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曾经的皇帝溥仪,在被革命党逐出紫禁城后,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多年后,他怀着复杂的心情,买了一张门票,重返故宫。在宫中闲逛时,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件藏在椅子底下的宝贝,原来那是他儿时玩伴的蟋蟀盒。这个小发现勾起了溥仪对往昔岁月的无限回忆,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与那个帝王般的身份永远渺渺分离。此刻他内心百感交集,曾经的权力和荣耀在时光冲刷下只剩下这一丝儿时的点点滴滴,让人喟叹沧桑岁月,不禁感慨万千。溥仪最后将它默默带走,它曾经陪伴着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也见证了他后来坎坷人生的每一个转折,对他来说意义非凡。那么,这段往事最终将如何结束?溥仪当年在宫中到底藏了些什么"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御膳房外淘气皇帝

清朝末年,年仅三岁的爱新觉罗·溥仪被推举为继承人,从此住进了紫禁城这座华美宫阙。对一个年幼天真的孩子来说,这里就是他最自在无拘的乐园。那时的溥仪活泼好动,精力过剩,常常逃离宫人的看护,一个人在皇宫中四处乱窜。御膳房外一片长长的走廊伫立在那里,是他最爱逗留的所在。行走在这条幽深的廊道上,两旁的砖雕木雕错落分明,阳光透过窗棂洒下点点光影,时不时还能瞥见一只小小的蜥蜴从石缝中溜出,无比生动可爱。

有时溥仪独自坐在走廊上,将一只会飞的蟋蟀放在手心,看着它扑腾翅膀载浮载沉。他也会捉几只放在一个小盆里,兴高采烈地看它们互相追逐嬉戏,直到最终疲累地停下来。更多时候,溥仪则与几个小太监们混在一块,他们有的来自外省家境贫寒,在宫中当了太监才免于挨饿,有的则是宦家子弟,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无论是哪一种身世,他们在孩子眼中都是亲密无间的玩伴,一同在这片禁地里尽情撒野。

御膳房外的那一小片天地,便成了溥仪最常驻足的地方。小太监们为了取悦皇帝这位"老大",也是使出浑身解数讨他的欢心。他们撅着嘴吹口哨,把嘴角那里的一小块肉吹得老高老高,溥仪就咯咯直笑;他们从袖子里变出一只黄鹂鸟,溥仪就鼓掌欢呼。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会在御膳房后小院的菜圃里,摘下最嫩的蔬菜叶子,编成好看的帽子戴在头上,引得溥仪前仆后继地追着他们满院乱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头西垂,当御膳房的太监们开始忙碌时,溥仪也就被接回了宫中。这时他会拿上随身携带的盆子,托着太监们给他准备的新鲜蔬菜渣,孜孜不倦地投放在里面。当然,这个盆子里最主要的居民还是蟋蟀,它们从小孔钻出来,在菜渣中蹦蹦跳跳。太监们有时也会从菜园里抓几只小青蛙什么的,也放进盆里去,给溥仪增添乐趣。溥仪就这样将自己的玩伴们关在盆里,时不时瞧一瞧它们的动静,看得是有滋有味。

天色渐黑,皇宫内的灯火就被一一点亮。回到住处后,溥仪会将那盆玩伴们暂时安置在离自己最近的一张太师椅底下。第二天醒来,他就迫不及待地掀开椅罩,看看那些小生灵们过夜的情形,开启了新一天的嬉戏。不知不觉间,这竟也成为了他的一个小小习惯。盆里的蟋蟀常年伴随在他身边,从未离开太久,默默见证了一代皇帝最后的天真时光。而那张太师椅,就成了他在御膳房外捕捉到的这些小宝贝们的"家"。后来的事,在那时的溥仪怎么也想不到……

