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五师团,是日本最早组建的7个常备师团之一,成军于1888年春,因作战凶猛顽强,号称“钢军”,该师团兵源多来自广岛,也称为“广岛师团”。它也是日军第一批机械化师团之一。

第五师团于1939年11月15日登陆广西钦州湾,引爆桂南战役,11月24日攻占南宁,12月4日攻占昆仑关。

日军计划以南宁为基地,轰炸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彻底切断中国西南地区国际交通线。

昆仑关,成为中日两军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12月上旬,广西迁江至宾阳的道路上,突然出现40多辆德国尊达普K800摩托车、美国哈雷摩托开路,紧接着是400余辆美国福特卡车、苏联吉斯5型卡车,它们满载着神情刚毅的士兵。

▲国军德国尊达普K800摩托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德国尊达普K800摩托车

这些士兵,头戴德国M35型头盔,手中清一色的中正式步枪,身着黄绿色军服,军装左上臂的白底蓝字臂章上印有“5A”标识,他们正是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军团——第五军,此行作战目标“昆仑关”。

几天后,蒋介石亲自下令,6辆“亨舍尔Type 33 D1重炮牵引车“,拖着巨炮,向昆仑关方向驶去……

▲国军亨舍尔Type 33 D1重炮牵引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亨舍尔Type 33 D1重炮牵引车

(一)中日两军火炮装备对比

日军第五师团火炮装备

日军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

1936 年(即日皇纪元2596 年)制成,故名。炮弹初速约540米/秒,射速约6-8发/分钟,射程约12公里。火炮精度极高,被日军称做最完美的150mm口径炮。

▲日军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

日军四一式75毫米山炮

克虏伯m1908山炮授权生产型号,研发时间为明治四十一年(公元1908年),故名。初速约360米/秒,射速约10发/分钟;射程约6公里,可分拆用马挽曳、驮载。

▲日军四一式75毫米山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四一式75毫米山炮

日军炮日军九四式75毫米炮

该炮是二战时期日军装备的三种山炮之一,截止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共生产约1500门。初速约350-390米/秒,射速约10-20发/分钟,射程约8公里,可分拆用马挽曳、驮载。

▲日本炮日军九四式75毫米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炮日军九四式75毫米炮

日军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

该炮为德国KW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初速约700米/秒,射程约1.2-5.7公里,使用穿甲弹时,该炮在500米距离可以击穿40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板,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30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板。

▲日军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

日军92式步兵炮

初速约198米/秒,射速约10发/分钟,射程约2.8公里。可拆分为三部分,可用马驮运。还可细拆,由十人搬运。

▲日军92式步兵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92式步兵炮

日军九七式迫击炮

初速约196米/秒,射速约20发/分钟,射程约2.8公里。

▲日军九七式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九七式迫击炮

日军八九式掷弹筒

日军经研究发现,步兵炮最近射程在500米以上,为补充500米以内炮火覆盖,发明了八九式掷弹筒。该武器有效射程为260米,最大射程可达700米;弹道可弯曲,可绕过障碍物攻击目标;可短时间内发射多发榴弹;可分拆由单兵携带。

▲日军八九式掷弹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八九式掷弹筒

国军第五军火炮装备

国军德国FH18型150毫米炮

为抗衡日军九六式、三十八式、大正四式150毫米重炮,国民政府于1934年至1936年,分批巨资购入德国FH18型150毫米重炮,该炮初速约13公里的射程,已超过日本同口径重炮(日本九六式150炮射程约11公里),射速4发/分钟,共购入48门。

FH18重炮运抵中国后,被编制成两个中央军直属炮团,即炮10团和炮14团,一团二营、一营二连、一连三炮(最初四炮/连,战损、储备数门),需经蒋介石同意方可调动。

本次先行驰援昆仑关战役的是炮14团第1营。

▲国军德国FH18型150毫米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德国FH18型150毫米炮

国军瑞典博福斯1922型75毫米炮

瑞典博福斯公司生产,实际技术均为德国克虏伯公司。初速约250-405米/秒,射速约8发/分钟,射程约9公里,该炮可分拆由八马驮载,中国共分批购买132门。

▲国军瑞典博福斯1922型75毫米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瑞典博福斯1922型75毫米炮

