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铁路炮的黄金时代,建造和野战轨道炮的动力来自于战壕战的僵局。1914年底,法国军队临时设计了第一批铁路炮,由安装在现有的商业铁路货车上的过时海防炮和舰炮组成,英国、德国——最后是美国也纷纷效仿,随着战争发展,铁路炮在复杂程度、火力和射程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与第一批铁路火炮相比,后来的火炮有专门的弹药、火力控制、人员和技术储备的车辆。伴随发展的是新的间接射击技术,成为当时威力最大的武器,一枚炮弹几百公斤到上千公斤,一发就能炸平一个山头,战争期间总计超过600门铁路炮在战场上互相轰击,场面蔚为壮观。

一:铁路炮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联盟军队将一门32磅的海军炮安装在一辆平板车上,第二次使用铁路火炮是在1882年的英埃战争期间,当时英国人在铁路车厢上安置了几支海军炮,以保护部队的火车,但这些火炮都是用现有的枪支、车辆和材料临时拼凑而成的野战装备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微乎其微,铁路炮的想法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法国、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都曾尝试过使用轨道炮,但只有法国坚持了下来,并于1888年成为第一个设计和制造铁路炮的国家。到1900年,法国军队有48门120毫米和155毫米的炮台大炮安装在被称为“皮埃斯内-卡内”的窄轨货车上,在凡尔登、图尔、埃皮纳尔和贝尔福特作为炮台大炮使用。但是军队的兴趣到此结束,因为铁路上的重型火炮不符合法国的进攻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陆军根据其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的经验,采用了一种强调机动野战炮而不是重型攻城炮的理论。陆军曾尝试将一门6英寸口径的榴弹炮安装到一辆窄轨铁路货车上,但效果不佳,德国和奥匈帝国。面对强大的比利时,法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的边境永久防御工事,两国都积极发展并部署了机动大口径攻城炮。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军队都没有考虑使用铁路火炮,相反,德国和奥匈帝国军队认为铁路只是一种运输工具,而不是攻城炮的发射平台。因此,军队从来没有考虑过把大炮永久地安装在铁路车辆上,只有法国施耐德公司制造了几种安装在标准轨距铁路车辆上的火炮,供其他国家用作机动海岸防御或堡垒炮,其中1894年为丹麦制造了6门149毫米榴弹炮,1910年为俄罗斯制造了6门152毫米榴弹炮。1910年为秘鲁提供两门200毫米榴弹炮,1914年为丹麦提供一门293毫米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4年秋天,当西线稳定下来后,敌对双方的军队意识到远程重型火炮的价值,法国军队严重缺乏重型火炮,征用了施耐德在1910年为秘鲁建造的两架200毫米轨道榴弹炮以增加前线的火力,陆军还命令施奈德在凡尔登的平板车上装上六门长管155L“德兰士瓦”大炮,英国军队也意识到它需要更多的重型火炮,在战争开始后不久由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公司就建造了第一个铁路炮,临时将一门9.2英寸的海防炮安装在一辆商用铁路货车上。1914年9月完成后运抵法国,但法国当局拒绝把它装上铁路,所以它被运回了英国,直到一年后,军队命令埃尔斯维克制造更多的大炮,为前线提供重炮支援,

而1914年-1915年德国没有制造任何铁路火炮,只有将38厘米加农炮被安装到混凝土平台上,并安置在前线后面炮轰了敦刻尔克,意大利和俄罗斯只制造了少量遵循法国的设计风格的铁路炮,美国在参战前独立开发了自己的原始铁路沿海炮宣战后,美国从法国购买技术材料制造铁路炮。这些大炮代表了射程和火力上的重大飞跃,开启了铁路炮的黄金时代。

