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太阳系巨行星在形成 6000 万至 1 亿年后的转移与月球的诞生联系起来。他们将模拟、陨石分析和观测结合起来,追踪了这些运动,认为这一转变影响了太阳系的发展和宜居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人员提供的证据表明,太阳系巨行星在其形成后的 6000 万至 1 亿年间的重新定位在月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图片来源:NASA/JPL

揭开太阳系的过去

根据一颗被摧毁的小行星碎片所提供的证据,数十亿年前太阳系巨行星位置的移动发生在太阳系形成后的 6000 万到 1 亿年之间,这可能是月球形成的关键。

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领导的太空科学家们将模拟、观测和陨石分析等证据结合起来,重现了太阳系巨行星移动到当前位置时造成的轨道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被称为尼斯模型(Nice model)已有 20 年之久。

这些发现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并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地质联盟大会上作了介绍。

轨道变化和宇宙碰撞

在太阳系诞生之初,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比现在更圆、更紧凑。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太阳系的轨道不稳定改变了这种轨道构造,导致较小的行星碎片分散。其中许多与内行星相撞,科学家称之为晚期重型轰炸。

主要作者、莱斯特大学物理和天文学学院的 Chrysa Avdellidou 博士说:"问题是,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些行星的轨道由于某些动力学过程而变得不稳定,然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最终位置。每个时间点都有不同的含义,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尝试做的不仅是纯粹的动力学研究,而是将不同类型的研究结合起来,将观测、动力学模拟和陨石研究联系起来"。

流星证据和理论

他们重点研究了一种被称为恩斯特陨石(enstatite chondrites)的陨石,这种陨石的成分与地球非常相似,同位素比率也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它们是在我们附近形成的。通过使用地面望远镜进行光谱观测,他们将这些陨石与它们的来源联系起来:小行星带中被称为"阿托尔"的碎片家族。这表明,阿托尔最初要大得多,形成时离太阳更近,在离开小行星带时受到碰撞,体积缩小了。

为了解释"阿托尔"是如何出现在小行星带的,科学家们利用动力学模拟测试了各种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引力不稳定性使巨行星转移到了目前的轨道上。对陨石的分析表明,这种情况发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太阳系开始形成后的 6000 万年。之前来自木星轨道上小行星的证据也限制了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引力不稳定性一定发生在太阳系诞生后的 6000 万年到 1 亿年之间,即 45.6 亿年前。

对月球和行星宜居性的影响

以前的证据表明,地球的月球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其中一种假设是,一颗被称为忒伊亚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碰撞产生的碎片形成了月球。

轨道不稳定性的发生时间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所熟悉的太阳系的一些特征何时会形成,甚至可能对我们星球的宜居性产生影响。

Avdellidou 博士补充道:"这就像你有一个拼图,你知道有些事情应该已经发生了,然后你试着把事件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你今天看到的画面。这项研究的新颖之处在于,我们不仅仅是在做纯粹的动力学模拟,也不仅仅是在做实验,或者仅仅是在做望远镜观测。"

"太阳系曾经有五颗内行星,而不是四颗,所以这可能会对其他事情产生影响,比如我们如何形成宜居行星。比如,究竟是什么时候有天体把挥发性有机物送到我们的星球,送到地球和火星?"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法国尼斯天文台研究主任马尔科-德尔博(Marco Delbo)说:"时间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太阳系一开始就有很多行星。而不稳定性会清除它们,所以如果不稳定性发生在太阳系开始的 1000 万年之后,就会立即清除这些行星,而如果发生在 6000 万年之后,就有更多的时间把物质带到地球和火星上。"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