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晚报2024年06月25日版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北公安破获的一起盗窃摩托车案件中,小区摄像头拍下了三名犯罪嫌疑人的身影。

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当警察掌握了这些新技术,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效率,大大提高。如今,在数千、数万的人流中,要识别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已经不再是难事。6月22日,记者走进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见证了智慧侦查作战中心利用高科技守护平安的过程。

六小时破获撬门盗窃案

4月17日上午9时许,桑梓路一家超市的经营者发现,店门被破坏了,货架的香烟被人偷走,收银台也有被翻动的痕迹。接到报警电话后,登州路派出所民警立刻到场调查,在店内摄像头拍下的视频中,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身影。

按照之前的侦查手段,民警要顺着视频追查犯罪嫌疑人的去处,或者倒追犯罪嫌疑人的来路,通过细节锁定他的身份。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派出所将情况通报给了市北分局智慧侦查作战中心,中心民警通过智能系统分析研判了现有线索,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当天下午3时许,民警在一家网吧内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距离接到报案,仅过去6个小时。

“电子警察”一次锁定三人

人的体貌特征、高矮胖瘦各有不同,对一个人的刻板印象和记忆,会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当再次在最近的照片或者视频里看到他时,很快就会认出。

在计算机技术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要当好警察,必须在脑子里记住足够多的信息。辨认出犯罪嫌疑人,以前是靠经验和人工比对;现如今,更多靠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公安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就像是一个记忆力和分析能力超强的“电子警察”,总能第一时间找到同事们想要的信息。

5月12日早晨,湖岛派出所接到报警,瑞海北路一小区地下车库内,两辆越野摩托车被盗。通过小区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市北分局智慧侦查作战中心一次性锁定了三名犯罪嫌疑人的身影,当天下午,就将他们全部抓获。

“雁过留痕”躲不过公安慧眼

前不久,市北分局台东派出所民警办理了一起案件,在台东三路经营手机店的刘先生报警称,他放在柜台上的一块华为智能手表被人盗走。民警调查时,刘先生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微信付款信息——智能手表绑定了付款码,可以直接消费付款。

民警根据付款记录,查明了小偷曾经到过台东六路一超市消费。民警由此判断,小偷很可能还在周边活动,经过顺线摸排,民警在一处火锅店内将小偷抓获。记者采访了解到,现代公安科学技术会通过精密的计算,从海量的信息中选取最有力、关联度最高的线索,用专业力量+科技手段协助民警破案。

智慧侦查已抓获300多嫌疑人

虽然很多工作已经由计算机完成,但民警依然有“真功夫”。

2023年9月27日上午,分局智慧侦查作战中心民警景亮到市立医院治疗受伤的右手无名指时,在候诊区发现一名男子有些眼熟。那一段时间,从事刑侦工作25年的景亮一直在和图像打交道,凭直觉判断,这名男子很可能是一名犯罪嫌疑人。景亮立即呼叫同事前来支援,经过进一步核实,确认这名男子是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景亮立刻和同事将刘某抓获。

记者从市北分局了解到,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智慧侦查作战中心先后被评为市北分局先进集体、市北区五星级党支部、市局“清廉所队”示范单位;多名民警分别荣获过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山东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山东省优秀人民警察、个人二等功、青岛市“最美警察”等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

“高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公安刑侦工作的效率。”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智慧侦查作战中心主任焦良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市北分局智慧侦查作战中心已经直接或者参与抓获了300多名犯罪嫌疑人。现代科学技术给案件侦办的方式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变化,不变的,一直是民警的忠诚。 首席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