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竟发现孙中山铜像上有几个弹洞,弹洞痕迹比较新,上面有明显的擦痕。

根据子弹痕迹比对,至少是1945年以后的子弹型号,见状,主席忍不住怒问;

这是谁开枪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主席发怒,陪同人员该如何解释?孙中山铜像上的弹孔又从何而来?

点个关注,一起揭开神秘弹孔的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4个弹孔

1952年10月,毛主席获得了一个多月的假期,他准备趁机出去走走,目的地就是黄河一带。

10月30日,主席正式启程,跟随主席一同前往的人不少,其中有公安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以及铁道部长滕代远等人。

一行人有说有笑,准备沿着黄河先到山东视察,再前往河南开封。

主席抵达山东军区时,司令员正是他的老熟人,也是他的铁杆粉丝——许世友。

两人从济南逛到徐州,看着日新月异的城镇,主席心里十分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本想和许世友多逛几天,但假期有限,他必须尽快赶往河南,河南是一大重要省份,那里立着一尊孙中山雕像,主席早就想过去参观。

许世友将毛主席送到九里山机场,两人握手依依不舍的告别,随后主席登机,开始前往河南。

下午3点左右,主席抵达火车站,当时河南的省会是开封,一下车主席又马不停蹄地朝开封赶去。

10月份的天黑得早,经过一路颠簸,主席到达开封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

主席在开封的第一站是铁塔,铁塔有50多米高,这是我国最高大的一座琉璃砖塔。

主席站在广场上参观,时不时发出一阵惊呼,然而就在他转到铁塔背面时,主席却发现铁塔上有弹炮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炮擦过铁塔,伤痕之深,一时难以修复,主席有些心痛,连忙问到铁塔上的炮痕从何而来?

随行人员立老老实实回答道:

这是日军开炮轰出的窟窿。

主席一看,铁塔上的窟窿果然不小,尽管铁塔伤痕累累,但它始终屹立在开封城东北角。

主席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打不倒嘞!

参观完铁塔,主席继续朝着开封进发,第二站就是龙亭。

龙亭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石雕,龙亭也因此改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到了龙亭,那就势必要看一眼孙中山的雕像,主席在陪同人员的介绍下,逐步往公园中心走去。

走着走着,主席就看到了一尊威严的雕像,石雕高耸在公园里,孙中山面容平和,拄着拐杖,显得庄严又和蔼。

毛主席走近一看,光滑的雕像上竟然布满了弹孔,稍微一数就有4个,弹洞痕迹比较新,周围的擦痕也是不久前才留下的。

开封解放已经有4年之久,为什么雕像上还会出现弹孔?

究竟是谁对着孙中山雕像开了枪?

毛主席一边思索,一边询问起弹孔的由来,一旁的负责人赶紧解释:

弹孔是解放开封时留下的,当年在龙亭打了一场大仗,敌军投弹20多吨,整个开封城陷入火海中,位于中山公园的雕像也没能幸免,流弹在雕像上留下了4个很难修复的弹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听完后感慨道:

文物还是需要好好保护起来,既然打不倒,我们就该把它修起来。

主席下令后,负责人立马组织起修缮工作,但工人一到才发现,弹孔过于密集,擦痕也比较深,一时难以修复。

当年发生在龙亭的战斗究竟有多激烈?竟然会留下如此密集的弹孔?这些弹孔又能否被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弹孔来源

雕像上的弹孔来自1948年。

1948年5月,粟裕大将接到消息:

派兵出击,直捣开封,尽快解放此地。

开封有多重要呢?

开封地处中原地带,四通八达,是河南的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自古逐鹿都在中原,要想全国解放,就必须先把开封从战火中拯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进军开封前,这里驻扎着大批国军,他们在开封城内修建碉堡,运送了几十吨弹药过来,尤其是龙亭附近,更有重兵把守。

蒋介石对龙亭的形容是:

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为了尽快拿下开封,粟裕做好了万全准备,第一步就是进入开封城,先突破各大城门,再往里深入打到龙亭。

1948年6月18日,由陈士榘带队,我军部队来到开封城外,沿着护城河进行袭击,从晚上11点打到12点,我军势如破竹,攀上城墙后,有士兵举起了火把表示胜利。

这也意味着开封外围成功突破,接下来只需要往开封城内打去,解放龙亭,任务就算完成。

粟裕听到捷报,亲自赶到现场指挥,驻扎在开封的敌军也乱了阵脚,他们一边调动周边兵力前来增援,一边在开封城内负隅顽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1日下午6点,粟裕下达了总攻命令,数万战士朝着龙亭进攻。

敌军大势已去,增援也被我军拦截在城外,眼看开封即将失守,敌军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

在开封城内狂轰滥炸。

20多吨炸药在城内炸开,由龙亭为中心,整个开封城都成了一片火海,居民吓得四处逃窜,敌军则趁此机会往外奔逃。

冒着熊熊大火,粟裕打算先疏散难民,他打开城门,一边带领难民撤出,一边指挥战士朝龙亭进攻。

尽管敌军已经乱了阵脚,攻打起龙亭来依旧不容易,这里三面都是湖水,正中间有一条小道,小道布满了防御工事,全都是钢筋水泥堆砌的防弹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下令从四个边角打进龙亭,正面的小道则派出1个连的兵力前去攻打,耗时8分钟,粟裕就收到了捷报:

1连2班成功占领龙亭制高点!

