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计在于晨,我们都常说,要想一天精神好,早餐一定要吃好!

睡了一个晚上,肚子早就空了,此时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可我国有6种早餐,外地人可能根本不会看一眼,最后一种甚至连闻都不能闻,看看里面有你能克服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豆汁儿

豆汁儿可以说是老北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传统早餐之一了。

它与我们平时喝的豆浆有些相似,但制作工艺和口感却有着天壤之别。

豆浆是将浸泡过的黄豆或绿豆用石磨磨浆,加水煮沸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豆汁儿则需要先将豆子泡发、煮熟,再放入特制的酵素中发酵数日,最后用力搅拌出浓稠的液体状。

正是这个发酵的环节,赋予了豆汁儿别具一格的味道。

北京人对豆汁儿爱不释手,就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酸酸甜甜、微微苦涩的复合口感。

那股淳朴的"老味道"像一块温润的磁石,能唤起老北京人对这座城市最质朴的记忆和眷恋。

不过,对外地人而言,豆汁儿可能就太过"另类"了,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口味比较小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胡辣汤

如果你去过河南,在清晨时分一定会被一阵阵香气引人的麻辣味道所吸引。

那就是河南人喜欢在早上喝的"胡辣汤"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辣味汤,它由多种香料、蔬菜和肉类熬制而成,口感麻辣鲜香,富有营养。

而它之所以被称为"胡辣",是因为它的"辣味"主要来源于胡椒粉的刺激,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辣椒那种辣。

但这种特殊的口感,也成了它难以为外地人所接受的主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口味实在太过重口,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大早就喝这么一碗"麻辣无比"的汤,实在有些吃不消。

其二,这种粘稠状的汤汁,口感上也让人有些扭捏不安。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孩童,可能很难适应这种"刺激"的饮食方式。

不过,对于河南人来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正好能驱寒开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炒肝

打开北京人的早餐篮子,你还会发现一种让许多外地朋友头皮发麻的存在——炒肝。

炒肝顾名思义,就是将动物内脏,尤其是猪肝、猪大肠等下水为主要食材,经过多道工序烹制而成。

听起来很油腻是吗?事实上,炒肝虽然属于荤菜,但做法并不简单,需要酿入多种香料和调料去腥、增味,经过人工不断翻炒,最后成了一盘香气扑鼻的大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有不少人会选择在清晨就吃上一大碗炒肝,或者将它们夹在烧饼、馕坑里充当早餐。

对于生活节奏快、胃口大的北方人来说,这个高热量、高营养的开胃菜再适合不过了。

可是,对于外地人而言,炒肝实在有太多不能接受的地方了。

它所用的食材,实在有些"生猛",而且,囫囵吞下这样一大碗油腻的菜肴,对于爱干净的人来说也太过了。

所以,看到街边摊贩在炒一锅猪油淋淋的内脏菜,外地人难免会绕着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热干面

要说哪个城市的人爱吃面,那非武汉莫属了。

根据统计,每天武汉人要吃掉600多万碗热干面,可见这种对"干面"的狂热。

对于武汉人来说,热干面几乎就是他们一天的"必修课"了。

清晨一早,街头巷尾就能听到小贩高亢的叫卖声,吸引着大批市民前去购买。

他们三两口就能吃光一大碗,有的人甚至边走边吃,以确保面条的新鲜口感。

那么,这种武汉人的"干面情结"从何而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武汉人对于吃面的习惯根植已久,另一方面,他们也的确对热干面的味道相当钟情。

那勾兑了麻酱花生酱的浓稠酱料,配上香酥的面饼、爽脆的萝卜丁,让整体味道丰富异常,让人吃了就难以忘怀。

不过,对于外地人来说,他们恐怕就难以适应武汉人对干面的执念了。

第一,面条极易凉透,如果吃不够快的话,下一秒就可能变成面糊,其次,那厚稠的酱汁口感,也不见得会让所有人都爱上。

因此,武汉热干面这种快节奏的进食方式,也注定只有本地人才能掌握其中的乐趣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肠粉

广东人的饮食习惯向来以清淡见长,即便是早餐,也大都遵循"纤细为美"的原则。

比如,广东地区有一种被称为"肠粉"的早点,堪称广府早餐的代表。

肠粉其实就是一种米制品,将米浆铺在盘中蒸制而成。

一层一层的肠粉皮上,裹着肉馅、菜叶和其他配料,用酱油和一点辣酱调味,就算是一份美味的广东人早点了。

别看分量不大,其实这确实是一份相当讲究的营养大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于爱吃大口大口的人来说,这份温温吞吞的肠粉可能就太精致了。

乍一口下去,实在难以获得满足感,只会觉得过于清淡、缺乏嚼劲,再加上口感细腻,有些人可能还吃不太惯。

还是那句老话,各有所爱,喜欢清淡的人自然会对肠粉赞不绝口,而注重口感的食客们则宁可把它当成点心小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州螺蛳粉

九曲回肠的柳州街巷里,常年飘荡着一股浓郁的"海味",那就是柳州人的拿手好菜——螺蛳粉了。

螺蛳粉的做法看似简单,将新鲜的螺肉、河蚬等加入米线中一同熬煮,再淋上一层馥郁的鲜辣汤汁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螺蛳粉背后有着复杂的调味配方,需要经过精心的火候掌控。

做出一份地道的螺蛳粉,切记不能有半点怠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微辣、鲜香、营养丰富的特点,使得螺蛳粉深受柳州人的喜爱。

但是,螺蛳粉在外地朋友眼里,实在有些"怪异"了。

谁能想到,一份充斥着腥味的螺蛳居然也能作为早餐呢?再加上那浓郁的汤汁散发出的气味,让许多人还没吃就先被熏到了。

所以,螺蛳粉这种重口味的早餐,虽然富含营养,却注定只能在柳州这片海味飘香的土地上流传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这就是中国各地区早餐文化的现状了。

虽然一些地方特色早点可能会让外乡人有些不适应,但却都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比如炒肝、豆汁等偏重口味的北方早点,就体现了北方人对粗狂、热量大的食物的偏好.

而广东的肠粉、潮汕的馄饨,则透露出南方人清淡、精致的饮食习惯。

再比如湖北武汉一地,由于地理、气候的特殊影响,造就了干馍之类快节奏早点的流行.

而靠近沿海的柳州,当地人自然就更钟情海味为主的螺蛳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积淀,都会在早餐这件"小事"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这些鲜活的地方特色,正是中国饮食文化多元性的真实写照。

我们应该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了解每一种美食背后独特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内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美食背后那份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品位一下那份属于当地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