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边上,有一座上百年的茶园,这里出产的茶叶毛主席曾经喝了18年。而茶园的主人曾经是毛主席的长官也是兄弟……

沿着湘江边公路行进,走到株洲王十万对面时转入一个山坡,隐匿在一片森林里,我们最终探访到了这座坟茔。墓碑方正,而这样一块看似普通的墓碑,立碑署名却是“中共衡东县委统战部”!为何一个普通的农民会有如此待遇?他与毛主席又有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切都要回到从前,从头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4年,彭友胜出生,在湖南衡东三樟乡这个贫苦的家庭之中,祖祖辈辈靠务农维持生计让彭友胜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彭友胜念了半年的私塾便被迫辍学,作为家中的一员劳动力帮助家中的大小事务。因为祖祖辈辈都是务农出身,而庄稼这种东西总是靠天吃饭,彭友胜的生活过得极其贫苦。农民倍受压压榨,彭友胜一家常常是吃不饱穿不暖,饥一顿饱一顿的,心有不甘的彭友胜不想一辈子都陷于这种生活之中。于是他萌生了出门闯荡的想法,可是残酷的现实给了彭友胜一次重重的打击。

刚离家的彭友胜在前几个月到处闯荡,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到处碰壁,走投无路的他甚至还到湖南的一个矿场担任过矿工,年轻的彭友胜体会到了社会的险恶,外面的生活一样的困难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彭友胜看到了希望。

1907年,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大行其道,彭友胜看到了一则征兵入伍的告示。满怀信念,年轻热血的他毅然决定入伍。他告诉自己的家人想要参与征兵报名,他的家人们也知道贫苦的生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同意他加入军队。彭友胜也顺利地进入了军队。在这里,彭友胜勤奋苦干,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了进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彭友胜升迁了,成为了军队的副目,也算参与军队的管理,小有成就。原以为彭友胜会因他的努力一路高升,但事情并未像之前升官那样只需努力就行。腐败的政府就有腐败的军队,想要再升官就需要花钱打点上下,可是耿直的彭友胜哪里会懂这些官场的小伎俩。况且每月发工资,彭友胜总是会把大部分钱寄回家补贴家用,身上的存款少得可怜,对于这些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就没办法了。这也导致彭友胜在后来的几年一直在副目的位置上,没有太大的进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处军中,有苦泪也有欢笑。彭友胜收获了自己的知己朱其升,小他7岁的朱其升是家中的老二,朱其升的家中更加困难,因为没有田地,朱其升只能离家当学徒,三年就出师朱其升虽有一技傍身,可在那个不公的年代,朱其升还是生活的潦倒贫困,无奈之下便也选择从军。朱其升与彭友胜一见如故,他们相互扶持,互道兄弟朱其升也在彭友胜的保护下活得不那么困难。1911年,彭友胜遇到了之后改变他的人---毛主席。那时18岁的毛主席受辛亥革命的鼓舞决定参军。他来到军营,却被告知需要担保人,气愤的毛泽东与人发生了争执,偶然路过的朱其升见到这番场景,了解原委之后将毛泽东带彭友胜面前,想着与彭友胜一起为毛泽东担保,等见到了27岁的彭友胜,彭友胜对这位投笔从戎的书生感到格外的敬佩,同意与朱其升为毛泽东担保,还将其安排在自己的上铺。三人意见相投就讨论着结为兄弟,由毛泽东提出,三人一致同意,从此这三位志士便结下了情分,彭友胜为大哥,朱其升为二哥,最小的毛主席就是三弟了。三人在军中相互扶持,相互照应,情谊深厚。冬季的时候,军中发棉袄总是有点迟,彭友胜看毛主席身体单薄,便主动把自己的棉袄给毛主席穿,毛主席对此十分感动,朱其升对于毛主席也是一片真心,凡是毛主席在军中遇到什么刁难都是朱其升替毛主席打抱不平,毛主席对于朱其升和彭友胜的真心相待也付出自己的一番心意。每逢节日,毛主席总是主替朱其升和彭友胜写上几封家书,告知家人自己的情况下一切都好。就这样兄弟几个在军营之中保持家人般的深情厚谊。