龙亭被占,胜负已分,开封城内的敌军阵地失守,只能逃的逃,逃不过就被我军俘获。

龙亭一战,我军共歼敌4万多名,足足有1个师、3个旅的敌军被俘,其中师部参谋、13旅旅长被生擒。

当然,我军为此付出的牺牲也不少,粟裕大将事后回忆起来还感慨,这是他打过最艰苦的战役之一,他打算在去世后,将骨灰洒一部分到开封,以此纪念牺牲在这里的战友们。

除开战士牺牲外,激烈的战斗也损坏了不少文物,龙亭中心的孙中山雕像,也遭到了流弹攻击。

有4发子弹击中了雕像,并在上面留下了难以修复的弹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开封解放到1952年,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弹孔始终没能被修复,直到毛主席来视察,这尊雕像上依旧留着弹孔。

毛主席的意思是尽快修复雕像,还原文物的最初面貌。

可放眼整个开封城,竟然找不出任何一位巧匠能修复,开封负责人到处奔走,他四处打听是谁修建起了这座雕像,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为孙中山修建雕像的竟然是西北军阀——冯玉祥。

冯玉祥身为军阀,思想上却比较开明,他尤其崇拜孙中山,从小就是孙中山的忠实粉丝。

1927年,冯玉祥被派到中原地区任职,上任省份刚好是河南。

来到开封龙亭时,冯玉祥看着空荡荡的广场,他当即决定:

在龙亭修建一座孙中山雕像,并把龙亭改名为中山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动用了全城匠人师傅,前后耗时1年之久,终于雕刻出了一尊完美的石像。

雕像高1.97米,十分威严,修建成功后,冯玉祥让人把雕像安置在龙亭正中间。

既然雕像是冯玉祥找人修建的,要修复雕像,肯定也要找冯玉祥。

然而,当负责人打听冯玉祥的消息时,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1948年,冯玉祥远赴美国,同年9月,在归国途中轮船失火,冯玉祥不幸遇难。

修建雕像的第一人已经去世,这尊雕像又该如何修复?

4个弹孔又能否被抹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修复雕像

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雕像早已老化,要想修复雕像,无疑是难上加难。

可不管再难,开封负责人也必须把主席交代的事办好。

修建雕像的人已经去世,他只能在城内找其他的能人巧匠,到了1953年,修复工程才正式开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雕像上的弹孔是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人们一边找材料填充弹孔,一边重新修整起龙亭。

在修建过程中,工人还发现,雕像上的损伤不止弹孔这么简单,除开解放开封时留下的弹痕外,还有一些时间更为久远的伤痕,这些伤痕出自于日军之手。

1938年,开封沦陷,日军来到龙亭,听闻龙亭雕像是一位名人后,日军胆大地将雕像搬了下来,他们争先恐后地和雕像合影,随后又把雕像搬到了旁边的博物馆里。

雕像被撤去后,日军还在底座上刻满了挑衅的字句,雕像被搬上搬下,期间免不了被擦伤。

等到日本战败后,这尊雕像才被重新被放回龙亭,途中又对雕像造成了二次损伤。

1945年的伤痕还没来得及修复,1948年解放开封时,雕像又被子弹打中,这直接让修复工作更加难办。

好在主席十分重视这尊雕像,负责人也积极维修,历时一年多,雕像上的弹孔被初步填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理完雕像后,负责人又把龙亭重新修理了一番,从栏杆到瓷砖,全都维修了一遍。

1963年,修复工作竣工,孙中山雕像、龙亭焕然一新,河南还将龙亭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

龙亭不远处还有一座铁塔,主席视察时注意到上面也有弹痕,负责人趁此机会,把铁塔也重新维修起来。

1957年,铁塔施工队开始动工,不到两年,铁塔上的炮痕就被抹平。

1961年,铁塔成功修复,它也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毛主席返程后,朱老总、刘少奇等人也先后来过开封,看着修复后的雕像和铁塔,他们全都十分满意。

1981年,龙亭需要进一步改造,孙中山铜像暂时被迁到烈士墓园,这里是辛亥革命十一烈士长眠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孙中山雕像的加入,烈士墓园被改名为“辛亥革命纪念园”,在雕像背后,还刻着一句名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06年,这尊雕像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自此,雕像再也不用担心炮火侵扰。

开封这尊雕像,是全国雕刻的第一座孙中山雕像,直到今天,全国一共有24座孙中山雕像。

有的历经过炮火,有的则在和平年代中雕刻,其中历经波折最大的还是上海的孙中山雕像。

和开封雕像一样,上海的孙中山雕像也遭到过日军毒手,1937年,日军打进上海,见到这尊庄严的雕像后,他们做出了一些列侮辱性的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推倒雕像,有人将手搭在雕像肩膀上,有人拿枪对准雕像,有人则揪着雕像的耳朵,他们还将这一幕拍成了照片,镜头前的日军喜笑颜开,事后他们还将雕像偷运到日本,把铜像熔炼成枪弹,成为射向我国的凶器。

雕像上的弹痕不是普通的弹痕,它是历史的子弹,沉重地穿过每个人的心中,主席说得没有错,革命人士是打不倒的,正如这尊雕像一样,经历再多战火,也始终能屹立在大地之上。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