国军苏联ZIS3型76.2毫米炮

苏联格拉宾火炮设计局设计,初速约680米/秒,射速约15-25发/分钟,射程约13公里。

▲国军苏联ZIS3型76.2毫米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苏联ZIS3型76.2毫米炮

国军民国二十年式82毫米迫击炮

▲国军民国二十年式82毫米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民国二十年式82毫米迫击炮

昆仑关战役、以及整个抗日战争的双方火炮装备对比分析

昆仑关战役中,150毫米火炮,国军优势高于日军;75毫米火炮,中日两军优势相近;反坦克炮,日军占优;远距离步兵炮,日本占优;中距离迫击炮,日军占优;近距离迫击炮,国军占优。

从整个抗日战争看,日军因工业基础强,数量多、自身后续补给的优势更大;而国军只能取得局部优势(如昆仑关战役等),中、中型火炮基本依赖进口,而且成本高、数量少、抗战初期又因德日关系,后续补给等于没有,打一门,少一门,1944年之前,中国军队重型火炮总数不到日军几十分之一,在中后期美、苏军援后补给有所改善。

而国军抗日战争时期火炮装备最大的亮点,则是“国军民国三十一年60毫米迫击炮”。

国军民国三一式60迫击炮

为有效抑制日军前沿部队大量装备的掷弹筒,国军自1941年起,装备超轻型迫击炮,即“三一式年60迫击炮”,其性能整体优于日军掷弹筒,可随时给一线步兵提供火力支持,必要时和掷弹筒一样,只需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射速快,每分钟18发,快于掷弹筒;该炮有先进的瞄准设备,又有稳定的炮架,炮击精度远远高于掷弹筒;装药量和威力比掷弹筒大得多,实际有效杀伤半径在20米左右,而掷弹筒榴弹的杀伤半径一般在10米以内,从而使中国军队近距离压制炮火得到大大加强。

▲国军民国三十一年60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民国三十一年60迫击炮

1937-1945年,国军自制60迫击炮约7500门,八二迫击炮约5000门,自产迫击炮弹550多万发,而日本九七式迫击炮仅生产2000多门,这使得国民党中央军步兵团装备的迫击炮,远超过日军大队装备的迫击炮和九二炮数量,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绝对的炮兵火力支柱。致使日军士兵对国军迫击炮特有的发射声深为恐惧,一听到类似开啤酒瓶盖的发炮声,立即争相卧倒。据有关统计,国军迫击炮杀伤的日军占其伤亡总数约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中日两军战车装备对比

日军第五师团战车装备

日军八九式坦克

装备1门57毫米九零式型线膛坦克炮和1挺6.5毫米九一式型机枪;防护装甲6-17毫米;发动机功率118马力(1800转/分钟),最大前进速度27千米/小时,最大后退速度3.9千米/小时;全重11.1吨。

▲日军八九式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八九式坦克

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

装备1门37毫米九四式型线膛坦克炮和1挺7.7毫米九七式型机枪;防护装甲6-30毫米;发动机功率120马力(1400转/分钟),最大前进速度48千米/小时,最大后退速度5.2千米/小时;全重7.7吨。

▲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

国军第五军战车装备

国军苏联T-26坦克

主炮为37mm口径,T-26B轻型坦克口径加大为45毫米,另装备2挺7.62mm DT机枪;防护装甲9-15毫米;发动机功率91马力(2200转/分钟),最大前进速度30千米/小时,最大后退速度5.2千米/小时;全重10.5吨。

▲国军苏联T-26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苏联T-26坦克

国军意大利菲亚特CV33/35坦克

两联装8毫米菲亚特 M35机枪或者贝雷塔 M38机枪;防护装甲6-15毫米;发动机功率43马力(2200转/分钟),最大公路时速42千米/小时;全重3.2吨。

▲国军意大利菲亚特CV33/35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意大利菲亚特CV33/35坦克

