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全歼了30万德军,活捉了保卢斯元帅。

但,苏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最大目标却没有完成:德军曼施坦因元帅带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在救援保卢斯时,识破了苏军准备进行百万大围歼计划,果断撤退。曼施坦因被视为德军天才军事家,因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而闻名天下。

闪电战创始人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称曼施坦因--德军中“最具备战略眼光的人”。

因为没能完成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合围,造成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的态势:苏军在反击中大举追击,而曼施坦因则带领德军不断地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造成了德军不可能靠修筑防御来抵御苏军的反击。

但是曼施坦因在后撤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指挥艺术,利用军队的机动性,把苏军约百万大军拉成了数百公里的一条分散战线。1943年2月19日,德军在曼施坦因的带领下突然在乌克兰哈尔科夫集结,发起了一场反击,苏军百万大军被击溃,损失了数十万大军。

此战一度让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陷入了沉默。

原本美国和英国正准备将大量的物资援助到苏联,此时他们再度怀疑苏联是否能够守住自己的国土,庞大的战争援助是否会转瞬之间落入德军手中。毕竟1939年发动二战以来,许多国家都迅速崩溃。

哈尔科夫反击战是曼施坦因元帅生涯的巅峰之战,是现代战争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战例。

此战过后,苏联紧忙暂停了追击的行动,数百公里战线上的追击军队开始撤退。但是在库尔斯克地区,两个苏联集团军因为失误而未能及时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责骂了集团军司令后,开始着手应对,朱可夫提出了他的意见:

既然库尔斯克的失误已经造成了,那么就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突出部,让他深入到德军战线里。最高统帅部支持了朱可夫的建议,并命令他指挥这场战役。

一场德军最优秀元帅和苏军最优秀元帅的对决--库尔斯克战役就这样开始了。库尔斯克会战创造了很多记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和飞机大会战。

朱可夫发挥了他指挥作战的典型方法,即以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进行碾压,当库尔斯克会战开始时已经是1943年7月,朱可夫在库尔斯克的弧形里配置了130万人,两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500辆坦克---超过了德国在苏联部署的全部德系先进坦克总数量。

苏联的碾压优势已成。

朱可夫除了部署了130万人即2个方面军在库尔斯克弧形内,还部署了草原方面军和5个坦克集团军以及空军集团军作为预备队。

苏军的方面军与德军的集团军群是相等的单位,也就是说,朱可夫部署了4倍以上的高质量兵力,在等待曼施坦因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

使朱可夫在库尔斯克部署了如此庞大的军队,他也没有选择主动进攻曼施坦因,而是等到7月2日,德军主动进攻库尔斯克。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在这场留名史册的大战后,德军丢掉了几乎全部的家底,直到柏林之战前,苏军几乎再也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就可以轻易的一路碾压德军,那支由条顿骑士团演变而来的普鲁士近代工业化部队内心崩溃了。

这场战争中,苏军作为主权受损一方,仍然耐心地等待德军进攻,后来有很多解读。一些人认为朱可夫忧虑不是德军的对手,所以重兵等候德军的进攻。

对于曼施坦因的评价,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军事天才,无数以少胜多的战争已经说明了一切。

苏联最优秀的元帅和德国最优秀的元帅,谁才是更伟大的军事指挥者呢?

中国有句话叫“毕其功于一役”,简单的说,即使一个人再会指挥作战,百战百胜,每次都能以少胜多,却无论如何都打不死对方,胜一千次,一万次又如何?别人只需要一次,历史就改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朱可夫的回忆录中,他提到了德军面临的各种情况,因此判断将兵力集中在库尔斯克,德军势必会赌一把,因为德军已经消耗不起的。而苏军选择在此一决,则可以避免未来进入德国境内后造成更大的伤亡,进一步加快战争结束速度,防止德国单独与盟军媾和。本来一场失误,被朱可夫逆转成为了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战。

而且从战争的构成上来看,朱可夫所指挥的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等,他在组建军队时也发挥了中流堵住的作用。这种组建军队的能力,更是一个元帅该做的,有了这样的本领,输掉100次,仍然可以卷土重来。

但是对于曼施坦因来说,多次漂亮的、史诗级的战争,赢了很多,但他输了一次,德国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