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足球报》透露,中国足协有意增加联赛中的外援名额,而该报建议应考虑引入一名U23外援,以便为未来的归化做准备。这一举措旨在提升联赛质量,同时为国家队的长期发展铺平道路。在当前国际足球环境下,归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但中国的归化政策面临巨大争议,足协对此采取了谨慎态度,既要推进归化进程,又要确保国家队的长远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过去,中国的归化政策主要由更高层次的部门主导,俱乐部配合执行。然而,现如今,归化的主导权更多地转移到俱乐部手中,足协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球员资格的审核和相关手续的办理。归化球员如费南多、艾克森、蒋光太等在国家队中的表现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对国家队实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面对即将到来的36强赛时,归化球员的存在无疑为国家队提供了更多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中国足协来说,增加外援名额的计划不仅是为了提升联赛的竞争力,更是为了未来的归化工作铺路。当前,中超联赛的外援政策为报名5人、上场4人。如果足协能够推行报名5人、上场5人的新政策,球队的实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增加一名U23外援名额,可以让这些年轻外援在联赛中积累更多经验,待满足归化条件时正值职业巅峰期,从而避免现有外援在归化时已过巅峰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化目标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足协和俱乐部在引进外援时需要考虑其年龄、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例如,山东泰山的克雷桑和1995年出生的塞尔吉尼奥都是有潜力的球员,但如果他们归化时已年过30,其效力周期将大大缩短。因此,足协建议引入年轻、有潜力的U23外援,这样不仅能在短期内提升联赛水平,还能为未来的归化提供更多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归化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但其对中国足球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在短期内,通过归化政策提升国家队的实力,增加晋级世界杯的机会,是一种现实而有效的策略。然而,长远来看,推动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才是中国足球崛起的根本之路。当前的一些青少年球员如2009年龄段和2013年龄段,虽然在未来10年内可能不会有显著的成果,但通过归化和青训的双管齐下,或许能为中国足球带来更光明的未来。未来,如果有更多年轻外援的引入和归化,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有望逐步提升。(中超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