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卉 李慧子/文 杨翊/图

新闻热线:0771-5690127
报料邮箱:news@ngzb.com.cn

你吃的鳗鱼,

很可能来自“家门口”。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广西就启动了养鳗业。

目前,

广西鳗鱼养殖年产量位居全国第4

年产值25亿元以上,

规模化鳗鱼养殖基地集中在崇左市。

绿水青山养优质鳗鱼

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崇左为鳗鱼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6月18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位于崇左市江州区赖湍镇的广西中南渔业有限公司鳗鱼养殖基地,近百个养殖棚坐落于绿水青山间。每个养殖棚内分布着几十口鳗鱼养殖池,密密麻麻的鳗鱼在池内抱团休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鳗鱼喜暗,密密麻麻的鳗鱼在池内抱团休憩。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杨翊摄

▲鳗鱼养殖基地的工人们在筛选鳗鱼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鳗鱼养殖基地的工人们在筛选鳗鱼苗。

“这里的水质好、水量大,水温恒定在25℃左右,鳗鱼的养殖周期为12—18个月,比其他地区缩短6个月左右。”该公司董事长林学武说,崇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但让鳗鱼养殖的效率得到提高,还让鳗鱼的品质得以提升。

崇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叶忠平介绍,2019年以来,有7家鳗鱼养殖企业陆续落地崇左,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崇左市已投产的5家鳗鱼养殖场面积合计1300亩,累计上市销售商品鳗鱼5000多吨,产值近4亿元。崇左市已成为广西区内鳗鱼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设区市。

广西养鳗业历史悠久

“当年,福建、江苏等地的很多养鳗人到广西开发养鳗业。”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起步于1995年的广西养鳗业,到1996年已有40家养鳗场,是全国6个养鳗大省区之一。

然而,由于当时全国养鳗规模过大,市场供大于求,广西养鳗业又迅速进入低谷,养鳗场不仅倒闭了28家,坚持下来的也都经历了漫长的调整期。

▲鳗鱼养殖大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鳗鱼养殖大棚。

近几年,鳗鱼养殖在广西又迅速崛起。至2023年,广西养鳗企业有23家,年产值25亿元以上,年产量目前位居全国第4。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鳗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翟少伟表示,按照目前的趋势,广西的鳗鱼年产量有望向全国前三冲刺。

养鳗成活率能达95%
处理好尾水很关键

养鳗鱼,水很关键。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表示,养鳗的成活率决定养殖成败,而水质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广西山泉水或地下水基本可以达到一类水质及以上要求,因此,在保证养殖技术过关的情况下,养鳗的成活率均能达到95%,比福建、广东成活率高20%以上,这也是养鳗业向广西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鳗鱼养殖基地坐落于绿水青山间,还有不少用地正在规划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鳗鱼养殖基地坐落于绿水青山间,还有不少用地正在规划中。

在鳗鱼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常给鳗鱼换水,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尾水。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永巨介绍,尾水处理是当前鳗鱼养殖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在崇左,经过“三池两坝”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技术处理后,尾水池里的鳗鱼粪成了其它养殖鱼类的饵料,而经处理达标排放的尾水则用于农作物灌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地鳗鱼大多出口
亟待探索产业深加工

记者了解到,在崇左,大量养殖的鳗鱼运到广东或福建深加工后,大多销往日本、欧美等市场。目前,我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销量也已达到7000吨以上,连续三年年均增长3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广西毗邻东南亚,是我国鳗鱼出口至东盟国家的主要线路,广西的养鳗业应该抓住时机,探索鳗鱼精细化养殖之路,提升水产附加值,同时积极探索“品牌化”发展道路。

▲崇左养殖的优质鳗鱼,清蒸烹饪后,肉质鲜美。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子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左养殖的优质鳗鱼,清蒸烹饪后,肉质鲜美。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子摄

养殖数量庞大,加工产业也要跟上。据估算,广西的鳗鱼年产量达3万吨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在本地建设鳗鱼加工厂的条件,提升养鳗业的含金量。接下来,崇左也将建设鳗鱼精深加工生产线,形成集群产业链,这条鳗鱼线将更好地造福当地。

来源丨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卉 李慧子/文 杨翊/图

编辑丨冯 榆

校对丨麦雪莉

责编丨唐海波

审核丨胡志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微生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