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夏天,也是离别的季节。一句“毕业快乐”既有成长的欢乐,也有告别的伤感,而这群“显眼包们”把轻松快乐留在毕业典礼上,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最后的深刻记忆。

惊现派大星、哈士奇、林克!教授淡定拨穗

近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典礼上,惊现“派大星”博士领取学位证书,教授面带微笑、淡定为其拨穗。这一身搞怪独特的装扮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网友们也纷纷感叹,不愧是“地大物博”的地质大学。

“派大星”博士是该校2024届地质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潘荣昊,他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参加毕业典礼其实是为了弥补一个遗憾,由于出国联培,2022年他错过了以前的同寝室友夏清的毕业仪式。

6月13日,在自己的学位授予仪式上,潘荣昊决定将自己打扮成“派大星”,给夏清一个惊喜,“夏清特别喜欢海绵宝宝,我又长得比他高一些,那我就应该是派大星,地大就是培育我们成长的比奇堡!”

“派大星”是“海绵宝宝”永远的好朋友。“派大星”博士下一站是极地雪山,将前往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中央财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也出现了一位coser(角色扮演者),不过她cos的是一只哈士奇。这位网名是@AAAAAcs 的同学,戴上了一个哈士奇头套参与毕业典礼。拨穗的导师虽然满脸震惊,还是保持了优雅的风度为这位弟子拨穗。

当事人表示,当时各位老师在台上笑得像个孩子,台下热烈鼓掌和欢呼。“我想,做只哈士奇也不错,祝大家前程似锦、烦恼全无。”

而在四川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则出现了游戏《塞尔达传说》的主角林克。这位网名为@Abandon的当事同学表示,毕业就是一个巨大的梦见岛。网友戏称,林克在救公主的路上顺便读了个硕士。

“最炫民族风”吹到了毕业季

除了“物种的多样性”外,毕业典礼上还出现了独属于中国学生的浪漫——“国潮风”成了一股穿搭潮流。

6月23日,青岛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位外语学院的2024届毕业生因头戴母亲亲手做的簪花学士帽“走红”,获得百万网友关注。

该名毕业生说:“这是我妈妈亲手做的专属学士帽,由花朵和珍珠组成纸飞机形象。头上簪花,一路出发,一路繁花。”

外穿学位服、内搭马面裙、肩挂刺绣云肩、头戴簪花学位帽,“新中式+学位服”在广东高校成了毕业季的穿搭潮流。国风服饰与学位服“混搭”,碰撞出别致风韵。

学位服自带披肩,而年轻人发现我国古代的云肩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刚好可以进行替换。搭上云肩后如披起霓裳,既点亮了学位服,也传递出中式之美。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学生章书凡表示,平时自己喜欢看古装剧,常研究剧中服饰。“最终我选了明制汉服,特别是这个云肩和学士服很搭。”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学生左静雯模仿古代簪花头饰,亲手做了一顶“新中式”学士帽。“拍毕业照的时候,有人来问我帽子在哪买的。”左静雯扬起脸,“我很自豪地说这是我自己做的。”

簪花作为中国传统头饰的一种,自古以来便以其美丽的外表和美好的寓意深受喜爱。在某些历史时期,簪花还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例如,宋朝时皇帝赐花给官员,不同等级的官员会得到不同材质和颜色的花,簪花由此具有了官阶区分的功能。在诸如科举及第、宫廷庆典、祭祀仪式等重要场合,簪花更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形式。例如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上的花礼、宋代朝廷赐花百官等。

如今,簪花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新中式”与学位服的完美结合,续写文化传承的美丽篇章。

Cheers!男生掏出香槟与副校长干杯

6月18日,大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上,张同学接受完拨穗后,突然从兜里掏出一个香槟杯塞到校长手上。校长还没反应过来,张同学又掏出了另一个香槟杯和一瓶香槟,现场开香槟与校长碰杯庆祝,随后豪气一饮而尽。校长虽然很惊讶,还是笑着跟张同学干了这杯酒。

网友:“还是你懂老师啊,老师站一上午早就渴了!”“这不得吹一辈子啊!”

“同学们都说我干了他们一直想干,却又没敢干的事情。在人生的重要时刻,不妨勇敢一点。”张同学称,自己觉得毕业典礼就好像电影的大结局一样,是一个特别喜庆和欢快的事情,所以想做一些快乐的事来铭记这一刻。“当时现场的人已经不多了,我掏出酒杯之后,现场的同学都在拿出手机拍视频,然后欢呼。”

毕业典礼果然很“费”校领导,院长没想到也会成为毕业生play的一环。在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位黄领蓝袍的男硕士上台时,邀请女朋友共同上台。两人一左一右把院长夹在中间比心。

院长仿佛是被绑架了,满脸想逃跑,刚躲开就被两人抓了回来,强制看完秀恩爱才“释放”,没想到在毕业典礼上还会被“塞狗粮”。

最后一课的贴心关怀:发红包、极限压缩毕业致辞

近日,在成都理工大学,有博士带娃参加毕业典礼,校长拨穗后贴心地“自掏腰包”、给小朋友发红包。

学生表示,校长会为每个博士研究生单独拨穗,有的博士会带小孩,校长给每个小孩都准备了红包,觉得校长很用心。网友:平等羡慕每一个别人家的校长。

“别人家的校长”还有长江大学校长刘勇胜。6月17日,长江大学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校长临时采用了“极简版”致辞。

因学校在两地办学,长江大学毕业典礼的会场分别设在荆州校区创新港田径场和武汉校区田径场。据长江大学新闻网消息,由于天气多变,荆州下雨,而武汉则烈日当空。为了让学生们少淋雨,不被暴晒,校长刘勇胜在发表讲话时,放下了原先准备的3100字讲稿,直接“划重点”——“精准识变、应变、求变,在改变中进取,成就最好的自己”。

刘勇胜说:“学校本想给大家安排一个没有烈日、没有风雨的平常但不平凡的毕业典礼,然而武汉校区的烈日和荆州校区的风雨,让今年的毕业典礼变得不仅不一样,而且不平淡、不一般,让大家在离校前经历了一次烈日和风雨的‘洗礼’,使大学生活更加令人终身难忘,让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烈日还是风雨,都能从容应对,在识变、应变、求变中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当天,刘勇胜冒雨在荆州校区发表讲话,武汉校区学生同步收看直播。据报道,刘勇胜整个讲话不到一分钟,便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更早之前,西南政法大学2019届毕业典礼遭遇大雨,时任校长付子堂只挑选了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简短演讲,并表示:“因为下大雨,所以毕业演讲我就只念标题了,全文我会发布到网上,劳烦各位自行上网查看。”学生们的欢呼声代替掌声,成为史上最简短的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对于大学生,是重要的“最后一课”。这堂课由毕业生和老师们共同完成,毕业生cos各种角色、掏出香槟敬校长,用幽默“显眼”的方式,留下珍贵的记忆,而老师们则以理解、宽容和关怀上完了不拘一格的“最后一课”,长久留存在学子心中。

(参考资料:中国地质大学、潇湘晨报、澎湃新闻、广东共青团、荆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南方+、新京报、极目新闻等)

话题主持 记者 杨楚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