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脱贫攻坚期,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披坚执锐持续向贫困宣战,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高高飘扬。

进入过渡期以后,国家对驻村帮扶机制进行了延续。这些年,新轮换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迅速集结。从雪域高原到乌蒙山腹地,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县到东部县区,处处都在书写驻村帮扶的新故事、新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卜路村驻村第一书记门冰正在院坝会上与村民代表和养殖大户讨论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刘红涛/摄

过去,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香卜路村村民虽有养鸡的传统,但都是散养几只,从未想着能赚钱。门冰到村后,积极动员村民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家庭土鸡养殖。

村民赵会霞是当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筹资建鸡棚、买鸡苗,参加养鸡技术培训。门冰还帮她对接北京、兰州、成都等地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两年下来,赵会霞养的鸡增加到近千只,每年纯收入3万元左右,俨然已成为村里的养鸡大户。

比起打工,养鸡既能挣钱,又可顾家。村里人见赵会霞成了养鸡大户,纷纷在自家搭起了鸡棚。如今,村里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全村土鸡养殖户达106户,存栏土鸡3500只左右,户均年增收3300元。

人多地少、农产品品质低曾是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洛阳镇大礼村村民增收致富路上的一座大山,郑加兴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到村后积极发挥广西农科院技术优势,采取“党总支+科技产品+党员+农户”的产业发展和管理模式,在大礼村种植出了香、甜、脆的优质阳光玫瑰葡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礼村驻村第一书记郑加兴(左一)正在向村民传授阳光玫瑰葡萄管护新技术。

与此同时,郑加兴还多次邀请派驻单位的技术专家来村里为村民传授修剪枝叶、防治病虫害等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并为大礼村阳光玫瑰葡萄打通社区团购、网上销售等销售渠道。目前,大礼村每年阳光玫瑰葡萄销售额稳定在40万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美术学院驻中心村工作队打造的“人民美术讲习所”深受村内男女老少的喜爱。

“工农商学兵,老少妇中青,春夏秋冬日,一片麻将声。”这首打油诗曾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村的真实写照,很多村民每日大半的时间都是在麻将桌上度过的。为了丰富村民的娱乐活动,驻村工作队将村内闲置吊脚楼改造成了“人民美术讲习所”,并开设木雕技艺、颜石绘画、光影构图等课程。如今的“人民美术讲习所”已经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用“艺术+”重塑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重拾传统民间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所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于(右一)经常与村民坐在一起,倾听大家对村里发展的建议。

曾经的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得所村,村庄美化差、“两污”治理难。陈于到村后,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整治村内边角地、拆除破旧猪圈,重新规划绿化空间,并鼓励村民将废弃的酒缸等改造成别具特色的景观,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用每院每户的“小特点”,营造出美丽村庄建设的“大特色”。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得所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得所村道路平坦整洁,房前屋后种满绿植,村里房子墙面上的彩绘活灵活现,村民在小凉亭里话家常,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安稳、惬意、悠然、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本刊记者 王万亮 杨文青)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12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