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名网红被抓,涉嫌直播诈骗

又有5名网红主播被抓了。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龙陵县公安局发布通告,宣布已先后将龙陵、腾冲等地涉嫌诈骗的五名抖音网红一一抓获归案,并公布照片,公开征集犯罪线索。

这五名网红为一男四女,分别是郭某云(网名“龙陵霸男”,外号“红裤裆”)、杨某芹(网名“杨小乖”,外号“丫头”)、段某记(网名“上瘾的思念”)、徐某清(网名“回眸一笑”)、韩某梅(网名“云南一支花”)。

五人都有多个抖音号,分别都拥有几百、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粉丝。截至目前,已梳理出的涉案金额高达11万余元。

图源:昆明信息港抖音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昆明信息港抖音号
图源:昆明信息港抖音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昆明信息港抖音号

据悉,2023年底以来,这五名网红通过商量和预谋,决定利用各自在平台上的影响力,在平台直播间进行直播PK。

PK前,他们承诺会对打赏、刷礼物的网民给予多倍返利、高额回报。

PK过程中,他们相互配合,以编造谎言、对骂等形式,煽动网民刷礼物和打赏,以便于压制和战胜对方。最终以获得礼物多者为胜。

然而直播结束后,原本承诺给打赏者的返利却成了空谈。五人以直播间禁言、虚拟身份拉黑、踢出直播间等各种理由拒绝兑现事先承诺的返利,将所得钱财据为己有,分配后将其挥霍一空。

这种行为无疑已经涉嫌诈骗。目前,这五人已分别被采取刑事拘留等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图源:龙陵警方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龙陵警方公众号

经查,此案涉及的被骗者人数较多,包括搬运工、洗碗工等各种人群。他们有的是出于对网红的信任或爱慕,有的是想要得到嫌疑人承诺的“高额回报”,因此纷纷在网络直播间刷礼物、刷打赏,最后损失惨重。

其中,有一名扛水泥的工人刷礼物、打赏了足足3.7万元,而他每扛一吨水泥仅能获得10元。3.7万元,是他要扛3700吨水泥的收入,而3700吨水泥已经能够建盖一座不小的办公楼。

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开,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愤慨。

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有的认为这些所谓的“网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欺诈,实在是乌烟瘴气,应该受到严厉打击。还有的网友表示这类套路已经变得很常见,大家应该提高警惕,平台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以整治

图源:抖音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抖音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乱象频发,背后原因何在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直播迅猛发展,直播乱象也层出不穷。

这些乱象的背后存在着多重原因,但流量驱动下的无序竞争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推手。

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无论是主播还是平台,都渴望获得更多的流量与利益,来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

也因此,在激烈的流量争夺战中,总会有些主播采取各种不规范的手段,甚至做出虚假承诺、欺瞒诈骗等违法行为。

例如,一些主播会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通过暴力、色情、赌博等内容来刺激观众,甚至不惜编造虚假话题、传播谣言等,煽动观众情绪,从而获得更多的流量和打赏。

去年12月,山西网警发现两男子正在广场上直播,直播的内容却有些不堪入目。大庭广众之下,王某某牵着脖套狗链的张某在地上爬行,并不时向张某头部泼洒墨汁。

原来,张某和王某某直播PK后,作为败者的张某接受惩罚,相约全程直播“遛狗”,恶意博取流量。

经调查后,二人被依法行政拘留10日。

图源: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

据会昌县反诈中心警情通报,6月9日,李某(男)在观看某主播直播时,发现了一条“打榜赚钱”的弹幕,私聊后被对方拉进助力群“打榜返利”

初次成功后,李某进行了更高额度的打榜,然而这次却无法提现到账的返利。于是,在对方的诱骗下,李某又完成了3次打榜任务来提现返利。然而却又被告知账户冻结,需缴纳50%资金解冻。此时,李某共计被骗人民币211501元。

此外,直播带货更是乱象发生的重灾区。

今年4月,网友“翻滚吧花花”爆料,自己患癌的母亲在直播间被骗,省下来的积蓄都被用来购买某百万粉丝主播售卖的所谓“抗癌”化妆品。

从事化妆品检测工作的她表示,查阅相关资料后,并未发现有任何数据显示该主播售卖的胶原蛋白肽可以治疗癌症。

而在“翻滚吧花花”的视频评论区,还有很多网友表示自己或者亲人也遭到了类似的诈骗。

目前,该拥有百万粉丝的直播间已经被封禁,相关产品也已被平台下架。

一些主播的胆大妄为,加上某些直播平台的监管不力,整治直播乱象不到位,问题愈演愈烈。

这些不良现象不仅容易让观众在经济和心理上蒙受损失,更损害了网络直播生态,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为了维护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主播的监管,平台也应该加大审核整治力度,治一治网红主播们的“流量病”,严格规范主播行为。让直播行业回到应有的轨道,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直播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行业规范化,向“唯流量论”说不

今年来,国家一直在坚持清朗网络空间,整治网络突出问题,尤其是直播乱象。

3月,中央网信办出手,展开“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扮穷卖惨”博眼球、带货时虚假宣传渲染产品功效、虚构身份炒作婚恋话题、低俗色情及软色情、恶俗PK、虚假科普等现象。

4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B站、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8个平台方以及27个MCN机构,发起了“加强行业自律 打造健康生态倡议书”。

图源:视听中国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视听中国公众号

倡议书强调,近来接连出现个别MCN机构为博取流量炮制虚假内容、传播网络谣言、恶意欺骗网民的问题, 因此MCN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培育出优质的从业人员及网络主播,抓好内容创作,提高服务品质,避免恶性竞争。

可以看出,随着各类新规政策的出台,直播行业正逐步由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

然而,直播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并不能只靠法治规章来矫正轨道,还需要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从平台方到MCN机构,再到网络主播和广大网友,每一个角色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都要各尽其力、各负其责

直播平台作为行业的直接管理者,应加大对网红主播们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适宜的审核机制和处罚机制。对于发布不当内容的网红主播予以曝光及严惩,确保直播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依法打击惩处不良行为。同时加大相关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网络直播的认识和了解。

网红主播也应深化法律认知,坚守法治底线,坚决不做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同时注意不断地提升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循社会公序良俗,在追求流量和利益的同时,保障内容的健康性和真实性。

最后,广大网民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辨别能力,理性看待网络直播内容。在享受网络直播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和思考,不贪图小惠小利,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从而避免被误导和诈骗。同时,我们也应自觉维护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共同营造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总而言之,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直播行业拥抱规范化,是其必经之路。

我们既要提升主播的法律意识,也要夯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管。坚决向虚假内容说“不”,向“唯流量论”说“不”。

作者 | 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