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健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据统计,全球约有3.6亿听障患者,其中因病致聋的比例相当高。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这至关重要的听力呢?

01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

在噪声环境中长期工作或生活,听力会逐渐受到损害,导致听力老化。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暴露在超过85分贝的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时间越长,损害越大。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中。如果无法避免,可以佩戴降噪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耳朵的直接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爆炸声、鞭炮声等巨响会导致爆震性耳聋,这是由于强烈的声波直接冲击鼓膜和内耳结构,导致听觉细胞损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巨响,并在必要时使用耳塞进行保护。

02

情绪容易波动

情绪波动过大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对听力造成不良影响。强烈的情绪波动会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血液循环不良。内耳听神经缺氧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对于保护听力有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03

频繁掏耳朵

很多人都有用小木棒、发夹、棉签挖耳的习惯,认为这样可以清洁耳朵。但实际上,耳道有自我清洁功能,耳垢会随着咀嚼和下颌运动自然排出。乱挖耳朵不仅容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还可能引起外耳道炎、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感到耳朵闷堵,可以向耳鼻喉科医生寻求帮助,避免自行处理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04

乱用药

耳毒性药物是指对听力系统有损害作用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利尿剂等。儿童特别容易受到耳毒性药物的影响,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或联合使用多种耳毒性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听力下降、耳鸣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5

耳朵也怕压力太大

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水,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跳水、游泳时,水容易进入耳朵,造成耳部感染或压力损伤。跳水时应避免耳朵先接触水面,防止水压过大对耳膜造成伤害。游泳后要及时清理耳朵,防止污水残留导致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避免用手掌猛击耳部,这样的外力冲击会对鼓膜和内耳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

06

爱吃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导致血管硬化,进而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内耳血液供应不足会导致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增加听力问题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有助于保护听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表明,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听觉器官免受自由基损伤。多吃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坚果和种子等,有助于维护耳部健康。

07

感冒治疗不及时

感冒不仅影响呼吸道健康,还可能影响听力。感冒时,咽鼓管功能可能受损,如果擤鼻涕方法不当,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永久性听力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冒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用力擤鼻涕。如果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加重。

08

长时间戴耳机

现代人习惯于使用耳机听音乐、看视频,但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伤。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都会对内耳听觉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建议将耳机音量控制在70分贝以下,每使用30分钟休息5-1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表明,音量过大和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导致噪音性听力损伤,这是现代人常见的听力问题之一。使用耳机时,要选择适合的音量,并注意休息耳朵,减少听力损伤的风险。

当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耳聋或反复耳鸣时,切勿随意用药,应立即到耳鼻喉科就诊,以免出现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