昆仑关战役、以及整个抗日战争的双方战车装备对比分析

从整个抗日战争看,国军T-26坦克即使性能优于日军,但是数量不多,无法形成规模优势,且步坦协同能力较差;反观日军坦克战车,不论是行驶速度、机动越野性能、自身火力等质量,投入战场的数量,还是后续补充能力,均占据着显著的综合优势。虽说其存在装甲薄弱、容易被摧毁的缺陷,但是由于中国军队整体缺乏反装甲的武器基础能力,往往只能眼见日军坦克随意地突破和穿插而无能为力。而在抗战末期,美国援华的新式坦克虽说质量远超日军坦克,但数量仍极为有限。

(三)中日两军步兵装备对比

日军第五师团步兵装备

日军九二式重机枪

俗称鸡脖子,口径7.7毫米,子弹射速200-450发/分钟,初速800米/秒,射程2.4-4.5千米,全重55.3公斤,装弹数30发,金属板供弹。

▲日军九二式重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九二式重机枪

日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俗称歪把子,口径6.5毫米,子弹射速120-500发/分钟,初速730米/秒,射程0.6千米,全重10.2公斤,装弹数30发,弹斗供弹。

▲日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国军第五军步兵装备

国军马克沁重机枪

口径7.62毫米,子弹射速300-500发/分钟,初速798米/秒,射程2-3.5千米,全重65.8公斤,帆布弹带供弹。

▲国军马克沁重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马克沁重机枪

国军捷克ZB26轻机枪

口径7.92毫米,子弹射速500发/分钟,初速744米/秒,射程0.55-1千米,全重9.6公斤,装弹数20发,弹夹供弹。

▲国军捷克ZB26轻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捷克ZB26轻机枪

(四)中日两军机械化作战效果对比

日军指挥部因对国军轻视、且认为广西的山岭地形不利于坦克作战,因此,第五师团在登陆钦州湾时,竟然没有配备战车中队,实际上当时对战的第五师团的机械化军团有名无实。

国军的T-26坦克进入战场后,没有与之匹敌的战车对战目标,但昆仑关地势险要,反被设伏在山坳的日军,用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前述)击毁数辆T-26坦克。

国军机械化军团最大发挥亮点是邱清泉率领的新编22师,该师装备了几十辆意大利菲亚特CV33轻型坦克(前述),而日军竟然没有能击穿轻型坦克的重武器,邱部充分发挥了轻坦克灵活优势,出奇制胜,成为重击日军的轻骑兵。邱清泉原来承担的作战任务是抗击日军增援的阻击战,竟被邱清泉临场发挥成了歼灭战,“邱疯子”称呼实至名归。

▲邱清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清泉

昆仑关战役国军参战坦克总共54辆,最终以损失4辆T-26、4辆CV35结束了“坦克战”。

国军在此次战役中火力提升很大,基本与日军火力对等。炮兵第14团第1营,和前来接替的炮兵第10团第1营,共计12门德国FH18型150毫米炮同时行动;辅以炮兵第2旅补充营的国军苏联ZIS3型76.2毫米炮,和炮兵第9团第2营第3连的两门山炮,集中炮火逐次射击昆仑关及邻近各制高点,摧毁日军阵地和通讯,在火炮压制上甚至取得局部优势。

日军第五师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昆仑关战役中被国军炮弹击中,身负重伤。在手术过程中,国军炮弹再次击中所在房屋,导致中村正雄的腹腔被尘土覆盖,最终因伤势过重复发感染不治身亡。

但昆仑关战役、乃至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军机械化军团有一个最大缺陷,那就是没有强劲、持续的空军支援,机械化兵团做为现代战争的产物,不可回避的就是现代战争的立体性,没有空军配合的机械化军团,装备堆砌再完备,也注定不完整。

昆仑关战役,自1939年12月18日起,至1940年1月11日止,国军参战约15万人,伤亡约1.4万人,伤亡率约9%,日军参战约10万人,伤亡约0.5万人,伤亡率约5%,国军与日军伤亡为2.8比1。国军胜利,固守昆仑关,大振民族抗日士气。

1940年10月,日军再次攻陷昆仑关,桂南战役以国军失败告终,中国国际交通线被切断……

欢迎评论区留言。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转发、分享,创作不易,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