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高考落下帷幕,新一批考生即将奔赴理想大学,什么专业好就业、什么专业有前途等问题也成为了高考生和家长们关注的话题。智联招聘发布《2024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从市场需求、就业趋势、薪酬等维度进行分析,为考生们提供参考。

2024年的就业市场,IT互联网、房地产、教育等传统“地基型”行业依旧展现强大的人才吸引力,与之并行的是零售贸易、生物医药、新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强劲复苏与发展,它们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势力。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一季度IT互联网行业继续领跑,而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亦呈现出旺盛的招聘需求,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对于那些渴望在互联网、电子半导体等高需求行业立足的学子而言,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成为“对口就业”的优选。此外,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对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为这些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智联招聘的研究显示,2024年,在“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高校”中,985共32所、211共15所、双一流2所、双非院校1所,北京大学以平均月薪18595元位居榜首,再次验证了顶尖学府的“钱景”之广。

排在第11位的中国人民大学月薪12034元,比北大低6000余元,但比排名21位的华东理工大学(11329元月薪),仅高出700余元。可见,随着排名的下降,学校间薪酬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意味着专业选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薪酬方面,工科专业毕业生占据了薪资排行榜的绝大多数位置,电子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成为高薪的代名词,平均月薪分别达到8637元与8116元,反映了社会对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度认可。相比之下,医学专业并未进入薪酬前50名,而计算机类专业虽然曾经风光无限,如今排名有所下滑,提示着行业动态变化对专业“钱景”的直接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好院校的普通专业”与“好专业的普通院校”的经典抉择,研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专业优先。以双一流大学的生化环材类专业与非双一流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后者在毕业生工作5年后的平均薪资上实现了反超,表明在特定条件下,专业实力更能决定个人的薪酬潜力。

长期以来,文科生就业被误解为局限于服务业。然而,智联招聘的数据揭示了另一番景象:IT互联网、金融、教育等领域同样是文科生的就业主阵地,财务、人事、行政等岗位需求量大,表明文科生通过提升数字化技能,同样能在多领域绽放光彩。

从职业看,从事财务、人事、行政等岗位的文科人才较多,分别占比16%、8.4%、6.1%。财务、人事岗跟工商管理类专业较为对口,行政岗对技能水平要求不高,而诉诸于工作经验,也是文科生就业意向性强的职业。此外,销售顾问、客户服务、银行及金融服务等服务类型岗位,也吸纳了较多文科生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