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关乎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会议,那就是遵义会议。

对于我党而言,遵义会议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党和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开始。

在本次会议中,毛主席的核心领导意义被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自此也成为我党我军,领导人民革命作战的法宝。

然而就在遵义会议上,曾有一个人当众与毛泽东“叫板”,甚至指着他说毛泽东不会打仗,不懂马克思主义。

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为何能出此狂言?他最后又怎么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丰

回顾中国共产党砥砺峥嵘的革命岁月中,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一次次面对不同的敌人都能锁定胜局,毛主席的作战思想功不可没。

然而在遵义会议上,此人却拍案而起,在众目睽睽之下, 他指责毛泽东根本不懂马列主义。

讽刺他没有上过伏龙芝军事学院,只不过看了几本《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质疑他没有领导我军作战的能力。

面对这个人的妄语,参会人员一阵议论,因为他们多数都是毛泽东的支持者。

而毛泽东本人则陷入沉默,大口吸着手中的香烟,朱德则愤然起身,和此人争论不休。

这个指责毛泽东的人,叫做凯丰。

说起此人的名字,许多人不禁感到陌生与困惑,一个在历史上鲜有人知的名字,怎敢如此质疑伟大的毛主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丰原名何克全,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

在青年时期,凯丰就确立了先进的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各类学生运动。

在大学时期,凯丰积极阅读各类革命报刊,并亲笔写下许多政论文章,成为了校刊主编,为日后的思想宣传工作积累丰富经验。

1927年,年仅21岁的凯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更是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一职。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指导凯丰一点点成长。

同年,凯丰到苏联莫斯科,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少共国际团学习,这也为凯丰在共青团的工作扎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底,学成归国的凯丰在博古的介绍下,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由于在学生时代积累的宣传和团组织工作经验,加之又是苏联回国的高材生。

凯丰回国便被派到香港,担任两广地区的团省委书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取“开封”的谐音,取了凯丰这样一个化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古

1931年5月,凯丰遭到了叛徒的出卖,在香港遭受了严刑拷打。

被捕后的凯丰,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仰与忠贞,保守住党的机密,直到出狱后离开了香港。

离开香港后,凯丰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在这里,担任起团中央书记,始终将共青团作为主要工作和任务。

随后,凯丰同志随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他发挥了自己宣传工作的特长,撰写多篇文章,立场坚定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并以文字阐述分析马列主义,宣传党的思想和革命的意义。

经过长期团组织和宣传工作,凯丰一直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同志。

通过坚定的革命理念,他对于党的革命工作不留余力,对党的宣传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初,跟随红军长征的凯丰来到了遵义,出席遵义会议。

从遵义会议前的经历不难看出,凯丰并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而是始终保持先进思想的革命同志。

在一步步成长历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保持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只是因为彼时的他受到“左倾”教条主义的误导,在党内站到了毛泽东等人的对立面。

他当面批评的做法,其实更多是其心直口快的性格使然,他的行为原则上符合组织的规定,但跳出时代回看,确实是错误的行为。

其实,凯丰彼时的想法并非个例,而是党内许多同志思想上的共同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