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三国一直是众多历史迷和游戏迷所喜爱的朝代,而赵云更是这个时期最受大家喜欢的人物之一,一袭白衣,一杆银枪,浑身是胆,忠义勇猛,十分符合人们对英雄的向往。

但是在正史中赵云仅仅是一名杂牌将军,鲜有独自领兵作战之事,也没有《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五虎上将之说。

而且根据正史,刘备在汉中称王后,二弟关羽被封为前将军,三弟张飞被封为右将军,后投靠的马超和黄忠也分别被封为左将军和后将军,而赵云只落得一个翊军将军。

在东汉时期的官职系统中,前后左右四将军是武将系统中地位颇高的官职,而赵云的翊军将军仅仅只是一个杂牌将军,就连魏延的镇远将军也远远高于赵云,刘备这么做是为什么呢?他为何不重用赵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的用人之道

要想了解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首先就要知晓刘备的用人之道。刘备原本是一个身无分文,依靠织席贩履为生的小贩,最后却混迹成东汉末年最强的三股势力之一,这与他的用人之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曾在所著的《甘二史札记》中说过一段这样的话:“人才最多的时期莫过于三国时期,但也唯有三国时期的君主能重用人才,其住曹操以权术驭人,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这才得已众人扶持成就三国鼎立之势。”

刘备作为一个有野心、有胸怀、有才华的君主,极其重视人才的选拔,但同时用人也极为谨慎,这也是他能从一无所有到成就伟业的重要原因,而刘备用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是身边人,以关羽张飞兄弟二人为主的桃园帮。关羽张飞刘备三人自从结义后关系就极为要好,兄弟三人又是极为重义气之人,从不曾有过反叛之心,所以刘备对兄弟二人也极为信任。

例如在刘备第一拥有独立地盘时就派关羽独自镇守下邳城,张飞陪同自己镇守小沛。当刘备攻取西川后,又把荆州交给了关羽,给予其假节钺之权,统领荆州六郡有先斩后奏之权。

张飞则是在刘备领兵征讨袁术时,把徐州交给了张飞,尽管最后徐州被吕布所攻占,刘备也不曾埋怨张飞。

后来在刘备取西川后,曹操派军来袭时,刘备更是派张飞镇守巴西,一举击退曹军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成王时张飞被封为右将军,武将中官职仅次于二哥关羽,掌握蜀汉最为精锐的部队,刘备称帝后张飞被封车骑将军同时兼任司隶校尉,有着监督百官和生杀之权,后来更是让后主刘禅迎娶张飞的女儿,可见刘备对其极为信任。

第二是有才华的文臣。其中代表就是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当刘备知道诸葛亮的才华后,三顾茅庐邀请年仅二十余岁的诸葛亮出山,拜其为军师,留下了千古佳话,也成就了诸葛亮的伟名。

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生的丑陋又极为傲慢,刘备得知其才华后,先是自责自己的怠慢,随后又恭请庞统辅佐,拜其为副军师。

法正原属刘璋麾下,但是不得刘璋信任,才华得不到施展,后刘备攻取益州后,投于刘备麾下,深得刘备信任,是当时蜀国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文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点就是势力重臣,其中代表就是刘巴、董和、马超等人。刘巴原是刘表麾下,刘表败后投降曹操,期间曾婉拒刘备的招揽,随又转投刘璋,深得刘璋信任,当刘备攻下益州后,没有怪罪刘巴,反而对其极其看重,后刘巴主动请降,成为蜀汉重臣。

董和同样是刘璋麾下的重臣,在刘备攻取益州后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掌军中郎将,和诸葛亮一起共事。

马超是西凉势力的代表,被曹操打败后依附于汉中张鲁,后投降于刘备,马超凭借勇猛的武力和麾下的西凉铁骑赢得了刘备的信任,在武将中地位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由此可见刘备在用人方面不仅有自己的想法,更有谋略,那么他为什么会不重用赵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不重用赵云的原因

了解完刘备的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看出赵云并不是以上三种人,出身平凡又没有和刘备的结义之情,空有一腔热血,这是第一个原因。

