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主席的这首《为女民兵题照》,描述了女兵们的风采。在历史上,有无数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为新中国诞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1957年8月,毛主席在前往苏联途中经过沈阳。在巡视沈阳军区时,军区司令询问毛主席:“中午吃什么好啊,我早些去准备?”

毛主席在饮食上一向不大讲究,所以这句询问,一开始可能只是走个过场。谁知道,这次毛主席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要求:“黄毛丫头也在沈阳,我想吃她做的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后,毛主席还说:“吃了你的饭,又使我想起了长征和延安的峥嵘岁月。”谁是“黄毛丫头”?到底是什么样的丫头,她做的饭能让毛主席一直念念不忘?

这个“黄毛丫头”可不是个普通人,她是革命战士陶万荣,后来,她还有一个化名叫做“苏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位巾帼英雄到底有多厉害。

为什么叫“黄毛丫头”?

陶万荣“黄毛丫头”这个称号,想当年就是毛主席取的。

1935年6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达维镇会师。为了鼓舞士气,红军总部决定,当晚在达维镇广场空地举办隆重的庆祝大会,各部队都精心准备了演艺节目。

庆功会上,陶宛荣唱了一首《红军会师歌》,将大会的气氛推到了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一起到后台慰问演出人员。在介绍到陶万荣的时候,徐向前说:“她是有名的黄毛丫头,会唱歌,打仗勇敢,还担任过妇女独立营营长!”

听到这里,主席便风趣地说:“今后我们就叫你黄毛丫头喽!”陶万荣就此得了一个“黄毛丫头”的称号。也正是在此期间,陶万荣做了一顿饭,令毛主席印象深刻,一直到多年以后,仍旧记忆犹新。

事实上,1916年出生的陶万荣,当时只有19岁,的确还是个“黄毛丫头”。

1916年5月,陶万荣出生在湖北麻城马岗乡李家畈村。说起麻城,这里是全国闻名的革命摇篮。从湖北麻城,走出了无数革命儿女,其中成为新中国将军的多达33位。因此,麻城也被称为“将军乡”。

陶万荣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中。她父亲陶绪福是一个贫苦农民,为了养家糊口,在地主那里租了一点薄田,除了种地,还要给财主打短工。陶万荣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为了生存,陶万荣和姐姐都给别人做了童养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9月,村子里建立了麻城第一个农民协会,陶万荣父亲、姑父、哥哥、姐姐都参加了农协和自卫队。陶万荣的父亲陶绪福被推举为乡苏维埃主席,大哥陶万堂参加了农民自卫军,姐姐陶焕青是县里的妇女主任。

受父亲、哥哥、姐姐的影响,10岁的陶万荣也放开了小脚,风风火火地投入到了革命运动中。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陶万荣的姑父不幸被敌人砍了头;她的父亲和哥哥也相继在战斗中牺牲;姐姐也在反围剿时,因掩护群众转移不幸被俘,最后在狱中饱受酷刑而死。

当时,陶万荣的家中除了年仅11岁的她,就是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两位女性的身上。与此同时,陶万荣还想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她心中还有革命的志向。

母亲看出了女儿的心事,笑着鼓励她道:“荣儿,家里有我在,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陶万荣虽然心里万分担心与不舍,但为了革命事业,她还是不得不舍弃小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陶万荣成为儿童团团长。第二年,14岁的陶万荣被调到县城,就此离开母亲和两个弟弟,参加红军当了报务员。这一走,她便再也没见到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