二:铁路炮是什么样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的铁路炮从来没有考虑过把大炮永久地安装在铁路车辆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队看来,铁路火炮是一种口径大于150毫米,安装在铁路车厢上,由铁路车厢运输和发射的火炮。最早的铁路炮是简单仓促建造的结构,目的是为了给重型火炮提供机动性,法国设计师第一个建立战时铁路炮配置,试验了许多不同的设计,英国陆军以一种更有节制的方式发展铁路火炮,建造一些基本类型和口径然后生产改进型,在战壕的另一边,德国陆军将现有的安装在固定地基炮位上的远程大炮改装成铁路炮直接从铁轨上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路火炮的主要部件是火炮、炮座和车厢。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火炮的类型(迫击炮、榴弹炮或火炮,也称为火炮)和它的特性(口径、大小和重量)决定了安装和运输的设计。大部分用于铁路炮的大炮是过时的海军和海防装备。火炮制造商面临的挑战是设计仰角、横移、反冲和锚固支撑系统来吸收火炮的反冲力,大多数用于建造铁路火炮的炮是相对小口径,固定在一辆改装过的标准平车或凹陷中心铁路货车上。随着更长和更大口径的海军炮管开始使用,铁路车厢的设计在尺寸和复杂性上都有所增加,以适应更大炮管增加的重量和反冲。仰角机构是一系列齿轮用来提高和降低枪管点火和装填。需要45度或更高的仰角才能达到最大的射程。虽然在工程方面的机制是相当简单的,设计一个支架和车厢满足欧洲铁路的高度、宽度和重量限制是有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大型、重型铁路炮,特别是施耐德制造的法国滑座式铁路炮,都是非横向设计的,对于方位的微小变化,车箱本身在转向架上调整为向左或向右,使火炮在任何一边都有几度的移动,而弯曲的射击轨道则用来获取主方位的变化。后坐力系统吸收了射击产生的力,法国老海防炮和直接挂载到平坦的铁路货车。当发射的时候,炮管和车身通过一个倾斜的滑道一起向后移动。车厢底部的一系列千斤顶和木枕木被用来分配重量和吸收后坐力。木枕木靠在一系列钢梁上,钢梁加固了铁轨,形成了一个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武器开火时,整个武器就在上面滑动。当整个轨道炮沿钢梁滑动1米或更多时,后坐力被摩擦力吸收,为了防止对车厢和轨道的损坏,最重的火炮使用了支架反冲支撑系统和12个或更多轴的更长的转向架来分配和减少轨道上的向下压力。锚固系统被用来稳定轨道炮在射击过程中的稳定性。没有锚地的大炮依靠重量使马车和转向架保持在发射轨道上。高威力铁路炮常用于地面平台进行远程射击。地面平台由木材、混凝土或钢梁构成,建造在射击轨道内或下方,

二:各参战国的铁路炮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进入服役的铁路炮是施耐德制造的190毫米的Mle 1870/93,整个车厢都是钢板装甲,炮塔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射击。安装在两个散车之间的钢梁上,每个敞车有5个轮轴。另外还配有半打装载弹药的支持铁轨车。反冲和锚固系统是顶置反冲、螺旋千斤顶上的踏脚板和用于稳定的钢轨,射程18,300米,能轻易地对德国前线后方的目标发射炮弹。总共建造了26门,当190毫米炮管用坏时会被大口径285毫米和288毫米炮管代替。具有革新意义的铁轨炮是240毫米1903型“施奈德”铁轨炮。使用卡内特的旋转炮栓,后膛可以自动退出炮弹壳。射角为15°~40°,炮弹重140千克,射程达17300米。

这种铁轨炮将炮架摩擦力反后坐系统与斜面反后坐系统结合起来帮助消除后坐力。这门炮作战重量约为47吨,,因此它的炮管和炮架要分别乘载。在准备发射时,必须用随附的起重机来将它们组装起来,然后移入预设阵地。铁轨车要置于一个土墩上,而土墩要预先铺设至铁轨,然后铁轨车沿铁轨慢慢移至土墩上,直到其重量完全得到支撑。另一种是240毫米M93/96型“圣钱蒙德”铁轨炮,它简易岸炮改装而来,安装在由12个轮轴和24个车轮支撑的钢梁上。重约140000千克,能够发射重162千克的高爆榴弹,射程约为23000米。由于它的炮口不能旋转,因此它只有沿着铁轨的拐角处来回移动才能使炮管对准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刚开始与其盟国一样缺少重炮,将大量的230毫米的海军炮置于简易的炮架上,其后坐力使用摩擦和斜面来抵消。这就是瓦瓦苏炮架的基本制作方式,它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用于临时替代复杂的液压气动或弹簧式反后坐系统,最先一批改装为铁轨炮的重炮是Mk3型岸防炮,它们置放在“井式”铁轨车上,这种铁轨车是用来运输很重或很高的物体的。“井式”铁轨车的中部非常低,几乎挨着铁轨。它们过去和现在都是运送大型物资的标准车辆。

