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利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湖北襄阳检察机关始终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以高质效履职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包工头万师傅就被拖欠工资一事到襄城区检察院求助(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发)

拓展劳动者安薪“朋友圈”

“腊月二十八,我们拿到了48万元工资,终于可以安心过年啦!”今年2月7日,万师傅等30余名农民工拿到了拖欠的工资,露出了笑颜。这是“检察+人社”的又一成果。

万师傅等30余名农民工在襄阳市襄城区某建筑工地务工,工程建设完成后,因总包、分包等原因,万师傅等人虽多方讨要,但部分工资一直未支付完毕。眼看年关将至,身为包工头的万师傅心急如焚,怀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检察机关寻求帮助。

针对该批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不懂诉”“不敢诉”的情况,襄阳市检察院、襄阳市襄城区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迅速调取该建设项目相关施工合同、被欠薪农民工名单,询问农民工代表、相关公司人员。检察机关一方面与建筑公司沟通协调,另一方面,依法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强化履职。在检察机关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发力下,建筑公司及时兑付了工资。

在办理个案同时,襄阳市检察机关强化溯源治理,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签《关于加强全市行政检察与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工作衔接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劳动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

安薪才能安心。今年来,襄阳市检察机关聚焦劳动者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坚持以“我管”促“都管”,依托府检联动,建立“检察+人社”“检察+工会”等机制,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检察建议等案件45件,为劳动者追回薪酬70余万元。

樊城区检察院未检干警走进社区对帮扶的失学儿童进行回访(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发)

撑好未成年人法治“保护伞”

“感谢检察官妈妈,是你们让我们重回学堂,我们在这儿学习可好啦。”近日,小莲、小桃(均系化名)见到回访的襄阳市樊城区检察院检察官,欢跳地说。

小莲、小桃是亲姐妹,本来有个快乐的童年。但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小莲、小桃的父亲张某一直未让两小孩返校上学。期间,当地镇政府、派出所、村委会、学校及亲属先后多次对张某进行劝导、教育、批评、送达《责令送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张某仍拒绝送子女返校上学。

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家事”,也是“国事”。襄阳市樊城区检察院检察官深入小莲、小桃家庭了解情况,并“双管齐下”,一方面,用真情感化,针对张某开展心理疏导服务,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检察官、志愿者、当地政府部门接力开展劝导工作;另一方面,运用法律手段,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法院受理案件后,襄阳市樊城区检察院又多次联动其他各方单位继续努力开展释法说理,在法与理的双重感召下,张某思想最终有所转变,同意将小孩送回学校。

襄阳市樊城区检察院联合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切实解决家庭困境,将小孩家庭纳入困难群众帮扶范畴,助推各单位、社会团体形成合力,确保小莲、小桃安心上学。

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祖国的未来。今年来,襄阳市检察机关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捕102人、起诉127人,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5件,联合开展校园周边治理活动25次,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老河口市检察院邀请襄阳市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检察听证(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发)

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预付式消费是一种常见的新型消费模式,消费者常常为使用方便、折扣诱人所吸引,容易跌入消费“陷阱”。小音、小敏(均系化名)等13名消费者就碰到了这样的麻烦。

2019年5月,小音、小敏等13名消费者在老河口市某美容会所办理了美容预付卡。2022年6月,该会所在未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停止经营,并注销工商登记,小音、小敏等人要求该会所负责人退还预付卡余额遭拒。9月,该会所在该市另一地方开设养生馆。小音、小敏分别将该会所诉至法院,要求返还二人的美容卡余额,法院审理认为两个服务场所位置在老河口城区,合同目的可以实现,双方应当继续履行合同,遂驳回了小音、小敏的诉讼请求。

小音、小敏不服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老河口市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该会所在未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关闭门店,拉黑消费者联系方式,并注销工商登记,已表明其不愿履行合同义务,且履行美容服务合同的义务主体已不存在;养生馆与美容会所服务环境相差甚远,无法提供与美容会所相同的美容服务,也离小音、小敏住址甚远,在此情况下,强迫消费者继续接受服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且与消费者在美容会所享受美容服务的目的相悖。

老河口市检察院向老河口市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老河口市法院邀请检察机关和13名消费者举行听证后,该会所负责人陆续退还小音、小敏等13人美容卡余额3.5万余元。同时,老河口市检察院注重源头防范和治理,通过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促进相关行政机关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守护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今年来,襄阳市检察机关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不受非法侵害,加强电诈、非法集资等案件办理,与相关单位协力追赃挽损1600余万元;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非法集资、传销犯罪宣传,提高民众的防骗、识骗、拒骗意识与能力,维护了群众财产安全。

襄城区检察院到辖区商超进行生鲜灯整改情况“回头看”(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发)

扣紧百姓食品“安全锁”

“自从换了灯之后买肉放心多了,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不用担心买回去货不对板了。”现在,不少买菜的市民们纷纷对新换的白炽灯表示满意。

而在2023年10月,襄阳市襄城区有群众充满着疑问:部分菜市场购买的肉类,买的时候看着红润新鲜,但回家后却出现色泽变化?

襄阳市襄城区检察院了解到情况,经调查发现,肉类交易区摊位上挂了一排排生鲜灯,经过红暖光的照射,肉类看起来更加新鲜诱人,此类灯光使用问题并非个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新鲜度的辨识,容易误导消费者购买不新鲜的食品,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规范辖区内生鲜灯使用,襄阳市襄城区检察院积极同襄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磋商,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对使用不合格生鲜灯行为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商超、农产品销售主体等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一共拆除生鲜灯122个,发放宣传资料265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来,襄阳市检察机关依法严惩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批捕3人、起诉45人;加强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检察,立办案件32件,其中开展的预制菜行业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检察得到最高检肯定。

襄阳市检察院检察长陈俊表示:“检察机关的工作案案关系民生,事事连着民心,检护民生永远在路上。襄阳检察机关将持之以恒抓好检护民生工作,进一步听民声、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真正把民生实事做细做好,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刘杭 李晓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