朱其升和彭友胜经常开玩笑地说毛主席是做大事的人,而毛主席也经常笑说:“我将来做了大官一定不会忘记你们这些难兄难弟。古语说:‘苟富贵,勿相忘’嘛!”之后的毛主席也应了那句话,真正地履行他的诺言。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1912年清朝灭亡,三人所在的军队解散,各自拿着三个月的薪资,不知去往何方,毛主席已经决定继续回家读书,朱其升决定回到老家干回自己的老本行,而彭友胜继续留在军队,离别的为其他晚上,彭友胜做了一桌好菜为其他两个兄弟饯行,他们都知道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要再见上一面可就难了,这一别之后,再次重逢不知是多少年以后。兄弟三人把酒话离别,谈心到深夜。第二天早上,便各奔东西……

多年以后,彭友胜所在的军队参加国民大革命,腐败的军队内部让彭友胜心灰意冷,离开了军队,而那时的毛主席则参加共产党,已经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共产党战士,在各地参与革命运动。

辗转多年,彭友胜与毛主席在广州再次相遇,那时候的毛主席正打算去广州宣传讲学,老友相见,分外亲热,富有激情的毛主席给彭友胜讲述了共产党的未来让他与自己参与革命,几经思考之后,彭友胜拒绝了毛主席的好意。因为那时的他已经有了妻儿,而少年的激情与豪情消失在现实的过往之中况且自己只字不识,加入党也可能是毛主席的累赘。彭友胜已迈入中年,毛主席的豪情与勇敢让彭友胜渴望又害怕,毕竟人到中年需要思虑的东西也就更多……二人匆匆的见上一面又匆匆的离别。只是在二人知道对方都没有忘记自己,这份欣喜足以抵过这些年的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老家的彭友胜成为了农民。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彭友胜才知道当年那个三弟做了一番大事业。有一天,彭友胜劳动后走进村公所讨水喝,指着毛主席的画像说:这是我的兵,同村的人只知道彭友胜的确当过兵,但敢说毛主席是自己的兵,多少还是有些不相信,有些甚至调笑道当时为什么跟毛主席一起革命,如今的也不会只是在这乡野之中种田栽茶了。彭友胜言语惋惜道,如果我当时能料想到今天,我肯定是和润之一起的了,要怪就怪我没眼力见啊.......

之后的彭友胜曾给毛主席写过信,但过了很久彭友胜都没有收到回信,妻子劝道:人家身为主席,天天那么多事哪里有空来回复你呢?彭友胜伤心地想到或许毛主席早已忘记了这段年旧的感情了,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忘记,在收到来信的时候,毛主席就回了信,只是信件从北京到湖南这个小小山村的时间太长了。当收到这封毛主席亲笔的回信时,望着熟悉的字迹,彭友胜留下了激动的眼泪,他知道毛主席没有忘记之前的兄弟情,这就足够了。毛主席亲切地在信中询问彭友胜的近况如何,如果需要安置的话就到当地的政府去那里的县长会帮助他。除此之外,还给了他一大笔资金救济生活。彭友胜感激涕零,然而却无以为报。知道毛主席有爱喝茶的习惯,他就亲自炒制了自家茶园的谷雨前茶,用上好白布包起来,包装好寄去北京,毛主席在收到彭友胜寄来的茶叶,也觉得特别高兴,回信告知彭友胜茶叶已经收到。从此这一桩美谈就流传了下来,彭友胜也就每年都将自家茶园最好的茶寄给毛主席。

到民间采风的叶蔚林得知此事之后还创作了一首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后来,在一场庆祝会上歌唱家方应暄演唱了这首歌曲,毛主席听了之后特别高兴。彭友胜这一寄就是18年,18年来每一季的品质最好的茶都会送给毛主席。

然而1969年,已经85岁的彭友胜因意外落水身亡。毛主席因此还十分痛惜,之后的再也不能喝到彭友胜亲手制作的茶了。1984年,当地政府为老人立了一块碑,用以记住这位老人的荣誉与一生。

毛主席与彭友胜的革命情谊让人敬佩,无论是那份真情,还是那段时光,对于我们都是极大地震撼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