其二是刘备对赵云颇为忌惮。赵云在三国时期可谓是一个完美的武将形象,武力值高的同时又足够忠诚,富有谋略。武斗方面能独占文丑,长坂坡一战银枪喋血,七进七出,先后斩首数十位敌将,杀的曹军胆寒,凭借一己之力救出后主刘禅,战力不输关张二人。

可就这么一个战力极高的武将与当时的文臣第一人诸葛孔明走的太近了。诸葛亮从出山时就看出了关张二人并不信服自己,关羽又过于高傲,张飞只听刘备的话,对自己的话不一定能完全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赵云就不同了,为人忠义,和善,有能力的同时还听话。所以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亲赴江东带的不是关张,而是赵云。

接着赵云又在诸葛的指挥下带领下参与了援西川战役,先后攻占白帝城、江州等地。其后更是70岁的高龄时主动请缨跟随诸葛亮北伐,可见二人之情谊。

一个是自己麾下的文臣之首,一个是战力不输关张的武将赵云,这俩人走的太近,万一要是发生什么变故,自己辛苦半生建立的江山瞬间就会烟消云散,故而刘备对赵云极为忌惮。

但刘备忌惮赵云的同时又比较欣赏赵云。他知道赵云为人还是比较忠义的,只要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不让其诸葛亮走的太近,就不会出现什么变故。就如同曹操麾下的大将典韦和许褚,孙权麾下的周泰等,这是信任也是监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当时的蜀汉并不缺乏领兵作战的将领,反之刘备自己身边缺少一个性格好,能力强的人辅佐和护卫。

关羽、张飞、魏延、马超等人均可领兵征战,可其却因为其性格原因并不适合跟在其身边,只有赵云适合,忠诚,性格好,能力又强,故刘备将赵云留在了身边。因为只有自己足够安全,大业才不会受到影响。

刘备在白帝托孤时又单独召见了赵云,意味深长的说道:“朕与你患难至交,一直到今天我都把我的安全交付给你,却不曾想就要在此地分别了,现在我把我的儿子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像保护我一样保护好他。”赵云最终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直到赵云去世刘禅的蜀汉政权仍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云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赵云本身性格所致,其高风亮节的同时又过于耿直和直率。这是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尤其是在政治官场。

有一次在刘备攻取益州,打算赏赐大力诸军,将刘璋的房产田地分封给诸将,以此来振奋军心,众人皆表示同意,唯独赵云提出了反对意见。

以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成家”为例来劝诫刘备天下未定,当以安抚百姓为主,提议将这些田产分封给百姓,以慰民心,刘备无法反驳,也只得听从。

这在我们看来是高风亮节,以大局为重。可在政治官场的角度来看,赵云此举不仅顶撞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同时也得罪了同事,大家来当兵,浴血奋战不仅仅是为了天下大义,更多的还是建功立业,出人头地,赏赐你可以不要,但是耽误其他人升官发财就极为不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点是赵云忠的汉,而不是刘。从赵云先后离开袁绍、公孙瓒,转而投奔一无所有的刘备来说,赵云看重的就是刘备忠君爱国之心,一旦刘备失去了大义,赵云会如何刘备也拿不准。

在孙吴偷袭荆州,关羽败亡后,刘备欲举倾国之力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时,赵云曾上书刘备,里面说国贼乃是曹魏,而不是东吴,不能因为一点私人恩怨而罔顾大业。但是被刘备驳回,进而导致夷陵惨败,蜀国国力锐减。

这一系列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赵云一生不受重用,只得做个护卫,实属是三国一大悲情人物。

结语

通过临终的交谈,刘备向赵云表明了自己的信任,也彰显了他在用人之道上的独到智慧。刘备的用人之道展现了一个枭雄的独特魅力和人格魅力。他注重品德和忠诚,深知忠诚和信任对于领导者与部下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所以才会将刘禅托付给赵云。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中国知网 [1]熊明秀.埋没的帅才失意的英雄——浅议三国英雄赵云的人生际遇[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36(12):11-14.
中国知网 [1]沈伯俊.论赵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知网 [1]刘咏涛.赵云待遇与其才能贡献不合[J].文史杂志,2024,(03):87-94.
中国知网 [1]叶哲明.刘备用人之道论[J].淮阴师专学报,1995,(04):93-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