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李想/文 今年以来,受香港股市及海外市场行情推动,QDII基金颇受关注。2024年6月24日,境内首批沙特ETF正式开售,这是继去年香港发售亚太区沙特阿拉伯ETF后境内发行的首批沙特ETF基金产品,意味着境内投资者拥有更多参与国际市场投资的机会。

此次发售的两只基金产品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520830,下称“华泰柏瑞沙特ETF”)和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159329,下称“南方沙特ETF”)的募集期限为9天,募集目标均为10亿元人民币。

公开信息显示,两只产品最终的投资标的为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该指数编制于2019年,成分股为56只沙特阿拉伯的中大型上市公司,涵盖金融、原材料、能源、通讯、公用事业等板块。该指数汇集了沙特一众兼具高股息和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相当于沙特版的“红利指数”。

那么这两只基金产品究竟将如何运作?未来业绩预期又从何处兑现呢?

“互挂模式”

招募说明书显示,两只沙特ETF均采用互挂的形式,即华泰柏瑞沙特ETF和南方沙特ETF均购买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02830.HK),通过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实现对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进行追踪。不同的是,华泰柏瑞沙特ETF通过沪港通互挂,南方沙特ETF通过深港通互挂。

费率方面,由于境内ETF须先对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进行投资,所以涉及双重费率问题。两只境内基金产品除0.8%的最大申购费率外,管理费和托管费分别是0.5%和0.1%。根据产品资料信息,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全年经常性开支费率为1.2%。这意味着,如果在投资者投资金额较小的情况下(认购份额低于50万份)追踪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整体运作费率是比较高的。

6月24日午间,华泰柏瑞沙特ETF基金经理李沐洋在“连通黑金之地”直播中表示,尽管基金产品的账面运作费率较高,但和投资者独立投资境外市场相比,ETF基金产品仍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实际操作的优势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互挂策略下标的ETF可以提供较好的流动性,减少个股因停牌或其他原因带来的影响。其次,考虑到沙特证券交易所每周的交易时间是每周日至周四,每天交易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互挂可以让管理人进行QDII的T+0交易,避免市场间交易日不同导致的误差,有助于减少成分股跨时区、跨市场带来的不便的同时提高对指数的追踪效率。

李沐洋进一步表示,华泰柏瑞沙特ETF并不是市场上发行的第一只互挂产品,在此之前市场推出了首只香港互挂—恒生科技ETF(513130)和首只新加坡互挂—东南亚科技ETF(513730)。

沙特版“红利指数”

沙特作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之一,近几年在“沙特2030愿景”下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6月24日中午,南方东英沙特ETF基金经理张忻哲在“一键投资沙特阿拉伯”网络直播中表示,虽然沙特拥有巨大的原油储备和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但从指数成分股构成来看,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含油量”其实并不高。

根据华泰柏瑞基金方面提供的数据,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前五大权重股分别是拉吉希银行、沙特国家银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从行业分布看,金融占比超40%,原材料17%,原油仅占指数整体比重的9%,与公用事业占比齐平。该指数每年3月和9月对成分股进行调整。

在市场发展方面,李沐洋表示,石油为沙特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预计今年的石油价格将继续在70美元/桶至90美元/桶之间波动。沙特的原油开采成本为全世界最低(每桶仅为两三美元),巨大的利润率为其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趋势上,沙特阿拉伯指数和石油价格强势期的走势具有一致性,在原油价格走势的疲软期,阿拉伯指数则通常表现出更强的韧性。

“从过去5年看,沙特阿拉伯指数每年的波动率在16%左右,平均年化回报率可以达到7%,这在所有金融市场里都是很高的。”李沐洋说。

张忻哲亦表示,沙特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目前主要以金融和资源类企业为主,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保持了高增长和高股息。整体来看,沙特市场的平均股息率超过3%,其中银行股的股息率可达5%至6%。

张忻哲同时称,过去的沙特虽然赚钱能力强,但是在花钱投资方面始终处于保守状态,过去几年沙特银行的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超20%。但自“2030愿景”推行以来,沙特银行的收入增速平均值升至20%,核心资本充足率则下降到了17%至18%的水平,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此外,由于对基建、银行和通讯等行业的大力投入,沙特2017年至2023年GDP复合年化增速达到8.9%,为全球第一。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想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华南新闻中心记者,关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