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聂红焰围绕“以科技创新加速产业提质 努力把科学城高新区打造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引擎”做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市第一、超5.4%的研发投入强度;生产总值增速连续4个季度领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80%……

谈到科学城高新区的科技力量,聂红焰用“硬核”二字来形容。她表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科学城高新区将坚定不移地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目标,全力打造“硬核”科技力量。

站稳“C位”

“硬核”科研技术显标志性成果

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科学城高新区,科创企业站稳创新“C位”,用一项项“硬核”科研技术,展示出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在科学城高新区科学谷数智科创园,一辆辆自动驾驶巴士在道路上平稳驶过,按照既定的路线和站点接送乘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驾驶巴士里没有方向盘,车辆会根据自身感知设备及云控平台发布的指令,通过行车电脑做出启动、避让、刹车等策略。

这一智能应用场景离不开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西部智联”)研发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强大技术支撑。

西部智联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板块,如智能车脑、智能云脑、智能安全等,引进国内外顶尖专家人才,推动成立七大科研技术中心,形成“平台+中心+企业”的创新生态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成立以来,我们已成功孵化14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并引入多家智能网联头部企业落户科学城高新区。”西部智联副总裁沈斌说。

在科学城高新区,类似的“硬核”技术还有很多。

2021年落户科学城高新区的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测时栅”)从技术源头上另辟蹊径,从原理上创新突破“以空间测量空间”传统测量思路局限,利用“以时间测量空间”的重要原创学术思想,研发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位移传感器,为高精密化测量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国产化技术和产品路线。

国测时栅构建了纳米时栅“思想—理论—技术—产品”完整体系,打通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创新全链条。目前,研制的绝对式纳米直线时栅和纳米圆时栅2大类16种型号精密位移传感器实现了产业化,在数控机床、量具量仪、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取得了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了我国精密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自主可控。2024年5月,国测时栅荣获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称号。

“两城融合”

让学子“学”在大学城“留”在科学城

科技创新能够持续引领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这一核心资源。

“创新要素汇集、人才智力密集,是科学城高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发布会上,聂红焰表示,科学城高新区将坚持用好大学城高校院所这个“基本盘”,推动科学城与大学城的“两城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城14所高校,有20万以上师生。从数量上看,占我们科学城近四分之一的常住人口;从类型上看,这是我们最具活跃度的创新型人群。”

聂红焰认为,“两城融合”就是要把大学城的师生用好,而用好的前提,就在于服务好。简而言之,就是两个留:留住成果,留住人才。

如何留住成果?首先,是打造高校成果转化的“核心中枢”,与市教委一起构建高校成果孵化体系。

以大学城的大创谷·梦花园为例,这里有线上信息共享、技术转化、孵化服务、创业活动的线上四大中心,以活动为载体,服务于学生个体乃至团队的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线下还同时入驻了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重庆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重庆市首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已成这里常态。

“整体来看,我们的孵化载体,国家级的有4个,市级的有23个。同时,我们构建高校成果转化的‘应用通道’,重点打造‘两城汇’校企交流合作品牌。今年不到半年,已策划并开展3个系列40多场活动,转化应用科技成果52项。”聂红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动“两城融合”另一个重点就是留住人才。怎么留住人才的心?

对此,科学城高新区迭代升级人才工作体系,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制作《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政策指南》,按照大学生创业阶段,分个人、企业开办、企业成长三个板块,提供创业培训、融资对接等22项业务办理指南,为大学生在科学城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检索渠道。

此外,科学城高新区加快推进人才“兴城强区”行动,形成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金凤凰”人才品牌,提出博士后科研经费的配套,由政府贴息,最高可贷500万。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精心打造的11个“职海扬帆”大学生就创业服务站,打造5个创业导师工作室,分布在高校周边和辖区产业园内,通过举办“青创夜市”等特色活动,帮助毕业生实现了“校门口”就业的目标。

在多重扶持政策叠加下,每年近万名高校毕业生继“学”在大学城后,坚定地“留”在了科学城。大学城赋能科学城的综合优势也不断显现。

全面惠企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办好助企实事

科技创新,需要企业不懈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

为不断鼓励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作用,科学城高新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

发布会上,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久鹏以创新创业为切入点,从企业的注册、选址、招聘、融资等需求,一一进行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企业注册为例,进入政务大厅,就有帮办专员一站式帮忙完成企业开办的所有工作:一个柜台就可以办理完公司注册——包括社保、刻章、税务等所有流程,全程最快不到2小时,远低于全市1天的要求时限。

在科学城高新区,不同领域的企业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办公场地,与众多“硬核”高手一起同频共振。比如,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到平安大健康产业园;软件行业可考虑金凤软件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入驻科学谷数智科创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人方面,今年以来,科学城高新区围绕重点产业,精准收集企业招聘需求,发布智能网联等产业涉及88个专业、1万余个岗位,全面落实“降、返、补、减”惠企政策,已为135家企业减免补各类费用2390万元、稳岗2195人。

此外,对于有发展资金需求的初创企业,科学城种子基金可以提供最高50万元支持;全市首创的科企梯度贷,按企业层级还可以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贷款……

“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企业群众身边事、关心事、困难事,助力科学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高久鹏说。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王梓涵 摄影 甘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