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钱到了”“我的工资已到账”“感谢这段时间的付出,工资已到账”……日前,15名来自上海某包装设计有限公司的职工在微信群陆续“报喜”——被拖欠已久的工资到账了。

看着群里弹出的消息,华漕镇总工会工会干部曹朕的思绪被拉回到2023年6月25日——华漕镇总工会接到许浦村上报,某包装设计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停工停产,多名被拖欠工资的一线职工讨薪未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朕初次见到了情绪激动的他们。

在过去的300多天时间里,有很多场景留在了曹朕的脑海里:第一次在现场处置安抚情绪激动的职工、与法律援助律师合作寻找证据、汇总收款账号时的如释重负……得益于华漕镇总工会的主动介入,和镇相关职能部门、工会法援律师的通力协作,这场集体欠薪案件圆满解决,15名职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436925.1元。

守望相助

为职工拿回拖欠工资

曹朕告诉记者,得知该公司欠薪的情况是源自公司所在的许浦村上报信息,由于公司停工停产,15名被拖欠工资的职工情绪激动地来到村委会讨薪。“镇总工会接报后第一时间向区总上报预警信息,并联合镇劳动部门赶往现场处置,期间多次联系企业负责人未果。”曹朕回忆,由于这一情况,他们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安抚职工,了解职工诉求。

没想到的是,就在工会工作者引导职工通过劳动仲裁解决问题之际,失联已久的老板突然现身,通过不断给出承诺、支付部分工资、打欠条等手段,“动摇”职工维权立场,职工们拿到部分工资后也放弃了维权,重新回到工厂上班。

但是,考虑到职工的工资并没有结清,镇总工会还是与职工保持联系,时刻关注情况进展。

担忧很快变为现实,随着老板再次失联,欠薪矛盾再次浮现。曹朕回忆,部分职工重新回工厂上班,又导致产生新的欠薪,“新账”“旧账”叠加,为维权带来了困难。因此,镇总工会邀请了闵行区职工维权律师志愿团副团长徐松婷律师,联合镇公安、镇劳动部门、综治办、许浦村委会成立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选派5名职工代表,并召开拖欠职工工资专项协调会议,了解案件详情。

老板的失联让职工产生恐慌,为此,自受理之日起,镇总工会主动组建职工维权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及时了解职工们的情绪动态,引导职工收集相关材料,走正常法律程序。

经过半年的材料收集,最终确定15名职工共被拖欠工资436925.1元。徐松婷第一时间将整理完备的材料提交给闵行区人民法院,申请并案处理,后经法院评估专门为本案开辟绿色通道。今年4月,闵行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暨公司法人进行财产查控。此时,消失已久的老板突然出现,经沟通,他主动将设备进行处置,将处置后的款项打入了闵行区人民法院代管账户,至此职工拖欠工资才有了着落。

2024年5月24日,徐松婷通知职工至法院填写收款账号,镇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共同赶赴现场见证,这场维权案件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多方联动

专项工作组加速维权

回顾维权过程,徐松婷认为,整个案件案情清晰,但由于公司账目繁多且相对隐蔽,涉及职工人员较分散,固定证据过程较久,这给维权带来了困难。

“我们在维权的过程中建立了两个微信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松婷告诉记者,首先是建立职工维权的微信群,便于随时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以免造成事态失控,“我们会及时告知维权进度,缓解职工的焦虑情绪。”同时,这个群也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该公司的工资发放不规范,有现金、微信转账等多种形式,很难找到证据去固定拖欠金额,我们一方面和职工沟通,通过他们的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去一一确定金额,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寻找证据,就在和职工沟通中,我们在公司内发现一本工资账本,这成为最终确定金额的重要证据之一。”

其次,由镇总工会、镇公安、镇劳动部门、综治办、许浦村委会成立的专项工作组之间也建立了工作群,为收集证据后的维权加速提供了重要助力。“从案件进入正常法律程序后,我们每一步都配合密切,包括证据提交后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对欠薪跑路老板的通缉等步骤,是不同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促成了案件在材料提交后不到半年妥善解决。”徐松婷告诉记者。

记者从华漕镇总工会了解到,近年来,镇总工会主要通过三方面化解劳资纠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一是建立预警机制,做到劳动关系矛盾早发现、早参与、早处置、早化解。二是深化“四方联动”机制,通过劳动关系三方力量,做到及时上报、及时介入。三是加强沟通机制,依托职工维权律师志愿团的专业力量,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助推劳资纠纷化解。

(劳动报记者 张锐杰)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