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晚上

一个特殊的“旅行团”来到东莞

这座城市

向他们表达了最高的礼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特殊“旅行团”回家 ·

东莞的客人、故人与归人

2024年6月23日,“双万”城市东莞,在市委书记肖亚非、市长吕成蹊的代表下,以最高礼遇欢迎一个特殊“旅行团”的到来。

 一座城,致敬两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座城,致敬两亿人!

也是在当晚,音乐剧《东莞东》演出谢幕之时,这个特殊“旅行团”被请到舞台中央,与音乐剧主角一起荣享C位,现场掌声雷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光灯下,这个“旅行团”是东莞的客人,更是东莞的故人与归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是外国贵宾,也不是商业大佬,这个“旅行团”的团友,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却拥有一段共同的记忆——他们都是在东莞工作过的人。

请允许我庄重写下他们的名字:钟吉梅、刘理、胡华喜、任鑫城、董兴菊、杨光珠、梁盘生、张文、李晨、吴向东、熊玉香、唐应、邓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东莞而言,他们从来不是一串数字或一个个名字,而是一段又一段充满笑与泪的鲜活人生。

全世界,兴许没有第二座城市像东莞这样,深知平凡人、普通人、打工人的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锦荣 摄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6年以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圆梦过。

他们见证了东莞是如何从东江入海的一片泥泞,成长为GDP破万亿、人口破千万的“双万”城市。

在这个意义上,市委书记、市长代表这座城市致敬这些“2亿分之一”的代表们,实际上是在与这46年,2亿人深情对话。

 一座城,致敬两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座城,致敬两亿人!

他们在向这些无名又必须拥有姓名的奋斗者致敬,也是向光荣与梦想的时代致敬。

02

·在东莞故地重游 ·

城市与人依然年轻

中国改革开放46年,对于14亿中国人而言;以及东莞改革开放46年,对2亿人而言,是一段你我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岁月,大时代的宏大叙事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而无数中国人向着未来充满激情的进发,也如涓滴入海汇聚成改革开放的时代巨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东》剧照。

46年筚路蓝缕,46年砥砺奋进,46年春风化雨。

今天,东莞回望这46年,最具活力的,是人;今天,东莞纪念改革开放46年,最该致敬的,也是人。

时间是一种充满魔力的尺度。人们常因时间而感怀,不仅因为时光是忠实的见证者,更因它是伟大的书写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东》剧照。

1978年7月30日,夜幕降临,张子弥在虎门穿过一片绿色田野,看中当地一家竹器厂。就与东莞二轻局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将原太平竹器厂改为太平手袋厂。一个多月后,工商批文号“粤字001”、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正式开业。

2024年6月23日,“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活动请到了曾经在太平手袋厂工作过的员工。

此时的他,已然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但当他故地重游,坐在当年坐过的那个缝纫机椅子上,他说:“因为那段在东莞打工的记忆,仿佛我依旧年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很多“寻找2亿分之一”代表,面对日新月异的东莞,说了同一句异常朴素又意味深长的话——“今天的东莞跟我那时的东莞相比,没有一点一样。”

只因这46年,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忘记成长;这座城里前前后后2亿人,从来没有放弃奋斗。

现在的东莞是什么样呢?

数字工厂星罗棋布,CBD高楼林立,咖啡馆、便利店俯仰皆是,还有潮玩、街球等时尚元素把城市点缀得缤纷斑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市中心。徐茂松 摄

03

·平凡人最有价值 ·

东莞愿为所有人遮风挡雨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人口增长了近10倍。

除了千万常住人口,这46年中还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平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个与东莞有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锦荣 摄

“东莞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东莞贮藏了我的青春”“我仿佛融入了东莞这座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东莞就像我的母亲”……

在东莞发起的“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活动的留言墙上,无数“2亿分之一”写下一个时代的共鸣。

这几年,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很多人都火了。有摆烧烤摊的,有业余唱歌的,还有中职学生等。

他们能触发我们的,是平凡人看似平凡的身体里所蕴藏着巨大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浩彬 摄

你我皆是平凡人,我们有感于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东莞,就是这样一座懂得平凡人价值的城市,也是一座为所有人遮风挡雨的城市。

“2亿分之一”其中一位代表“炒粉姐”唐应,从湖北来东莞已经有22个年头。6年前,因丈夫腱鞘炎,她不得不接下丈夫炒粉的勺。铁锅很重,她拿不起。刚开始炒,经常糊锅。好在这6年,这座城市一直在为她遮风挡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炒粉姐”唐应。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摆摊人,被请到舞台中央。台下的东莞市领导以及全体观众,送上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让“炒粉姐”有勇气说起了这些年的辛酸与感动。她说时间久了,城市对人的包容,传递成了这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在“炒粉姐”付款记录中,最多的一位顾客点过3000碗粉。

东莞对夜市经济的包容,既守护住了城市的烟火气,也守护了像我一样的草根创业者的心。我坚信靠着自己的双手,可以让生活慢慢地越来越好。因为,东莞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生活、努力奋斗的人。

——“炒粉姐”唐应

凡人微光,它是如此微弱,却是如此耀眼。微光成炬,星火燎原。

试问,谁会不爱一座带着如此温度的城市呢?

04

·在东莞,“顶硬上” ·

把异乡建设成故乡

东莞为所有人遮风挡雨,自己却扛下了所有风雨。

改革开放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波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2017年国际局势的骤变……

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没有一次不被打击。但每一次风雨,反而成了涅槃的契机。

其实就在去年,东莞经济还遭遇到不小的压力。但今年第一季,东莞就再度扬起了向上的势头。

东莞一直在穿越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新城 摄

东莞的“莞”,得名于莞香,也就是中国沉香,清丽隽永,需要时光的沉淀。

虎门销烟,让东莞有幸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纵使晚清山河飘零,但林则徐面对列强无比坚定。

改革开放,东江海口的东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并善待了所有人。无数个2亿分之一,把异乡建设成故乡。

东莞这座城市更像是一所制造业的黄埔军校,前瞻性地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做了人力、技术和观念上的准备。

——吴向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淦斌 摄

他们都是自我的挑战者。正如“2亿分之一‘旅行团’”来自天南海北,这46年来的2亿人,里面有“顶硬上”的广东人,有“不服周”的湖北人,有“霸蛮”的湖南人,有“辣不怕”的江西人,有“雄起”的四川人,有“逢山开路”的贵州人,有精明的浙江人,有硬朗豪爽的北方人,还有敏锐的香港人,柔韧的台湾人,形形色色的歪果仁……

复杂的当下,这些人打工的或者自己开的公司,还在拼命往制造业、往实体经济上砸钱。

他们的底气为何这么足?因为他们对东莞有信心。这座城市曾经接纳了他们,他们在东莞找到机会,超越了自己,融入这座城市,也成就了这座城市。这也成为他们“顶硬上”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宇鹏 摄

风起于青萍之末。哪怕是平凡人、普通人,只要敢拼,东莞都会让你绽放出自己的精彩。

这一切凝结在一起,成为东莞这座城市抵御风雨的底色。这是东莞之于时代的意义。

而这,也是东莞如此重视打工人的原因。东莞尊重每一个奋斗者,也感谢每一个人的付出。

今天,东莞主政者代表这座人口千万的城市,向过往46年的2亿人致敬。那个时代,那群人,值得被看见。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说。46年2亿人,就是2亿个传奇。

这座城市,正等着天南海北的你,来这里书写下一个传奇。

News

来源 | 东莞发布

编辑 | 张源

校对 | 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