二、逐鹿中原梦醒时分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为推翻清王朝的导火线。很快,起事的浪潮如滚滚巨浪一般汹涌而来,震撼着紫禁城的宫墙。溥仪依旧年幼无知,对外界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即便是慈禧太后遗嘱册中指定的摄政王载沣以及内阁大臣,也没有及时将这一严峻局势告知皇上。

时日无多,明白事态严重性的王载沣不得不带着溥仪连夜逃离紫禁城,前往热河保定。逃亡过程中,革命党武装人员多次发现他们的行踪,险些被当场斩草除根。好在当时清军仍存在力量,不时出手相助,才勉强保住了王党最后的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达热河之后,王载沣试图联合旧臣集结力量,扭转被动局面。然而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向南京革命政府低头。1912年2月12日,溥仪在熙熙攘攘的革命党武装和宫廷侍卫的簇拥下,被勉强带回紫禁城。在那里,他被迫签下了历史上第一份遗憾的文书,正式宣布退位,结束了264年来的清王朝。

就这样,溥仪6岁那年,从一代帝王沦为平民,他的皇帝生涯戛然而止。在接下来的12年里,虽然革命党给予了他"行宫"和可观的钱财,但溥仪已经永远失去了当年的地位与权力。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这个从小就在紫禁城长大的少年,注定要重新适应一个全新的世界。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被赶出紫禁城之前,少年溥仪还是留下了一些私藏的珍宝。根据一些记载,为了防患于未然,当初革命党武装闯入皇宫时曾多次搜查御膳房、太监住处等处,意图彻底切断溥仪留恋旧日辉煌的一切纽带。但年幼无知的溥仪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一切搜查,他藏匿在那张古老太师椅底下的小盆蟋蟀,就这样幸免于难,成为陪伴他度过岁月沧桑的最后一点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回想起来,那小小的"宝贝"对当年的溥仪来说意味着太多太多。它不仅是他最后的童真,也是和那些小太监们无忧无虑玩耍的点点回忆。当年御膳房外嬉戏打闹的景象,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那一次次快乐的追逐嬉闹,那一次次夸张的鬼脸模仿,还有那一次次席地而坐观赏蟋蟀斗兽的情景,都已深深印在脑海里,无法磨灭。就连当时藏匿宝贝的心理过程,溥仪都记忆犹新。

当时革命党武装不分青红皂白,随意打砸搜掠各处房间,途经御膳房外那条长长的走廊时,溥仪正独自一人玩耍在那里。见到蓬头垢面的武装人员狞笑着接近,他吓得赶紧将手中的盆藏到了身后,再飞快地将它推到了最近的一张太师椅底下。就在危急关头,一名宫人终于发现了溥仪的踪迹,连忙将他带离了那里。就这样,那盆蟋蟀和从菜园里捕捉来的青蛙等玩伴们,成为了溥仪仓皇逃离皇宫时唯一顾得上携带的宝贝,也注定了它们日后的非同凡响......

三、风云去往 蟋蟀长存

被赶出紫禁城后,溥仪的确先在北京的恭王府、园宫度过了几年岁月。但1924年,北洋军阀直系发生内讧,溥仪为了躲避卷入其中,被迫离开北京转移到天津。在那里,他购置了一处宅院,试图在这座北方城市落地生根。

然而生活的艰辛远远出乎想象。从小在紫禁城衣食无忧的溥仪,现在每月只拿到革命党开给他的几千块钱,必须自己精打细算才维持得了日常开销。而原本滥竽充数的宫人仆从,也无一幸免都被遣散了。相较而言,当年御膳房外捕捉来的那些蟋蟀幸存下来,倒成了溥仪最亲密的"朋友",哪怕它们已不再是活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节省开支,溥仪开始亲自动手做家务,打理庭院。每当整理到那张从紫禁城搬来的太师椅时,他就会小心翼翼地将椅子底下的蟋蟀盆拿出来,并在盆中添置些新鲜的菜渣,维持着当年的习惯。虽然里面早已被晒干的蟋蟀和青蛙死去很久,但溥仪依旧视若珍宝,生怕弄丢了它。

