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沿明制,大清衣冠,是于今未远的中华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丝绸最后的辉煌,也是中国古代植物染业最后的华彩。

6月21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沈阳故宫博物院特邀支持的“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在嘉德艺术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百件珍稀清代宫廷织绣服饰展品。同时,亦有沈阳故宫博物院精彩展品呈现,近九成展品皆为首次展出,力图全方位展示中华传统“高定”的巧夺天工。

三家携手,打造清代衣色的美学盛宴

开幕式现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表示,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自2019年开始共同策划、实施专题展览,展览风格从最初的严肃稳重逐渐转变为现在的生动有趣。这种变化同样映射了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之间的合作关系——从最初的相敬如宾逐步渐入佳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

朱鸿文副院长指出,本次展览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本次展览专注于色彩。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传统礼仪制度和社会秩序。清代宫廷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的文化特色。二是展品的珍贵性与稀缺性。因织绣服饰类文物的材质脆弱、颜色易褪,对其的保存与展示都极具挑战。此次展览展出了近百件织绣服饰类文物,其中近九成的展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展现了清代织、染、绣、缂、绘等工艺等高级工艺的时代风貌。三是本次展览不仅是对文物的展示,更是对故宫博物院织绣服饰类文物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从策展、布展,到展览的开幕,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展览团队紧密合作,展现了双方高水准的专业能力与敬业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双方的文化自信与互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阳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孟繁涛。

沈阳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孟繁涛表示,故宫博物院与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内仅存的两座清代皇家宫殿建筑群,不仅是清宫珍宝的收藏地,自身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嘉德艺术中心近年来在宫廷艺术展览与推广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文博界赢得了的广泛赞誉。这次展览,三家的携手合作,让沈阳故宫博物院倍感荣幸。

沈阳故宫博物院以其鲜明的汉、满、蒙、藏等民族特色的宫殿建筑和院藏的织绣、书画、家具、珐琅器等宫廷艺术品而闻名于世。近年来,沈阳故宫博物院基于其研究体系打造的“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奢华典藏”等展览,受到了公众的普遍欢迎。此次沈阳故宫博物院积极参与的“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秀服饰色彩展”是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也是展示清宫织绣服饰深厚底蕴的文化盛宴,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未来共同呈现更多精彩展览,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共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表示,此次展览具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规模之大,堪称难得。故宫博物院此前极少举办如此规模的织绣服饰类展览,而且这次的色彩主题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此次展览的技术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织绣服饰类文物对展陈条件的要求极高,嘉德艺术中心团队曾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反复探讨、研究此类展览的特殊展陈设计及安排。展柜不仅需要24小时恒温恒湿,还需采用特殊展陈灯光技术,以确保文物始终处于最佳的保存环境中;此外,嘉德艺术中心投入了大量资源,定制了能够展示织绣服饰类文物全貌的特殊展柜,使观众可以360度欣赏到精致华美的展品。这次展览还集合了故宫博物院多个部门的珍贵文物:例如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借出的清宫制衣画样、御笔心经等,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多部门协同策划和支持的结果,是一次了不起的展览。“国采与宫色”的成功启幕不仅是一个展览的开端,更标志着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以及其他文博机构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衣裳有色,章纹有彩

“这是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合作的第六次展览,其实在前年的武备展里,大家已经看到八旗的色彩,八旗是军事色彩,这次则更多地体现了清代礼制、礼仪和生活化的色彩。”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织绣文物科副研究馆员章新告诉南都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织绣文物科副研究馆员章新。

清代服色制度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到乾隆朝臻备完善,既深入汲取了中华文化的哲学和礼制,又融合了满、汉、蒙、藏等民族文化。展览的第一单元“天地日月”,将北京城内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座祭坛和一年四季浓缩在一方展厅当中,对应展出清代帝王在祭天时穿着的四色祭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展现场。

“从雍正帝开始,把祭祀天地日月四坛的颜色给分开了。在冬至的时候,皇帝要穿这件蓝色的祭服去天坛;夏至的时候,要穿明黄色的祭服去地坛;春分的时候,要穿红色祭服去祭日;在秋分的时候,要穿月白色的祭服去祭月。这四色祭服从雍正开始,到乾隆时期渐趋完善。祭服上有海水江崖纹,正龙的中间不是龙珠,而是一个金团寿字四周环绕着暗八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厅现场。

据介绍,石青、明黄、宝蓝、大红、月白也是清代最重要的衣色和纹彩。以皇帝在祭月时所穿的“月白色缂丝金龙纹男夹朝袍”为例,这种淡蓝的颜色被古人称为“月下白”,在古文献中又称“月色”或“玉色”。它不仅是夕月礼的祭服色,也是很多朝服和吉服的衣里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展现场。

第二单元“正大光明”,以清代帝后礼服所用明黄色为主角,展示了清代服饰中黄色系的丰富色调。据悉,清代服色的等级体系明显地表现在内宫皇后、妃、嫔的服色上,最高一级是饱和度、纯度和明度最高的明黄,次一级的要属加入了红色,降低了明度的杏黄和金黄;再次一级则是融合了绿彩的香色。例如,此次展出的“明黄色芝麻纱绣水墨兰花金团寿字纹氅衣料”为清晚期宫廷“高定”女氅衣料,明黄色地上起金团寿字,水墨兰花绣工娴雅,必属于慈禧太后老佛爷的衣料无疑。

而展出的另一块“杏黄色缂丝双凤花卉纹氅衣料”为晚清宫廷中女性便服面料。杏黄色在色彩等级上仅次于明黄,在金黄色之上。在乾隆朝典制中,杏黄是为皇太子夫妇设计的衣色,后代皇帝也将赏赐杏黄作为对王宫大臣的礼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厅现场。

第三单元“青深健雅”刻画的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石青色。这种颜色比月白、宝蓝等颜色更加深沉,被定为官服礼制中最为主要的色彩,而衍生出来的天青、红青、元青灯也屡屡见诸宫中穿衣档、奏销档和贡单当中。此单元展出的“宝蓝色直径纱绣彩云蝠龙纹袍料”堪称经典之作。“这件宝蓝色龙袍,上面绣了金龙,就是清代典籍里说的金龙袍。这件龙袍是乾隆、嘉庆年间江南制造局出产的,所以它上面的纹饰非常完善,包括十二章纹、金龙纹、云蝠纹、海水江崖纹,都是清代龙袍的典范纹饰。它的五彩、蓝彩也是很经典的色彩。”章新告诉南都记者。

“在这次展览里,大家不仅能看到清代宫廷服饰四季的变化,还能够看到一个王朝从兴起到兴盛再到衰落,它的色彩变化。”章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展现场。

在时光悠长的磨洗中,丝织品作为蛋白纤维文物,织物的天然染色作为文物承载的重要文化信息,极易褪损。只有像宫廷这类大宗收藏或能跨越久远的岁月。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这一染织遗产极为珍贵,唯有走进展厅,才能看到宫廷传统织绣服饰的“臻彩”和“真色”,真正领会到中华传统植物染的繁华。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22日。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