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为了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苏联正式宣布对日作战。

150万苏联红军,在斯大林一声令下,浩浩荡荡地奔赴中国东北,与当时驻扎在那的日本关东军作战。

当时日本方面已是强弩之末,四面受敌。

很快,关东军就被苏联红军打得屁滚尿流,最终被迫投降,其中六十多万关东军被俘,苏联大获全胜。

为什么当时的日本军队会如此不堪一击呢?六十多万日本关东军被俘后,苏联又会如何处置他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了自己所谓“大东亚共荣”的野心,故意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由对我国东北地区出兵占领。

由于当时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我国军队不战而退,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东北三省就全部沦落日本人手中。

之后,日本野心逐渐膨大,最后更是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联手组成轴心国,四处征战,为自己谋得利益。

他们的做法很快就引起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抵制。

中美英法苏等26个国家也组成同盟国,与轴心国不正当的侵略行为作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一致努力和团结协作下,同盟国开始扳回局势,轴心国国家开始节节败退。

到了1945年8月时,意大利和德国都相继投降,此时仅剩日本还在垂死挣扎。

当时的日本由于多年来的征战,早已耗尽了国内本就不多的资源,已有败退倾向。

并且,由于四处征战,当时日本在各个战场上已是腹背受敌,在意大利、德国相继投降后,同盟国其他国家也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向了日本。

1945年8月6日,为了加速日本政府的投降,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小男孩”原子弹,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

随后,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并派遣150万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去消灭盘踞在那的日本关东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关东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关东军的大部分精锐,早在太平洋战场上就消耗殆尽了,此时驻扎在东北的70万部队,大多都是些老弱病残。

而苏联红军刚刚结束对德战争,经历了炮火的洗礼,战斗力相当可观,士气也正佳。

不仅如此,在武器装备上,双方也是相差甚大。关东军部队的装备完全没有办法跟苏联红军相比,并且,由于当时日本战线吃紧,他们的补给资源也十分短缺。

因此,双方一对碰,结果可想而知。不到两天,日本关东军的防线就全面崩溃了。

在防线被苏军攻克后,本来日本关东军还想着努力组织下一个防线,与苏军死磕到底。

结果,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了。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此话一出,日本关东军的心,瞬间凉了大半截。连天皇都宣布投降了,他们还有什么坚持下去作战的理由呢?

于是,几天后,深知败局已定的关东军指挥官向苏军投降,六十多万关东军将士被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结束后,如何处置这六十多万的日本关东军俘虏,就成了摆在苏联眼前的一个问题了。

全部都放回去是不可能的,苏联和日本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在沙俄时期,两国就因领土争端而结下了仇。

如今日本好不容易栽在苏联人手中,苏联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恰好当时苏联由于连续几年与德国的战争,国内的劳动力已经严重短缺,而战争结束后,苏联急需恢复生产,眼下正是紧缺劳动力的时刻。

于是,苏联一不做二不休,将这60万关东军全部送往西伯利亚去劳动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9月,六十多万关东军俘虏,被分成千人一支的小队,分批次前往西伯利亚劳动。

他们到那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寒冷。

西伯利亚位于俄罗斯的东部亚寒带地区,那里冬长夏短,冬季常常能维持六七个月,常年温度在零下二十摄氏度左右,最冷时甚至能达到零下七十摄氏度。

这对于长时间生活在温带的日本人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与他们有仇的苏联人,自然也不会为他们准备棉衣棉被等物资。

当时很多关东军士兵仅仅穿着一件薄衣服就开始了劳动,根本抵挡不住寒风的吹袭。

不仅如此,当时苏联人也并没有为他们准备住所,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搭建房子。

在不出钱也不出物资的条件下,他们搭建的房子的质量可想而知,根本没有什么御寒能力,只能稍稍抵挡些许寒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寒冷的环境下生活劳动,穿着单薄的关东军士兵肯定是受不了的。

每天清晨,都有大批的日本士兵被活活冻死。而苏联人对此也并不在意,在他们看来,日本俘虏多的是,死了一个两个的烧了就好,并没有什么大事。

当时为了生存,密封性较好的水泥袋,很快就成了关东军战俘营里面的香饽饽。

对他们来讲,在没有棉衣棉被的情况下,密封性极佳的水泥袋可以帮助他们抵御寒冷,无疑是个极佳的选择。

然而,水泥袋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为了生存,几个关东军士兵往往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水泥袋而大打出手,在俘虏营中甚至还出现了倒卖水泥袋的热潮,可见当时关东军俘虏的生活环境之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