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卜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评委眼中的好影片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各自的评片标准是什么?对于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又有怎样的期待?日前,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见面会上,金爵奖主竞赛单元、亚洲新人单元、纪录片单元、动画片单元、短片单元评委纷纷亮相,说出他们心中的答案。

据悉,本届主竞赛单元评委会构成比较丰富,除了中国电影人,还有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的导演与编剧。

除了能够打动人心、让人久久难忘的有震撼力的作品,评委们更期待发掘有新鲜元素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评委见面会现场。付天一/摄

美国学者、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比尔·尼科尔斯强调用开放的心态找到新鲜元素。“其实每一部纪录片呈现的都是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电影。每一部纪录片都来自于鼓舞人心的想法,我想看电影本身是否有新意,我希望用开放的心态在这些电影中找到新的内容、新鲜的元素。”

中国导演、纪录片单元评委段锦川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纪录片的受众群体有很大的增长,并越来越年轻化,“希望有更多的新人参与到纪录片创作中,创作出新的作品,给纪录片带来新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上涌现了大量诸如“5分钟生成AI动画电影”和“AI制作动画一学就会”的教程,这些教程似乎让短片、动画制作的门槛变得极低。然而,对于这些方便快捷的AI动画教程,短片与动画片单元评委们泼了“冷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评委见面会现场。付天一/摄

法国动画导演、动画片单元评委会主席本杰明·雷内泼认为应该把AI当作帮手,帮助创作者们更好、更快完成工作,而不能由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

“我现在还没有看到一部完全由AI制作出来的动画电影,动画片的制作还是需要人类的参与,我个人并不想看到一部完全由AI制作而成的电影,因为我觉得里面没有灵魂,没有真实的情感。”匈牙利动画导演、编剧、动画片单元评委雷卡·布奇也认同本杰明的看法,AI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用,但它并不是艺术创作的主体。

“我不认为AI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廉价或质量更高,AI有时候反而使我们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艺术创作的过程。通过AI做这些事情,我们可以更快速地完成作品,但我并不赞同用‘短平快’的方法来完成作品。”新西兰导演、编剧、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马克·阿尔比斯顿认为,短片本身时间比较短,但可以给人们带来多层次的声音,目前的AI做不到这样的效果,“感觉就像洗衣机在旋转,给你带来的情感变化像过山车一样,有高有低,可以让你欣赏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来自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国家,跟长版的电影有所不同,但同样给你带来丰富的别样的娱乐效果和多层次的声音,但这是目前AI做不到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