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多想的,

才是职场上的聪明人。

作者:洞见Leyla

作家水木然说:职场中,很多人失败,是因为掉进了弱者思维的坑里,自己却懵然不知。”

同样是摆在地上的几块砖,强者想到了摩天大楼,弱者只能想到一堆石头。

当一个人禁锢在弱者思维里,就很难摆脱命运的束缚。

以下四种弱者思维,如果你也有,一定要戒掉它。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胡适笔下,写过一个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做什么,都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直到有天,差不多先生突然重病。

本来应该找东街的汪大夫,结果家人寻不到,却请来了西街的兽医王大夫

差不多先生说:“反正都是医生,应该都差不多。”

然而没一会儿,他就断气了。

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其实在职场中也屡见不鲜。

有些人习惯了在工作中马虎了事,最后就只能过一个“差不多”的人生。

真正优秀的人,对待工作总是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极致。

1992年,雷军刚进入金山公司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研发部经理。

但不同于其他同事的是,他做事总是一丝不苟、极度认真。

当时微软office软件进入大陆市场,对金山公司的WPS造成了巨大冲击。

很多同事都因此颓废不已,上班的时候也各种懒散、懈怠。

雷军却每天写程序到凌晨,死磕每一个代码,只为能超越微软。

同事们都戏称他为“细节狂魔”,笑他工作过于认真。

可不出三年,雷军就做出了WPSoffice 2005,从此WPS在国内站稳了脚跟。

而雷军也在28岁之际,成为金山公司的CEO。

任何职场中的佼佼者,从不以糊弄的态度来工作。

因为当“差不多”成了惯性,你的思维就会固定,也限制了你追求更好的可能性。

习惯性敷衍工作,那么收入就会敷衍你。

稻盛和夫说过:所谓扭转人生,不过是对工作的极度认真。

当你能转变自己的态度,认真去面对日常工作,你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巨婴思维?

是指一个人生理上明明已经成年,但心理上却始终像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缺乏起码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

职场巨婴大都拥有一颗玻璃心,受了一丁点委屈就哭着闹着要离职。

2019年,苏宁电器集体曾发起一项“1200计划”。

他们预备从各校优秀毕业生中挑选人才,争取用2~3年的时间,将这群毕业生培养成企业的中层领导。

实习生林南,就是这“1200计划”中的一员。

林南毕业于一线名校,歌唱、主持、乐器无不拿手,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因为她简历突出,所以苏宁的HR一开始就对她抱有很高的期望。

然而林南入职不久,就让公司同事们大跌眼镜。

她正式上班之后,经常像个无头苍蝇一般无所适从。

赶上节日大促,整个部门都在火急火燎地赶业绩,可林南却时常在卫生间躲懒。

领导有些看不下去,说了她几句。

没想到,林南一下就破防了,对着领导泪眼盈盈地诉说委屈:

又说自己是新来的,同事们都不主动帮自己;

又是说工作节奏太快,让她感觉很有压力……

领导听完,忍不住问她:“那你有没有想过主动去学习,努力去适应呢?”

林南嘴巴一噘,再也不说话了。

随后不久,她就揣着满腹委屈,向公司提出了离职。

这次事件之后,苏宁无奈表示:“对不起,我们只招成年人。”

身在职场,没有谁是不受委屈的。

可公司不是你家,同事和领导也不是你家人,要无尽地包容你、体谅你,甚至还得捧着你。

如果听不得重话,受不住压力,看不得脸色,就注定无法生存下去。

想起阿里招人有四个基本要求,其中有一条是:人要皮实,不能有玻璃心。

皮实的人,经得起批评,扛得住事。

面对压力,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砸不破。

身处职场当中,只有活得皮糙肉厚一点,方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

也只有如此,才能收获最快的成长,享受更高的收入。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钟书的《围城》里,主人公方鸿渐是个知识分子,曾出国留学。

但他读起书来吊儿郎当,毕业时只能买一个假博士文凭应付了事。

回国之后,他又靠关系进入三闾大学执教。

但肚子里没有真本事,只能被校长安排去教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

方鸿渐对此十分不满。

他每天都抱怨工作,不是嫌弃工资低,就是怨恨同事排挤他。

没有实力,又不肯努力。

最后实在混不下去,他只能灰头土脸地离开了三闾大学。

现实中,很多人就像方鸿渐一样,对工作有诸多怨言,却从不反思自己的问题。

作家张德芬说,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面对工作中的不如意,与其整日埋怨,不如悄然蜕变。

多年前,鲁豫在电视台实习时,每天要负责很多的活计。

剪辑、配音、采访,还要被领导安排到处打杂。

可制片主任却以她还是学生为借口,只给她一半的劳务费。

鲁豫知道后,心里虽然很失落,却没有半句怨言。

但她深知,自己需要这个平台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于是,她选择了将心中的不满放下,默默锻炼自己的主持技能。

之后的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而那位制片主任,依旧停留在原地,事业陷入了一片死寂。

稻盛和夫曾说过:“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人该有的心态。”

职场中,向来是困难叠着困难,麻烦裹着麻烦。

一味地抱怨,只会让工作变得更加棘手。

学会咽下苦水,让自己的能力覆盖掉眼前的问题,那么你才能过得风生水起。

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牛反刍”?

所谓牛反刍,俗话又叫倒嚼。

是指牛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又会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牛反刍是出于生理使然,但人的反刍思维却是心理使然。

武志红的漫画中,刻画过这样一个女生。

她在汇报工作时,注意到上司微微皱眉,下班后她就反复思考,是否自己的表现不佳;

看到同事点奶茶时并未邀请她,她转身就在想,同事是不是故意孤立自己;

当她得知自己的工作被转交给新人时,她又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然而,事实却是:

领导实际上对她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皱眉只是因为脸上有些痒;

同事点奶茶时确实忘记了她,但随后邀请她去吃火锅作为补偿;

工作交给新人是因为她即将得到升职的机会,需要接手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但这种在工作中的过度反刍,还是让她心力交瘁,几度陷入崩溃。

心理学家鲍尔斯特说:“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大脑都会消耗心理的能量。”

习惯反刍的人,外界的只言片语、风吹草动都会令他心神不安。

凡事心大一点,工作才能顺利一点。

作家李娟在成名之前,曾经在工厂流水线做过两年的女工。

当时她一边工作一边投稿,时常能收到退稿的信件。

每当这时,同事们都会嘲笑她“就你,还想当作家!”

但李娟听完,就当是一阵风刮过,丝毫不放在心里。

她坚持自己的创作,一直向报社投稿作品,最终凭借散文集《九篇雪》走入大众视线。

随着《我的阿勒泰》的出版,李娟的写作生涯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冯唐说:“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换言之,幸福就是不多想。”

当你把所有的心思都专注于工作本身,就不会有无谓的内耗。

凡事该忘的忘、该放的放。

能踏实工作、不想其他的,才是职场上的聪明人。

作家周桂伊在《认知差》里说:

“好的一生,是不断去掉弱者思维,处理好我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生。”

很多时候,束缚我们的,并不是工作中的困难,而是脑海中的思维模式。

当你长期用弱者思维思考,那么再努力,也会陷入一个个死胡同。

摆脱弱者思维,才能打破自身局限,让工作变得更加顺遂。

点个赞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你终将成为职场里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