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是一种处境:

魏思孝《土广寸木》新书分享会

⏱️6月29日(周六)15:00

柯桥先锋鉴湖书店

嘉宾:魏思孝 王晴飞

请扫描上方海报中二维码报名参与活动

【活动介绍】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乡村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属于过去的、被遮蔽的存在。

在文学中,对乡村的书写曾蔚为大观。然而在当下青年作家中,有乡村经验并持续书写乡村的作家并不多见。生于山东淄博乡下的“85后”作家魏思孝,便是其中受到高度关注的一位。王德威教授这样评价魏思孝的小说:“魏思孝的创作根植于土地,饶有底气。他的风格既反讽又充满悲悯,实在令人感动。农村题材写作源远流长,突破不易,但他下笔精准,别有新意,为这些年来所仅见。”

在最新长篇小说《土广寸木》中,魏思孝将辛留村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事、地点、时间,以虚构非虚构相结合的笔法,写下这片处于急剧变化中的土地和生活其中的人们:相依为命的残疾夫妻刘长生与李兰香,因疫情管控含泪敲碎猴子脑袋的姚尊法,年近七十仍劳作不息的老付,终年在外奔波的货车司机王闻,身居高位弥留之际重返故土的赵长青,因妻子打碎豆腐便愤而杀妻的赵父,携全家成功移民西班牙的刘雄,以及散落在全国各地打拼的辛留村年轻人……每一张面孔都有无尽的故事,令人唏嘘感叹。比如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李宝,他先天有智力缺陷,导致行为怪异,成为众人的笑料,在生活中处处磕绊。“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李宝认为好事临头,伸出空空双手,拥抱伤害和侮辱。”

孤独无依的老年人、精神困顿的中年人、没有出路的年轻人,他们面对生活不堪重负,却依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活得热闹欢腾。《土广寸木》宛如一部当代乡村的“文字纪录片”,为一个村庄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塑像,建造一个“辛留村宇宙”。

魏思孝曾说:“我喜欢失败者,他们身上有更为动人的部分;我也喜欢为这些失败者发声,因为他们是被遮蔽的一群人。”在《土广寸木》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被主流叙事遮蔽的乡村中人的真实生活,他们的悲苦与喜乐,以及他们那些不曾被听到的叹息。

评论家徐晨亮读后如此评价:“新作《土广寸木》是魏思孝写作转型后的又一次总结,以‘日光掠过田地、果园、柴禾垛、商店、炼油厂、物流园,生活污水在水泥盖板下静静流淌’为方位,以‘种子出土,禾苗生长,挂穗结粒,收割入袋,一如此地生死往复的人们’为时序,继续建构‘辛留村’为圆心的文学时空。小说下部以月份为序记录付英华、卫华邦母子的‘一年’,上部则轮换视角从各个‘局部’透视乡村众生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乃至经济状态、基层政治,两部分组合为北方平原的‘村庄志’与属于2020年代的《生死场》。”

乡村,是一种处境。《土广寸木》写给每一个在日光下奔劳的人。

6月29日下午,作家魏思孝、评论家王晴飞做客绍兴先锋柯桥鉴湖书店,一起聊一聊关于乡村、关于家乡的记忆与书写,以及《土广寸木》中令人难忘的故事。

【嘉宾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思孝:1986年生于山东淄博,出版有《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等多部作品,近年完成“乡村三部曲”——《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众》《王能好》。《王能好》入选2022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晴飞: 生于 1980 年,江苏泗洪人。南京大学理学学士、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现任职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文学论文集 《摸象集》《望桐集》《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 等。

【推荐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