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事情都能按部就班地执行,那么理论上,未来人类可能不再需要工作,因为AI就已经能够承担所有任务。

然而,现实却没有这么简单。尽管AI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和同理心才能完成。

谷甲州的科幻故事就是对此的完美诠释。

被誉为“小松左京接班人”的谷甲州,是日本科幻文学“第三世代”的杰出代表。他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的角色依然不可或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星璀璨的日本科幻“第三世代”

这位日本硬核科幻作家的短篇杰作集《星之创造者》,聚焦于在宇宙工程中工作的人们,如何去解开一个个攸关安全的技术谜团。

在故事的终章,谷甲州将会告诉我们:普通人如何超越自我并创造奇迹。

《星之创造者》全书创作横跨数十年,由同设定下的七个短篇故事组成,这些故事共同塑造了一个庞大的宇宙世界观。

七个关于太阳系星球开发的故事,也正好对应了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天地创造”的一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之创造者》简体中文版

八光分文化 & 新星出版社 联合出品

本书是对那些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至高的赞誉。他们的故事,也赋予了我们所有人力量。

目前,这部《星之创造者》终于推出了万众期待的简体中文版。让我们翻开本书,一同见证平凡人如何缔造伟大——

01|毅然 辞职前往援建尼泊尔

业余创作竟获日本科幻元老赞誉?!

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一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放弃了大都市里的优越职位,毅然决然地前往尼泊尔,投身于当地建设的国际援助工作中。

在一个工作结束之后的夜晚,他在异国他乡的雪山和星空的陪伴下,用手边的纸笔写下了一个科幻故事。

他尝试性地将其投稿到日本的一个新人文学奖上,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故事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而其中一位评委竟然还是在1973年出版畅销书《日本沉没》、日本科幻的元老级人物小松左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科幻“御三家”之一 小松左京(1931-2011)

这位年轻人从此以作家身份崭露头角,并选择了“谷甲州”作为他的笔名。在接下来的40年里,谷甲州不仅在日本科幻界获得了无数荣誉,包括17次日本星云赏的提名和4次大奖,也赢得过日本SF大奖,还凭借一部以登山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新田次郎文学奖。

谷甲州的小说之所以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是因为他在作品标志性的精确技术细节之外,始终坚持描写那些默默从事日常工作的普通人。他相信,这些人才是宇宙中真正的英雄。

在上世纪80年代末,谷甲州曾计划创作一系列关于太阳系星球开发的科幻故事,以此向他在土木工程领域遇到的那些值得尊敬的工程师致敬。然而,日本科幻突如其来的低潮期打乱了他的计划。

直到近20年后,谷甲州才有机会重新开始这个项目。2013年,他终于完成了全部七篇关于宇宙土木工程的科幻故事,并将它们结集出版,命名为《星之创造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甲州(1951-)

如今,我们在日本有着百年历史的大阪工业大学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这样一段对其杰出校友谷甲州的赞美之词——

“与那些超级英雄的故事相比,谷先生的作品更加贴近现实,讲述的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就在我们身边的人们,他们平静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这些工作本身就是在与历史的洪流、自然界和宇宙的力量进行抗衡。”

02|站在“太空基建”时代回望

人类与自然、宇宙的千年对抗史!

月球隧道的突然塌方、火星基地的意外失火、水星工区的地震、木星大气的异常、金星高空的雷击、土星卫星的沉陷……《星之创造者》中的这些匪夷所思的工程问题,展现了来自太空基建时代的未知挑战。

故事中的各个行星开发工程虽然充满想象力,但其实也都能在现实世界的工程中找到其灵感来源。

例如,《美杜莎复合体》一章提到的美国塔科马海峡吊桥崩塌事故,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1940年,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海峡吊桥因共振效应,在狂野的海风中崩塌,那一幕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这起事故不仅成为今天工程安全教育的经典案例,在小说中也预示着上部构造悬浮在木星上空的“美杜莎复合体”可能面临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塔科马海峡吊桥

时间来到1984年,当时发生在日本东京世田谷区的一场电缆火灾,火势持续长达17个小时。随着通信需求的激增,电缆铺设变得司空见惯,而对电缆防灾措施的重视却迟迟未能跟上。

