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没有鱼可以钓。”

这是1975年5月毛主席在一场政治局会议上讲的话。当时,与会的代表们在听到这句话后,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毛主席身边的那个人。

这个人大概六十岁左右,长相淳朴敦厚,头上戴着白毛巾,身上穿着黑色的粗布对襟单衣,一副典型的西北老农民打扮。

看到大家都在看自己,这位“老农民”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这时,只见毛主席转过身对坐在自己旁边的“老农”说道:

“陈永贵同志,你的信我看了,里面说的很好嘛,钓鱼台里没有鱼可以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又一次重复了这句话。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在政治局会议上对陈永贵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陈永贵又为何给毛主席写信?陈永贵最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农民副总理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政治局会议上,总会出现这么一个身影,头扎白毛巾,身穿老棉袄,脚穿黑布鞋,有时手里还拿着一支烟袋,就是这样一身传统的老农民打扮,却频频出现在中央的各大会议上,这个人就是陈永贵,是一位农民,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务院副总理。

1915年,陈永贵出生于山西省晋中市的昔阳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同时也是一个标准的穷苦人。

在陈永贵5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卖掉了妻子,女儿和小儿子,只留下了稍大一点的大儿子,年幼的陈永贵就这样失去了家人,跟着父亲逃荒来到了大寨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他的苦难却并未就此停止,第二年,他的父亲因为无法忍受苦难的生活而选择了上吊自杀,六岁的陈永贵就这样成为了孤儿,为了活下去,他只能去给别人放牛放羊,以此来换一口饭吃。

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一个人除了要经历家破人亡的惨剧,还要饱受当亡国奴的苦难,这样的人在旧中国有千千万万,陈永贵就是其中一个。

在他22岁那年,日本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他的家乡大寨也成为了沦陷区,看着平日里照顾自己的乡亲们一个个惨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陈永贵悲愤不已,为了早日把侵略者赶出中国,他选择了联系八路军,之后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通风报信,传递消息,还因此被日本人抓捕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八路军解放他的家乡昔阳县城时,陈永贵积极参加了民兵支援前线,因为表现优异,他还受到了上级的表彰。1948年,陈永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之后当上了大寨村党支部副书记。

1954年,他又被选为了党支部书记,这一年,陈永贵39岁,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此生也就止步于此了,但对于陈永贵来说,一个属于他的传奇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几十年来,他将从大寨一步步的走向北京,从村党支部书记一步步成为这个国家的副总理。

陈永贵在当上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大寨村的村民们迎难而上,没有田,他就号召村民们用扁担挑土上山造田,开垦荒地,自然条件恶劣,他就带领村民们治山治水,在他的领导下,大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陈永贵也因此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对于大寨村来说,这是充满苦难的一年,仅这一年,大寨就遭遇了两次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冰雹灾害和一次霜冻,在这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陈永贵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气馁,他带领着大寨的村民们日夜苦干,发展生产,顽强的和天灾作斗争。

结果,在这个天灾连连之年,大寨村不仅没有颗粒无收,反而还获得了粮食大丰收,这一年,大寨的粮食亩产是704斤,总产量是54万斤,村民们在吃饱饭之余还向国家缴纳了24万斤的粮食,有利的支援了国家的建设,除此之外,大寨村的村民们在这一年底全部搬进了崭新的石头窑洞,结束了住土窑的生活。

大寨村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不仅震惊了当地政府,同时也在山西全省引起了轰动,大寨这个名字在一夜之间响彻了山西,而带领大寨创造这个奇迹的陈永贵也从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级政府的邀请下,陈永贵在山西省的劳模大会上做了报告,他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对着台下的人山人海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大寨的经验,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人都被陈永贵慷慨激昂而又真诚质朴的语言所打动,对他此次的报告是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