主,从娇艳欲滴的茶花到翩翩起舞的蝴蝶,大自然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绣娘们细腻地捕捉,转化为服饰上的生动图案。这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白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技艺之一,白族刺绣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他们不仅可以在大理看到身着白族服饰的绣娘们售卖自己的刺绣品,还可以在大理的刺绣工坊里亲手体验白族刺绣的制作过程,感受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2009年,白族刺绣技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族刺绣,如同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记录着白族人民的生活变迁与精神追求。它是世世代代白族儿女情感的寄托,是他们心中那份“不老的乡愁”。每一件刺绣作品都是一个故事,都彰显着灿烂的民族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这片风花雪月之地,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白族刺绣,正是这份文化底蕴中璀璨生辉的明珠,等待着每一位有心之人,去发现、去感受、去传承。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理,走进白族刺绣的世界,体验那份捏针提线间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情感。

来源:“苍洱文旅”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丝华

值周:杨丹妮 胡亚玲

主编:李胜

文明城市建设我知道

问: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大理市市民基本文明行为15条是什么?

1.不乱扔垃极2.不随地吐痰3.不硬闯红灯4.不乱穿马路5.不抢道行车6.不大声喧哗7.不到处溜狗8.不随意吸烟9.不乱停车辆10.不插队抢座11.不乱涂乱画12.不摘花踏草13.不占道经营14.不赌博酗酒15.不讲粗脏话

 捏针提线间,“风花雪月”就有了具象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捏针提线间,“风花雪月”就有了具象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