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要不是因为弹药不足,这些美军恐怕都得被他包了饺子。

”如此言论,绝非空口白话、无稽之谈,乃是我志愿军实打实的战绩。

小小一排长,率领志愿军战士阻击,凭借过硬能力硬刚美军攻击,抗下30个小时,仅余45枚子弹,实现惊天大反转,打出歼灭战一般的传奇战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泮宫

谁得知如此辉煌战绩不得称一句“用兵奇才”?

这场堪称“步兵巅峰对决”之战究竟是出自谁人之手?

一介排长有多大的本事,能硬生生把阻击战打成歼灭战,差点把敌人团灭呢?

一、地雷战术、获首轮胜利

1950年,随着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结束,中朝军队有意向“三八线”方向撤退,可联合国军怎会让我们如意?

穷追不舍,拼命反扑,试图撕下中国这块“肥肉”。

彼时,华川地区成为阻击美军的关键防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身为3连1排排长的于泮宫接到任务,奉命驻守313高地,务必要坚持15个小时以上。

面对数十倍的敌军和毫无可比性的武器装备,此项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别说骄傲自大的美军,饶是我方军队也是忧心忡忡。

殊不知,于泮宫即将展现自己超强的指挥能力和军事头脑,用一波神操作给美军狠狠的“上一课”。

313高地位于华川以北,处在整个防御阵地之前,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为了合理安排布局,将兵力应用到最大化,于绊宫将手下士兵分成了三列纵队。

战斗力最强的几人正面迎敌,负责挡住敌人的大部分火力攻击,吸引敌方主力。

第二支队伍则伏击在左侧,负责接应,最后一支队伍支援两列纵队。而他自己,则处在机枪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明时分,不过刚刚破晓,就听前方阵营出现了几道炸雷声,随即一片哀嚎声响起。

闭目养神的于泮宫瞬间清醒,起身查看将对方情况尽收眼底:联合国军队伍被于泮宫等人埋下的40枚地雷炸了个正着,尸块乱飞、鲜血四溅,场面一度混乱无比。

金发碧眼的士兵大声叫骂,大脑被痛感所侵占,全然忘记了不要暴露位置。

第一轮战斗,我军未浪费一兵一卒便轻易损伤敌军,于泮宫此举实在是高明。

不过,地雷战只能应用一次,并不是长久之计。

在第二轮袭击时,联合国军队就长了心眼,派出了他们的排雷士兵,拿着武器在前方阵营小心翼翼地进行排查。

在确认安全之后,敌方士兵重重地舒了一口气,殊不知,这一切都在于泮宫的掌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敌方放松警惕之后,于泮宫瞅准时机,带着几个手下,拿上武器在左侧大搞偷袭。

将注意力都放在地雷上的联合国士兵,全然没有想到我军会突然出现,措手不及中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地步,被于泮宫几人追着打。

情急之下,慌了神的敌军一不留神就溜进了另一个雷区。轰隆隆地雷声响起,又是一片人仰马翻,死伤大片。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士兵怎么也没有想到,短短几个小时,会被志愿军战士以同样的招数埋伏两次,可谓是颜面尽失。

反观于泮宫这边,倒是越打越起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