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萍

上周,难得朋友群里大家都说周三没事,就提前约了一起爬山。当天临出门的时候感觉天气还是有点热,大家都说不想去爬山了,但还是想运动,我的替代方案是打羽毛球,有人说想跑步,有人说想骑单车。

各干各的,我立刻约人、订羽毛球场地,她们也各自行动起来,跑步、骑车。我们相约运动完再一起吃饭。

等到运动结束,大家各自想吃不同的东西,也有人不想吃东西,于是又各自吃了饭。吃完饭又各自有事,因为离得不远,最后唯一的交集就是在处理下午的事情之前,我们集合在一起,打了一辆车,让司机沿途把我们放在不同的地点。

“拼车”的三个人可能共省了40多元钱,而且可以在车上聊聊天,实现了偶尔见见面的目的——这是如今生活的常态,友谊保持在“顺路以上,不顺未满”的状态。顺路就一起走,不顺路就各走各的,谁都不要将就别人,尽量想干啥就干啥,你不用陪我,我不用陪你。

现在欠钱都不怕,唯独负担不了一丁点儿别人的委曲求全。

自从变成国乒的忠粉,我忽然热爱起了运动。跑步和游泳的时候,会想到运动员们也需要克服身体的局限,莫名多了些勇气——当年有些同学把类似的想法写进作文里,我觉得很假,完全不理解,但现在我是真的被激励到了。我们很有可能会变成曾经看不懂的人呢。

我很开心自己能喜欢一支球队——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这两三年,在太多事情上和太多人的看法不一致,吵得累了。要找一些不那么严肃的领域,找一些不会特别失望的领域,找一些想法相同的人,让一切变得容易一点。

国乒激励我重启球类项目,首选羽毛球。连打三场,把能约出来打球的朋友的水平摸了一遍——水平太高的,下次不约了,我不配;水平太低的,也不约了,因为我自己水平不高,不足以控制球的力度和落点,做不到让对方打得开心舒展。

还是差不多水平的在一起最好。除了一位闺蜜,水平高,但不想打比赛,就想和我们一起以出出汗为目的,自动降维和我们玩,大家都说这个理由充分,太欢迎了——生活,最关键的就是适配,花点时间去磨合,还是值得的。

周末去上课,助教说你的包怎么这么重啊,我说没觉得啊。下课回家,一路真的觉得双肩包很重,回家彻底清理了一下,不得了:

某天下雨带的雨伞,某天等人带的小说,某天听歌带的耳机,某次游泳带去准备换的T恤,没换也没拿出来,甚至还有一个卤蛋,是吃饭的时候关注了人家公众号,餐厅送的——吃不下又没舍得丢掉,结果放在包里好几天,都变臭了……

反正就是一直装、一直装,不放下,也没觉得背的东西重,渐渐都习惯了,有用没用,先背着吧,也就这样将就下来了。

一顿收拾,虽然拿出去的还会慢慢装回来,但毕竟眼下还是轻松多了。

我好像学到点什么了。