230毫米火炮(口径为305毫米)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战铁轨炮。它虽然不是最大的,而且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是性能最好、最实用、最有效的。230毫米火炮的第一个型号基本上用于试射,其口径为230毫米。230毫米MkⅢ型火炮增加了360°炮口旋转角度的作战能力,其中有一种野战应急型还将射角增加至35°,这使其射程增至14630米。MkⅢ型仍然使用简制的瓦瓦莎”反后坐系统。其后膛有一个平台和起重机,可协助装填172千克的炮弹。MkX型和MXⅢ型的射角为30°,能够打击20665米以外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军在1914年没有能够快速机动的重炮地打击敌人,德军研究的通过铁路运输超大型火炮,1914年9月克虏伯公司才把380毫米的海军炮装备在铁轨车上,当火炮运至发射地点时,就将它从车架上卸下来,安装在预设阵地上。之后,各种型号的火炮也陆陆续续以这种方式进行机动作战,口径从150毫米至355毫米不等。实战证明,这一做法非常有成效。一个经验丰富的炮组能够在夜间装配这种炮。先在铁轨附近准备好基架以作为火炮的枢轴,然后卸下火炮(总重量可能达268吨),再将其安装好,并做好发射准备。铁轨火炮中最庞大的是1917年制造的380毫米“马克斯E”火炮。

这种炮要从特制的铁轨车或地面炮架上发射,能够以400千克的高爆榴弹打击47.5千米外的目标。“马克斯E”火炮的炮管在地面发射时能够压低至-5°也能够抬高至55°,但在铁轨上发射时最多只能以18.5°的射角发射,因为如果超过这一射角发射,其残留的后坐力会损坏铁轨。克虏伯大炮比同等的法国炮更小、更灵活,能在到达发射地点后十分钟内投入战斗。它22000米的射程大约相当于法国大多数重型铁路炮的射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炮是由美国海军在数干米外用海军炮发射的。这是一门超重型355毫米海军炮,安放在鲍德温机车厂制造的铁轨炮架上,美国海军向鲍德温机车厂订购了30门火炮的铁轨车及其支持设施。美国的铁轨烛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有些相似,都需要一整列铁轨车来支持铁轨炮作战,美制356毫米铁轨炮有两种型号。Mk1型比较独特,炮身完全被盖住Mk2型较为传统,炮身棵露在外面。Mk1型很像舰上被炮塔紧紧遮住的火炮,但能够为炮手提供一些保护。可是,这样一来又限制了铁轨炮的射角,除非挖一个大坑,,每辆车有10个轮轴和20个车轮。美制356毫米铁轨炮仅炮管和后膛就长达50倍口径或1422米,重约86吨。而整门炮(Mk1型)的重量则重达239吨。此炮本身的射角能够抬高至43°炮口旋转角度的总度数为5°。但是,如果为Mkl型,其射角就限制在15°,最大射程也相应限制在21031米内。