《极冠基地》一章写于这起事故的四年后,虽然讲述的是火星开发基地上的故事,但其实探讨的正是在技术革新的成果普及大众后,人们应该如何对待新型安全隐患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HK对1984年世田谷区电缆火灾的报道

而《热极基准点》一章看似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假想世界——太阳和水星之间存在着一颗名为“祝融星(Vulcan)”的行星,但其实这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猜想,后来被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否定。

尽管如此,“祝融星”却在许多科幻作品中享有特殊地位,例如《星际迷航》中著名的“瓦肯星(Vulcan)”名字便是来源于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际迷航》系列中的半瓦肯星人斯波克

《热极基准点》不仅为读者揭开又一个技术谜团,更与后续的《大马士革第三工区》一章相互呼应,共同推动故事向着高潮迭起的最终章进发。作为一部“连作短篇集”,《星之创造者》故事之间的伏笔将在最后一刻构成惊天反转!

日本科幻翻译家、书评家大野万纪在读完后发出感慨:“本书绝对是硬科幻的杰作。”

03高达、EVA 粉丝秒懂

用技术与热情谱写的交响诗篇!

如果你是日系科幻动画的爱好者,那么,《星之创造者》中对于太阳系工程和未来技术构造物的细节描写一定会引发你的无限遐想,本书与你心目中的许多经典SF作品正好相映成趣——

木星悬浮工厂

vs.

超大型运输船AAA Wunder

“美杜莎复合体的基本形态和现在的穿梭机一样,都是混合动力滑翔伞,只是规模远超后者。”

——出自《星之创造者:Ⅳ 美杜莎复合体》

木星上的“美杜莎复合体”让人联想到《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中的超大型运输船AAA Wunder。这些“人造物”不仅体现了创作者对于极致工业美学的深入思考,其形态也展现了我们该如何基于已知事物进行符合逻辑的想象。这也正是AI所无法模仿的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EVA系列《Q》《终》登场的超大型运输船 AAA Wunder

水星电磁弹射基地 & 火星供水工程

vs.

水星轨道基地 & 火星都市

“卡洛里基地是水星开发的最前线。……之所以要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下建设基地,是因为热极周边适合建设大规模投射轨道。”

——出自《星之创造者:Ⅲ 热极基准点》

“(火星)北部平原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通称‘极冠基地’。……二次加压之后的作业环境,和地球上的室内工程没什么差别。……在地球外修建的人类生活空间,往往倾向于和地球上的环境尽可能保持一致。”

——出自《星之创造者:Ⅱ 极冠基地》

在《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中,无论是太空殖民卫星、月面基地,还是水星轨道基地、火星都市等等,都体现了人类在宇宙中将拥有建设和改造恒星系的能力。但这些工程建设要如何着手进行?《星之创造者》的后文就给出了一份非常具体的“创造指南”。(技术宅狂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动战士高达 铁血的奥尔芬斯》中的火星都市

《星之创造者》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谷甲州对未来技术的一次大胆假设。

也难怪小松左京在谷甲州为其续写《日本沉没》时曾经评价道:“……(谷甲州)把握问题、推敲细节、执笔完成宏大故事的能力实在令人叹服。”

04百分百纯度的“硬科幻”

也可以使用粉色系的封面吗?

是的,正如许多本格推理小说也都用美少女封面一样。

实际上,封面色调的选择是希望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更好地传达故事里的情感深度。

尽管本书文字的“外表”是实打实硬核的施工技术细节,但其“内在”却也饱含角色之间未曾言说的朴素情感。理想主义者们共同对抗着来自宇宙、自然和人性的阻力。

更重要的是,作家在字里行间展露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人”或许才是本书真正的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面插画来自国内人气插画师XuAn(小红书@XuAn)

《星之创造者》的原书名“星を創る者た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创造星星的人们”,也是“宇宙的创造者们”,封面自然也希望捕捉到这一点。

读者最初可能会因为封面和内容的某种反差而感到困惑,但相信在阅读完全部七篇故事后,就能够理解封面上使用“手”“水母”“星星”等元素的用意。

当然我们也期待读者做出更加有趣的解读。

奇迹由普通人的双手创造,愿大家都能被本书惊异而平凡的故事打动。

《星之创造者》

各大电商平台好评发售中!

点击下图前往当当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下图前往京东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