后来溥仪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来访的时候,往往会看到溥仪捧着那个发黄的小盆,怀着复杂神情独自坐在太师椅旁。对此,溥仪总是会解释说这是他当年在皇宫里捕捉的蟋蟀等玩伴,是身为帝王时最后的点点滴滴。朋友们见他如此上心,不禁对这个已然成年却仍保留童年习惯的溥仪感到好笑又同情。

为了谋生,溥仪也尝试过多种职业,比如做马车夫、开药铺等,但都以失败告终。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不得不将从紫禁城带出的御守金珠玉璍典当出去,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整日里,他都会对着那盆干枯的蟋蟀出神,仿佛那是他为数不多的亲人和寄托。

1925年,穷困潦倒的溥仪更是遭遇了生命的最大打击:妻子婉容不堪重负而去世,溥仪沉浸在无比的悲伤和绝望之中。独自一人躲在家中,他常常对着婉容的遗像以及那盆蟋蟀默默伤神,至亲的离世让他彷佛也失去了最后的坚持活下去的理由。

转折发生在1931年。溥仪因故重返曾经的老家热河,在那里重拾了昔日的生活方式。他不仅结识了不少新的朋友,还找到了相处融洽的继室李云棠。而源于御膳房外的那盆"宝贝",也就此被溥仪安置在了新居中最精致的一间房里,成为家中上上之选。如今的溥仪每每对家人朋友提起,那就是他人生中永远也忘不了的最后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倘若不是革命党武装提前一步包围了紫禁城,溥仪说不定就把这盆蟋蟀们遗落在了宫中。而当它们最终日渐干枯,溥仪一度想过扔掉它们来彻底放下过往。但每每他伸出手欲将盆中的残渣倾倒,又禁不住犹疑退缩。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这盆蟋蟀竟也成了溥仪最后一点温暖和慰藉,无声无息地陪伴了他半生。

四、故宫重游惊喜再现

数十年后的1945年,东北沦陷、国共内战陷入胶着状态。为了寻求新的出路,溥仪毅然在日本人的"拉线"下回到了曾经的紫禁城,并担任"汉奸"傀儡政权的最高统治者,被日本人冠以"汉奸皇帝"的头衔。这一切都源于日本人做出的一个诱饵:如果溥仪愿意回到北京主政,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权力,还将拥有重返紫禁城的特权,弥补多年来内心的遗憾与空虚。

说到底,日本人这一步棋高明在先为溥仪描绘了一副复兴昔日荣耀的诱人画面。诚然,当年紫禁城的记忆一直缭绕在溥仪心头挥之不去,每每想起那儿的点点滴滴,他都会陷入无尽的回忆和追憾。因此,面对日本这唯一的机会,即便曾被告知会遭到国人强烈抗拒,溥仪还是心存侥幸,一意孤行地决定回到北京。

1945年3月,溥仪抵达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踏入紫禁城,去看看当年生活的地方。推开那道熟悉的宫门,走在曾经每天踩踏的里三殿,那陈旧熟悉的景象让他即刻泪流满面。天坛祭祀台、长凳、台阶等,无一处不透露着往昔的身影。眼前的一切仿佛一夜之间没有丝毫改变,活脱脱地穿越了三十多个年头。每走一步,溥仪都觉得自己正在走进遥远的年代,越来越靠近年少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过一个长长的回廊,御膳房外的那片小天地突然出现在眼前。溥仪顿时愣住了,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菜圃,那一尊尊雕刻别致的石雕,那一处处被铺就完好的小径,竟然一丝未变!溥仪禁不住激动万分,连忙买了一张观光门票,就着急地往里走去。