三:铁路炮的使用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铁路炮是独立的炮兵连,随着越来越多的火炮被部署到战场,炮兵连与其他重型和远程火炮集成成更大的单位,如集团,团和旅。兵团是负责铁路火炮维修和训练的行政组织。是典型的铁路炮炮兵连有两辆机车和20辆左右供弹药人员和技术仓库使用的铁路车辆,铁路炮台经常在前线阵地之间移动,法国和美国的炮台通常由两列火车移动。第一种是火车头,通常有一节机车、一节工作车厢、两节弹药车厢和一节或两节铁路炮。机车车辆与火车头按射击地点所需的相反顺序连接,枪炮放在火车的尾部。炮兵连的第二列火车——行政列车——有额外的弹药车,一辆总部车,三辆或更多的停泊车,一辆厨房车,以及建筑材料和起重设备的车,英国军队使用铁路炮像其他重型火炮,不分配机车和车辆,而是在间隔定位,德国铁路炮兵连的运作方式与德国陆军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路炮兵的射击阵地是在大炮到达之前选定和准备好的,陆军或兵团的炮兵人员选择射击阵地的位置和协调准备工作,有时与铁路炮兵部队指挥官合作,炮兵人员还确定了射击轨道和平台、观察哨、通道轨道、支援轨道的位置。以及用于操作枪支的弹药、人员和后勤设施。用于发射轨道或地面平台的平地。射击轨道可以是任意长度,但一般是150到200米长和弯曲,给铁路炮一个10度的战场。射击轨道由钢梁和木梁加固,以支持火炮的重量和后坐力。铁路建设单位建造了进场和发射轨道,而平台和基础是由铁路炮兵在铁路建设和工兵部队的协助下建造的。法国和美国铁路炮兵部队经常在一个位置使用多个发射轨道,这样铁路火炮就可以一起安装。德国人使用铁路火炮作为单个部件,并且更喜欢从地面平台发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门轨道炮可以在5到10分钟内被安置在射击轨道上。使用地面平台的火炮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就位。对炮架进行校平,计算射击数据(方位角、射程、射弹和引信类型、炮筒仰角),对炮进行定向和仰角瞄准。通过将枪管对准附近的一个已知点或目标来设定方向,然后调整方位角指向目标。仰角是用炮手的象限仪设定的。与常规火炮相比,铁路火炮所有的射击都是间接的,各种各样的观察手段被用来支援大炮,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对没有观察的目标进行炮击。在战争早期,气球和地面观测被用于三角瞄准目标射击。但到了1916年。侦察成为直接远距离射击的主要手段。数据是使用地图坐标、几何图形和表格射击表完成的。最大射程取决于发射的炮弹类型,特别是德国的带弹道帽的短炮弹,它的重量大约是其他炮的一半,而且可以发射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射时将炮管降至水平位置,将弹药和火药车搬到炮后,检查弹丸和火药装药,用吊车或穿梭车运至炮架上。炮弹和火药就通过头顶上的吊车或装弹小车运至后膛的装料盘。弹药车通常在射击前就从炮上卸下来,特别是在操作滑座和滚动反冲炮时,当炮沿轨道反冲时可能会击中炮上的弹药车。小口径火炮的射击速度约为每分钟一发,而大口径火炮每四、五分钟发射一次。如果枪在后坐力作用下移动,那么它就必须重新定位到它的起始位置。打了几炮以后,有时还需要把压舱物移到射击轨道下面。铁路炮在发射时需要经常保养,每天都要检查损伤、磨损和故障。如有必要,可使用工具进行现场修理,更复杂的修理工作由铁路炮兵修理厂进行,或者在进行大规模修理的情况下,如更换磨损的炮管,则由修理厂进行。

四:铁路炮的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早期铁路炮被用作机动重炮,到1916年,随着铁路火炮火力和射程的增加,火炮承担了两个主要任务。一个是摧毁坚固的或埋得很深的工事,如混凝土掩体和炮塔,观察哨,补给中心和弹药库。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对远在敌后的公路、桥梁、铁路和铁路的远程炮击来阻断交通线。其次,铁路炮被用来对抗敌人的远程火炮。与常规重型火炮不同,铁路炮兵并不经常占据前线附近的射击阵地。铁路炮兵只在需要时才使用,通常铁路炮兵连在前线前线后方约50公里的地方作为后备。唯一的例外是英军的攻城炮连,最靠近2到3公里。更重的铁路炮从没有靠近1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可能的情况下,射击都要冒着被敌人中程反炮兵连炮击的危险,铁路炮兵连从隐蔽的地点,如峡谷或树林中发射,靠近的轨道和射击位置被伪装起来,然而,伪装和隐蔽只是部分有效,盟军和德国军队都能够使用观察气球、飞机航空摄影和声波测距识别铁路大炮位置,铁路大炮无法长时间保持阵地而不被发现,位于后方的炮兵连可以在阵地上呆上几天,因为敌人需要4到5天来确定大炮的位置,并把射程足够的大炮带回来进行还击。因此,避免敌方反炮台火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建造额外的射击轨道或平台,并经常在射击阵地之间移动轨道炮。

五: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各交战国在1914年就拥有性能优越的重炮(一些炮甚至还相当庞大),但没有哪种重炮能够快速机动地打击敌人。这一需求在战争初期并不是特别强烈,直到1914年8-9月间的残酷血战使战争演变为静态防御的低持战,此时攻击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无济于事,重炮的作用才日益突出。欧洲是个铁路密布的地方,几乎每个村落都通铁路。通过铁路运输大型加农炮比通过公路运输要迅速得多,各国才把各种各样的海军火炮装上铁路车箱。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铁路炮兵对敌人行动的损失很少。这些炮所取得的作战效果就好比使用一个价值100万美元的锤子来击打价值2便士的钉子,没有取得多少实际效果,所以一战结束后,许多铁路炮兵退役废弃,剩下的东西都存放在仓库里,英国和美国则改装用于沿海防御。有趣的是,一战的德国铁路炮都存放在法国,1940年法国战败后被德国军队夺回又投入使用,不过也没有取得多少实际效果。今天已经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铁路炮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