一路上,游客们或是诧异或是鄙夷地打量着溥仪这个汉奸皇帝。然而他并没有在意那些眼光,只是用满怀敬畏的态度仔细观察着沿途的每一处细节。很快,他便来到了当年最常驻足的御膳房外长长的走廊。一如往昔,两旁雕栏砖雕依旧清晰可见,阳光也如故从窗棂间透射下来,温暖而熟悉。

突然,在一个尘封已久的角落里,溥仪瞥见了一张有些破旧的太师椅。当年他将那盆蟋蟀藏在这张椅子底下,这种姿势再熟悉不过了。难道,当年那盆玩伴就这样一直留在这里?溥仪一边想着,一边快步走到椅子跟前。他弯下腰去,轻轻掀开椅罩,只见下面赫然躺着一个黑乎乎的小盆,里面零星几根干草掺杂着一些枯黄不堪的残渣。

溥仪惊讶极了,这盆东西竟然在数十年的风吹雨打下还保留了下来!他马上从游览包里拿出手帕,小心翼翼地将这个盆子捧了出来,连带着一股浓重的霉味也倾泻而出。过了这许多年,这个盆子的模样仍和当年他逃离紫禁城时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就是里面曾经存活的蟋蟀、青蛙等已全部化作了残骸。溥仪怀揣着难以名状的心情,将小盆擦拭了一番后,小心收在了怀里。眼下,这就是他唯一能从昔日挽留的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人生回望珍惜往昔

回到北京后的日子里,每当有空闲时分,溥仪都会捧着这个盆子出神。即便身旁是汉奸内阁的重臣勋贵,他也无暇顾及,只是专注地凝视着盆中枯黄的残渣。看似平凡无奇的一幕,却让溥仪重拾了那份源自御膳房的温暖回忆。

年幼时,溥仪和一干小太监在御膳房外撒欢嬉戏,那群可爱的蟋蟀便是他们最好的玩伴。它们有时在众人的掌心里蹦跳,有时则在菜圃小路上悄然溜走。无论哪一种情形,都会引来一阵阵稚嫩的欢笑声。等到累了,溥仪和小太监们就会席地而坐,专心致志地观赏蟋蟀斗兽的好戏。

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如今历历在目,让溥仪不禁觉得,原先那些平凡的时光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曾当皇帝,曾吃尽了富贵人家的锦衣玉食,但真正令人回味的,偏偏是最普通的那些年月里。小时候的溥仪哪里想到有朝一日他会亲手捕捉青蛙蟋蟀,更想不到这一盆小小的"珍宝"竟会伴随他走过一生。

退位后的几十年里,这盆蟋蟀实在可谓经历了太多太多。风吹雨打、辗转流离,它始终没有离开溥仪。无论是在北京的宫苑,还是天津的宅第,亦或后来热河的寓所,它都是溥仪随身携带的贵重之物。就连最艰难的日子里,溥仪也从未把它当成了糊口的籽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盆已经干枯了许久的蟋蟀,无关痛痒。但对溥仪来说,它是最后一点温暖的寄托,也是他永远也抛不开的最后一点旧日时光。有谁能想象,当年困顿潦倒到不得不典当其他从宫中带出的珍宝时,他竟对这盆死去的蟋蟀念念不忘,视之如命?

而今重返紫禁城,捧着这个盆子的溥仪,内心五味杂陈。他深知身为汉奸的自己注定遭人唾弃,但他依旧庆幸能有这个机会来到紫禁城看看。也正是这个盆子,让他在最后的人生岁月里,得以重拾一丝往昔的温馨。

从那以后,无论是在从日本回国受审的漫长囚铿里,还是日后被软禁在某处无人识得的偏僻别院,溥仪都时常捧出这个陪伴多年的盆子,端详其中干枯的枝叶茎杆。每当此时,他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个美好的年代—那个他还是个孩子,与小太监们在御膳房外嬉戏追逐,和蟋蟀为伴的年代。他知道,自己不复当年,但这盆陪伴多年的"宝贝"却成了他永远抛不开的最后一点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